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抢新娘|寻觅绥宁苗族风俗之二十九

本期整理作者  杨焕礼

寻觅绥宁苗族风俗之二十九

偷抢新娘

偷抢新娘的习俗是流传在绥宁县关峡苗族乡及周边地区的一个古老的风俗。这种风俗到现在只有防止“偷抢新娘”依然遗存在苗乡的婚俗中,而真正偷抢新娘的习俗早已销声匿迹了。虽然偷抢新娘的习俗已很久不见,但偷抢新娘的过程在苗乡民间的流传还非常完整。

按关峡苗乡的婚俗,过去,青年男女成亲迎娶新娘的时候,新郎不能亲自上门去女方家里接新娘,而是乖乖地呆在家中,端坐在堂屋里所设博喔(关峡苗语“博喔”即教育的意思)席上的末位,态度诚恳地接受娘舅、伯叔与家族长辈的博喔,主要内容是新婚后怎么为人处事、将来怎么为人之父等等。此习俗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依然如此。进入新世纪以后,时代变了,现在的年轻人成婚时,有的按老习俗老规矩留在家中接受博喔,有的按新时代新时尚亲自带着小车队伍上门接亲。过去,新郎既然呆在家中,接亲的任务自然就落到了新郎的婶婶、嫂子与姐妹及兄弟的肩上。接亲队伍分工明确,媒人负责整个接亲工作的总协调,担保(专门为订婚、结婚担礼物与抬嫁妆的人的称呼)负责送去男方的礼物,抬回女方的嫁妆。而担保中有一个负责人,不管是给女方送礼,还是抬着嫁妆回男方家,他都要走在接亲队伍的最前面,苗乡称之为“首担”。新娘在出嫁期间如果被人偷抢去了,首担要承担直接责任。

以前,据说关峡苗乡境内的苗族村寨有偷抢新娘的习俗,尤其以分布在巫水河岸两边的寨子最为盛行。新娘要出嫁的那天晚上,寨子里的一些人潜伏在新娘家的附近准备偷抢新。按寨子规矩,这晚新娘要哭嫁,一般是要哭唱一个通宵。哭嫁是新娘家里的母嫂、亲戚姐妹对新娘的临行前叮嘱,以及新娘与亲人别情依依的情感倾诉,是在哭泣中用歌的形式来表达情感的方式。闹腾了快一个通宵的人们,在天快亮的时候,人已疲惫不堪,有的已昏昏欲睡。此时,潜伏在屋外的人便趁着这个时机,避开在外面警戒的担保,悄悄地摸进新娘的闺房,或者假扮新娘的兄弟(按绥宁苗乡普遍习俗,新娘出嫁时,由其兄弟背出闺房,到堂屋拜祖辞亲后,再由兄弟背出大门上花轿),或进入闺房二话不说直接将新娘背走。这种方式俗称讲文法。还有一种称讲武法的,那就是当偷新娘的人被发现后,没有办法,只有硬着抢人了,那就看哪方(偷新娘方与保卫新娘方)的力量强大一些。因为偷新娘与新娘的娘家并多大关系,他们不负责设防,担负警戒任务的是来抬嫁妆的男方担保,而担首相当于新娘警卫队的队长,肩负看守新娘的重任。

偷抢新娘的人一般都是同寨子或附近寨子的人,有的与新娘熟习,曾经在河边、树林里与新娘对过歌,有的与新娘还是发小,所以,被偷抢走的新娘没有任何人身危险。偷抢新娘纯属地方一种恶作剧习俗,主要是想戏弄一下新郎那边的担保,既让他们在女方寨子出丑,让他们觉得没有面子,又让他们蒙受些许损失,趁女方出嫁时弄点酒食吃。偷抢新娘也要讲规矩,只能是新娘出嫁的当晚,且要到闺房里去偷抢,新娘出了闺房门上了路,就绝对不允许任何人去动新娘了,如果此时还去抢新娘,那就性质不同了,已不是寨子的游戏,而是强盗了。当偷抢新娘的人把新娘偷抢到手后,他们把新娘放在寨子的某一安全地方,并一路做了寨子里人都认识的标记。按地方当时的习俗,被偷抢走的新娘得由男方担保用肉菜与酒水去换回。而接亲人员因要接新娘到男方家去拜堂,急着赶时辰,只得挑着肉菜与酒水顺着路上的标记去找到新娘,并将其换回。

苗乡做担保的人一般与新郎是一个寨子里的人,绝大多数属义务帮忙性质,有的主家(一般是财主)高兴赏点喜钱,大多数主家(寨子里的一般人家)则没有,每逢有人成亲都是寨子大喜事,按寨子的传统说法是“众人众事”,办喜事的一切杂务都得靠寨子人一起来做,有些赏钱要做,没有一分赏钱也要做。今天我家有事你来帮忙,明天你家有事我来帮忙,特别是遇到了红白喜事,或起屋造房,寨子人家尤其如此。但是,做担首与其他担保则不同,主家请他时是要给工钱的,还要打发一块几斤重的猪肉和一些糖果之类的食物。如果新娘被偷抢,主家会扣除首担的工钱和打发肉食等作为对新娘子的补偿,其实就是为自己挽回一点经济损失。这样一来,因首担的责任重大,没有了工钱和食物倒没有什么,在外面的寨子丢了面子实在很尴尬,于是,寨子里有人成亲时,人们都不肯出来做担首。后来,有一个寨子头脑灵活的人提出了一个见议,就是在担保给女方送礼时,首担的挑筐上另外加一块大猪肉和一壶酒,用来“贿赂”准备偷抢新娘的人。没承想这一招还真灵,新娘出嫁的当晚,首担将一块肉和一壶酒连同自己的扁担放在新娘窗户下,偷抢新娘的人见到了后,已经知道男方的担保已做准备,只好拿着酒肉走人。

