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尽孝道辞职回乡|『青山翠谷的呼唤 』纪实连载之八

本文作者 贺永强

青山翠谷的呼唤

记我的三叔贺兼耀

贺永强

8、为尽孝道辞职回乡

有了小孩以后,由于夫妻都要上班,小孩无人照管,便把三娘的母亲――外婆肖氏接到了长铺带小孩,同时打理家务。外婆特别能干,为人处世和善,懂舍得之道。当时,三叔每个月工资是三十多元,每月的粮食供应是二十一斤米,还要留给单位一斤米用来喂猪,虽然家里的生活过得很拮据,但外婆很会打算,把家里打理的很好,同时邻里的关系也处理的非常好,为三叔夫妇安心工作解决了后顾之忧。

外婆照片

一九六一年,三娘怀上了第二个小孩时,正逢上面出台了一项规定,要求将所有单位的保姆遣送回家务农。那时,金屋塘外婆家的成分是富农,家里的外公和大姨常挨批斗,闻讯后的外婆在县城长铺子也心神不宁,政策和处境的残酷性,使外婆不得已回到金屋塘家里。外婆回去之后,三叔的小家庭生活原来井然有序,现在一下子就被打乱了。三娘怀孕在身,既要上班,又要照顾年幼的女儿,分身乏术,忙得晕头转向。三娘在工作无法静下心来,小孩的生活也照顾不好,单位里舌长话多的人,又时不时说一些闲言碎言,说三娘“干部不象干部,保姆不象保姆”,搞得心身俱疲。

正是此时,在水口乡里读书的小叔又给三叔写信来了,信中说三叔的抚父胃病很严重,卧床不起了,希望三叔能抽空回家看望一下。接到小叔的信后,三叔立即请了假,匆匆忙忙的赶回水口。当时绥宁到水口还没有通车,从县城长铺到水口来回一次,要好几天。回到家里后,三叔把父亲接到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三叔和三娘都有自己的工作,他们忙于上班,因此,住在医院的三叔父亲白天没人陪服,全靠医院的护士照顾。为了使三叔更安心的工作,当时长铺镇书记袁公发,和三叔是同学,平时关系特别要好,三叔随领导去外面出差去了,他就到医院叫上病情已好转的三叔父亲去老街给他们找住的房子。长铺老街原来不少的房子,解放前属地主土匪家的财产,解放后被政府征收了,有些闲置着没有用,袁公发把三叔的父亲带到那里看了一座房子,老人家很满意,他也愿意留在长铺,袁书记就帮三叔把手续办好了。可是三叔的母亲还在家里,托人带信到水口征求母亲的意见,母亲就是不愿意上来,由于父亲和母亲的意见不统一,父亲后来也没办法。父亲在人民医院住了二十七日,胃病的疼痛虽然有些缓和,但就是不能绝根,反反复复,而二十七天下来,医院的住院费用已欠了一百七八十元,当时一百七八十元可不是个小数目。没有办法,三叔又把父亲送回了水口反资背,到生产队里为他领了些口粮,把一个月工资三十元钱放在家里,又匆匆忙忙回到了长铺工作。

外公照片

那时,三娘在单位里,那些对她的闲言秽语极为刺耳,搞得她心力交瘁 ,便萌生了回到老家去的念头。三娘把自己的想法说与三叔听,三叔当时也理解三娘的心情和处境,加上当时父母已年迈,疾病缠身,正好需要人照顾,心想三娘回去对父母也有个照应,因此也就同意了她的想法。三叔本以为三娘回水口这边,而三娘考虑到自己有身孕,还要带小孩,水口这边三叔不在家,和公公婆婆生活又不方便,遇到事情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金屋塘是自己的土生土长的地方,母亲尚健在,自己的起居生活,小孩的照应方便一些,所以辞职时就把户口迁回了金屋。

三娘带着小孩回去后,水口反资背这边父亲的病痛照样得不到解决,父亲犯的是胃病,除了稀饭外,其它粗食都难以下咽,自己卧病在床不能到队里领粮食,每月都要三叔回来领。本来三叔的工作就忙,这样来回的折腾,三叔甚感“忠孝”两难全。父母恩深情重,应尽孝而报答,在万般无奈之下,便决意离职回乡。当时三叔的工作非常出色,离职报告打了几十份,领导只耐心做他的工作,不肯批复。几个月三叔一直处于这样煎熬状态,去留两难。

一九六二年冬月,三叔回家给父母领粮食时,母亲拖着年迈的身体上山去砍柴了。三叔赶忙放下行李,去后山接母亲,走到半路就看到母亲披头散发,满身裹满泥浆从前面的山路上缓缓走来,她一见到三叔便泪流不止,三叔一问才知母亲刚刚连人带柴摔在储满冬水田里。三叔见此情景心似刀绞,含着眼泪把母亲搀扶回家。看着身患膏肓之疾的父亲,想起母亲在山路上披头散发满身泥浆的样子,三叔再也不忍心丟下父母。他决定留在水口家里后,领导上门好说呆说,他也没有回到县委办公室工作。尽管回家后三叔对父亲悉心照顾,一九六三年他的养父还是因病离逝。

三叔回家乡农村生活后,虽然没有国家干部的身份,但他一直以优秀党员要求自己,他这一辈子无愧于家乡的青山翠谷。

三叔一家人

三叔夫妇恩爱,孝敬双亲,邻里和睦,是为楷模。抚育一男五女,呕心沥血,历经仓桑,尝尽苦难。他们那种任劳任怨,克己奉公,忍苦耐劳的精神,成为我们晚辈心中一颗明星,永远照耀着我们前行。‍

(本文连载完)

讲述百姓真实故事,记录百姓平凡人生。

本栏目欢迎来稿。

贺永强,水口乡茅坪村人,毕业于邵阳市第七中学,爱好体育,书法,音乐,偶尔也写写诗歌和散文。

本微刊原创文章,均为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微刊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微刊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古苗疆那些事儿”(作者直接授权除外)。违反上述声明者,本微刊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谢绝交换,谢绝有偿刊载(入册、入典),谢绝无偿索取。

(0)

相关推荐

  • 【我的乡情41】红灯花:老家正秋浓

    扫描二维码了解征文详情 老家正秋浓 红灯花 谋生所需,迁居异乡,闲时回老家,也是常有之事.不过,在老家陪爹娘聊一会,吃顿老娘忙活的饭菜之余,留宿就寝,倒是难得.总是匆匆来去,唯恐小憩片刻,便会撂下在外 ...

