学渣逆袭成学霸:一个笨小孩是怎么变聪明的?
前两天,小七在后台收到一位同学的留言:
这次期中考试,我数学考得特别好,考了138分,进了我们班前3名;之前我的数学成绩都是在班上二十多名徘徊。
和我关系很好的同桌就问我,是不是请了特别厉害的家教或者用了什么很有用的辅导书。
我说没有,结果他很生气,觉得是我故意不告诉他,害怕他超过我。
但我真的是没有用什么特别的方法,也没有请家教,只是最近在数学学习上就像突然开了窍一样,做题变得特别顺……
可不管我怎么说,他都不信!
突然开窍、突然变聪明这个事情真的存在吗?
智商真的能突飞猛进吗?
这样从学渣变学霸的机会,是每个学生都想要拥有的,但智商提升往往只是错觉,真正让你的学习成绩大幅增长的原因是以下3种能力的提升。
有一位数学老师曾经和小七感慨过:我教书十多年了,最难教的学生从来不是那些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的学生,而是那么觉得自己什么都会却考不好的学生,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清楚,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甚至连最基本的提问都不会。
具备优秀的提问能力,是成为学霸的必备条件。因为只有会问,你才能知道自己的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取得进步。
那么该如何有效提问呢?
我们以英文单词“book”的学习为例。
同学们第一次接触到book这个单词应该是以名词“书本”的意思出现的,那么我们可以做出如下提问:
作为名词,book的复数形式是什么?
作为名词,它的同义词或近义词有哪些?
它们之间在用法或含义上有哪些区别?
除了书本之外,它还有别的含义吗?(book作动词时,有“预订”的含义。)
作为动词,它有哪些固定搭配?过去式、过去分词……是什么?
作为动词,它的同义词或近义词有哪些?
它们之间在用法或含义上有哪些区别?
经过这一系列的提问,你可以从中得出一些同样适用于其他学科的提问思路:
第一步:它是什么?
第二步:怎么用?
第三步:与我之前所学的知识是否有联系?是否可替代?是否有区别?区别在哪?
第四步:还有别的定义或用法吗?
只有反复经过这些问题的锤炼,你才能算得上是真正掌握某一知识。
之前,小七在网上看到过一个提问,学霸与学渣最大的差距是什么?
一位网友说,学霸对于错过的题不会再错,而学渣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做错。
那为什么有同学会重复自己的错误呢?
是因为记性不好吗?
不,恰恰相反,总是重复错误的原因,是因为记性太好!
赵本山和宋丹丹的小品《钟点工》中,曾经说过这样一个冷笑话:
要把大象装冰箱,总共分几步?
哈哈哈哈,三步——第一步,把冰箱门打开;第二步,把大象装进去;第三步,把冰箱门带上。
对于错题也是如此,同学们先要把自己错误的思维拿出来、忘掉,这样,才能把正确的思维装进去。
而这一点是同学们在改错上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我们以一道简单的生物题为例:
下列选项属于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类的是( )。
A .葡萄糖、淀粉、果糖
B .脱氧核糖、核糖、葡萄糖
C .麦芽糖、果糖、乳糖
D .淀粉、脱氧核糖、乳糖
假设你在最初选择的时候误选了D,那么在整理错题时,就没有必要把错误的选项也抄下来,你只需要记住正确选项B的内容就好。
否则在考试中遇到同样的题目时,你可能会觉得B和D都挺脸熟,会因为记忆错乱混淆而纠结,再次犯错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
所以改错实际上也很简单,分为四步:第一步,记录并找到错误的原因;第二步,忘记错误的内容、方法、思维;第三步,记住正确的内容、方法、思维;第四步,不断重复记忆正确的内容、方法、思维。
知乎上曾经有一个网友,分享过自己的这样一段经历:
其实,这种顿悟并不是智商的提高,而是理解力的提升。
如果你问一个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用得好在哪里?
估计回答你的只能是一个字“啊?”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小时候背诵的东西大部分只是强行记忆,并不能体会或理解其中的意思。
而当你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知识的丰富,你的理解能力就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看过《红楼梦》的人,或许对香菱学诗中的这段对话,还留有印象:
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黛玉笑道:“这话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从何处见得?”
香菱笑道:“……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于万卷书中求知,于万里路上体验,如此,多看、多思,理解力的提升就会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这么说,可能有同学仍然会觉得不够具体,那么可以参看小七之前写的文章《学生求助:为什么我看懂试卷,却答不对题?》,看看具体的操作步骤。
一夜之间成为学霸,与一日暴富一样,如果只是想想,那么永远都是白日做梦,只有落实到行动并坚持执行,才能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