从此以后,偷抢新娘的习俗慢慢地消失了,在苗乡只剩一个让后人津津乐道传说了,而另外一种风俗又诞生了。每当有接亲队伍前往女方家接亲的时候,你会看到担首担子上挂着一壶酒和一块新鲜猪肉,很醒目。如果你到苗乡去正碰上寨子里有人家办出嫁酒席,你会发现有一壶酒和一块肉挂在新娘闺房窗户下面的墙壁上,同时旁边还放了一条扁担,此风俗至今依然在关峡一带的苗乡延续下来。‍

寻觅绥宁苗族风俗系列回顾:

本微刊原创文章,均为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微刊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微刊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古苗疆那些事儿”(作者直接授权除外)。违反上述声明者,本微刊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谢绝交换,谢绝有偿刊载(入册、入典),谢绝无偿索取。

(0)

相关推荐

  • 贵州结婚习俗多多,新娘子需要穿“白糯米草鞋”,这是为什么

    我国幅员辽阔,而不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因此也就有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无论是逢年过节,还是婚丧嫁娶,贵州地区总显得别具一格.比如,贵州的新人结婚就有很多习俗,其中最具看点的是白糯米草鞋.这其中 ...

  • 苗族订婚设卡盘歌|寻觅绥宁苗族风俗之二十八

    本期整理作者   杨焕礼 寻觅绥宁苗族风俗之二十八 苗族订婚设卡盘歌 上一期说到了绥宁苗族青年恋爱中的对歌联姻,此为苗族青年联姻中的一种.除此之外,过去,绥宁苗族青年还有跳月求偶.草标幽会.托媒求婚三 ...

  • 寻觅绥宁苗族风俗之二:糍粑的年俗

    作者:杨焕礼 绥宁苗族村寨过年时,糍粑是必不可少的年货,从打糍粑到吃糍粑苗寨里的人都有一定的讲究,尤其是除夕和大年初一这两天,一天是要禁食,一天是必须得吃. 过年打糍粑时,最重要的一环是糯米饭一定要煮 ...

  • 绥宁苗乡踩桥与踩桥歌|寻觅绥宁苗族风俗之三十一

    认识古苗疆绥宁 从这里开始‍ 绥宁苗乡踩桥与踩桥歌 整理   杨焕礼 在绥宁苗乡,村村寨寨,男女老少都热衷于修路架桥.每当一座新建的花桥(风雨桥)落成,均有热闹非凡的踩桥仪式.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花桥 ...

  • 绥宁的苗年——十月大节|寻觅绥宁苗族风俗之三十

    本期整理作者   杨焕礼 寻觅绥宁苗族风俗之三十 绥宁的苗年--十月大节 绥宁苗族有没有过苗年习俗?他们过苗年又是什么时候?绥宁苗族人当然也有过苗年的习俗,不仅历史上实实在在的存在,且现在还有的苗族村 ...

  • 过去苗族青年对歌联姻是怎么回事?|寻觅绥宁苗族风俗|杨焕礼

    本期整理作者     杨焕礼 寻觅绥宁苗族风俗之二十七 对歌联姻 杨焕礼 对歌联姻曾经是绥宁苗族地区未婚青年男女的一种主要求婚习俗. 古代绥宁苗族很少受到汉族传统伦理道德的影响,依旧天然纯情,自由自在 ...

  • 苗家女儿过去的嫁妆|寻觅绥宁苗族风俗|杨焕礼

    本期整理作者     杨焕礼 寻觅绥宁苗族风俗之二十六 苗家女儿过去的嫁妆 杨焕礼 整理 这一期来说说过去苗家女儿的嫁妆,这里所谓"过去"指的是解放前.为什么要说过去苗家女儿的嫁妆 ...

  • 绥宁苗族婚俗中的“关亲”|寻觅绥宁苗族风俗|杨焕礼

    本期整理作者    杨焕礼 寻觅绥宁苗族风俗之二十五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 绥宁苗族婚俗中的"关亲" 杨焕礼  整理 上一期文中说到的是新娘从出门到进洞房的一路习俗,这一期还得再倒回来 ...

  • 寻觅绥宁苗族风俗之一:除夕夜烧枫树

    作者  杨焕礼 绥宁苗族在除夕夜有一个奇特的风俗,这个风俗就是烧枫树.如今,此风俗已逐渐淡化了,只在一些偏远山区少数家庭还保存. 过去,每到除夕夜,绥宁苗族人家,一家人都要团团圆圆围着火塘向火,听长者 ...

  • 《寻觅绥宁苗族风俗》序

    作者  杨焕礼 最近,我在本县一个微信公众号上,读到一位朋友的一篇关于苗族风俗习惯的文章,这篇文章介绍的是上世纪初绥宁苗族婚俗,在当时,这种婚俗非常普遍,作者写的也实事求是,并无虚构,只是那种婚俗到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