  • 【天下爹娘】十年,走不出的伤痛,寄不出的信

    导读 又是母亲节. 情不自禁又想起母亲. 其实母亲是不知道什么母亲节的, 甚至在我的家乡,母亲的称谓也是不合适的, 我们只叫娘-- 娘: 遥想慈母泪千行, 天堂风大添衣裳. 多想再喊一声娘, 环顾四野 ...

  • 怀念我的外婆

     农村人说农村事  文/叶紫 回忆我的外婆 蓝天白云,风和日丽,丝毫没有初冬的迹象. 地方风俗,农历十月一是给已故亲人送钱的日子.我跟父亲一起,怀有急切的心情,踩着油绿的麦苗,走近外婆的坟. 那是一座 ...

  • 【小小说】李国明/母亲的陪嫁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网络版 李国明 黑叔就站在父亲身边,买树的贩子在橘树下转了一圈,在父亲面前伸出五个指头:"给你这个数,咋样?"父亲摇摇头:" ...

  • 中国古今人称系列谈之六·世辈及亲戚排序

    古代将凡血缘相近的同姓本族和异性外族都称作亲属.具体称谓如下: 一.血缘族亲的相关称谓 (一)先辈与长辈(2): 父辈的直系:父亲:现在俗称生父.公.翁.尊.大人.严君.老子.家尊.令尊.所天(也指丈 ...

  • 青丝为谁老

    我不能说出想去的地方. 我在那儿盖了房子,一大片草地,零星的野花,黄色的,粉红,紫,云朵的白.溪水从林子里钻出来,透明的,清凉的,可见石头的花纹.阳光晴朗地照着,蓝天在山顶,在树梢儿,耳边是鸟的叫声. ...

  • 婚后遭遇“苦日子”|『青山翠谷的呼唤 』纪实连载之七

    本文作者 贺永强   青山翠谷的呼唤 记我的三叔贺兼耀 贺永强 07 婚后遭遇"苦日子" 一九五四年,三叔那时在县委办公室工作,一天他接到一封很特别的来信,写信的人就是他在金屋塘工 ...

  • 《青山翠谷的呼唤》诞生记|『青山翠谷的呼唤 』纪实连载之六

    本文作者 贺永强   青山翠谷的呼唤 记我的三叔贺兼耀 贺永强 6.<青山翠谷的呼唤>诞生记 一九五二年,三叔从区干部选调出来,送到芷江干部政治学院学习.当时绥宁县属黔阳地委.黔阳专员公署 ...

  • 学生帽的地位|『青山翠谷的呼唤』纪实连载之四

    本文作者 贺永强   青山翠谷的呼唤 记我的三叔贺兼耀 贺永强 4 学生帽‍的地位 三叔在神山读了几年蒙关后,转到了周家读书. 三七年抗日战争打响后,新式学堂教育也逐步进入了我们这处在大山深处的偏僻山 ...

  • 捉壮丁的日子|『青山翠谷的呼唤』纪实连载之三

    本文作者 贺永强   青山翠谷的呼唤 记我的三叔贺兼耀 贺永强 3 捉壮丁的日子‍ 一九四三年,是抗日战争中时间最为漫长的战略相持阶段的最后一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 ...

  • 『青山翠谷的呼唤』纪实连载之二|遭遇梅山打虎阵

    本文作者 贺永强   青山翠谷的呼唤 记我的三叔贺兼耀 (纪实连载之二)‍ 贺永强 2 遭遇梅山打虎阵‍ 三叔五.六岁时,开始在私塾里读蒙关,学习<三字经>,<幼学琼林>等课程 ...

  • 青山翠谷的呼唤 ——记我的三叔贺兼耀(纪实连载)

    本文作者 贺永强 编者按 1957年12月5日,中共绥宁县委书记王西放的<青山翠谷的呼>在(新湖南报>二版头条位置发表(署名时为中共绥宁县委书记王玺林),第一次向全省.全国较全面地介 ...

  • 80后教授辞职回乡爆改破民房,宛若仙境,从此看丫头长大陪父母变老

    说说民宿   ............................................ .. "吕老放着好好的大学副教授不当, 竟然离职去大山里改造破房子玩隐居了!" ...

  • 80后夫妻辞职回乡盖房子 晒四口之家生活爆红网络|客厅|衣帽间|厨房|收纳|木柜|卧室

    住在日本兵库县的 敏森裕子和丈夫育有一儿一女 今年是他们离开城市,回归田园的第10年 一家人虽然并不富裕 却过着让人无比羡慕的乡下生活 一家四口住的房子面积不大 但布置温馨,干净整洁 院子里种着喜欢的 ...

  • 河南95后女大学生因父患病辞职回乡拍抖音:带着老爸一起走红

    一面是初入社会,想要开启一番事业的愿望,一面是辞职返乡,陪伴照顾患病父亲的现实.如果是你,你会如何选择? 她生于豫北农村,和多数大学毕业渴望留在城市打拼一番的农村孩子一样,她曾在郑州当过编辑.干过外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