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历史名人墨子:一个充满现代智慧,历史上和孔子齐名的圣人
文丨刘金芳(网商社科特约作者)
公元前三到五世纪是人类文明史上第一个思想高峰期,在印度次大陆印度河、恒河流域,释迦牟尼创建的印度佛教文明开始诞生,在西方希腊的雅典、则产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众多哲学大师,开拓了西方文明萌芽。
在东方的中国,相继出现了老庄、孔孟、杨墨诸子百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景象,并催生了东方哲学的萌芽。
这个时代被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称之为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是“人类意识的”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雅斯贝斯说:“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个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
当时的春秋战国时期,在百家齐鸣的先秦诸子之中,以孔子为代表儒家学说和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学说被称之为显学,天下显学,非儒即墨,孟子曰: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即归墨。《韩非子.显学》记载:“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吕不韦说:“孔、墨徒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吕氏春秋·尊师》)
其中,墨家学说的创始人墨子是替下层人民说话的思想家,一生追求兼爱和非攻,在诸子百家当中其思想是最接近现代思想的思想家,是一位充满现代智慧的圣人,也被称为“比孔子还高明的圣人。”墨子止楚救宋的典故就说明墨子不但是一个思想理论家,而且是一个以身践行的实干家。
1、墨子救宋
公元前440年,楚国准备利用公输般制造的云梯等攻城器械攻打宋国。公输般就是中国传统传说能工巧匠鲁班,这时候身在鲁国的墨子听到消息后,一面派弟子禽滑厘等300余人带着守城器械赶赴宋国,帮助宋国做好防御准备,一面置生死于不顾,从鲁国出发长途跋涉到楚国去说服楚王停止侵略战争。
墨子一路上昼夜兼程,风餐露宿。鞋破脚烂,毫不在意,十天后到达楚的国都郢(今湖北的宣城)。他首先见到公输般,说服公输般后又去见楚王。
他见了楚王后,先用打比方的方式喻示楚宋两国富贫差别之大,不可以强执弱、以富侮贫。墨子说,现在有一个人,他自己有装饰漂亮的车子,还去偷邻居家破烂不堪的车子;他自己有锦缎绣衣,还去偷邻居家破旧衣衫;他自己有精美肉食,还去偷邻居家粗劣糠菜。这算是什么人呢?楚王说:“这个人一定是犯了偷窃的毛病。”墨子接着说,我听说您准备攻打宋国,与这个犯偷窃毛病的人有什么两样呢?如果攻打宋国,您必定失去了“义”而得不到宋。一席话说得楚王犹豫不决。
过了一会儿,楚王说,鲁班已为我造好了攻城的器械,我还是想去攻打宋国。于是墨子解下身上的革带当作城池,用一些小板当守城的器械,当着楚王的面与鲁班模拟了一场攻守械斗。鲁班用云梯、撞车、飞石等九次展示攻城之机变,墨子九次进行了成功地抵抗。鲁班器械用尽,而墨子防守有余。最后,鲁班以失败而告终。鲁班说:“我知道怎样对付你了,可是我不说出来。”墨子说:“我知道你怎样对付我,我也不说出来。”
楚王莫明其妙地问道:“你们这是什么意思?”墨子说:“鲁班不过要大王杀掉臣,认为宋国就没法守城了。其实,我的弟子300多人已经到宋国做好守城的准备了。您即使杀了我,楚国也打不了胜仗。”楚王听后,终于放弃了对宋国的战争。
墨子救宋的故事,既说明他对故国宋国的深厚的情感,也说明了他一生反对侵略,追求和平的不懈追求,更说明他有着比鲁班还要高明的工匠技术。他应该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他应有的崇高地位。
2、墨子和墨家学说
历史如河流,奔流向前,在历史的长河里,总会掀起几朵浪花,泛起几圈涟漪,能够来感受时代长河的浩瀚和岁月的苍茫,回味历史时空的经典,犹如千年不衰的绝唱,虽然有着时代的沧桑和痕迹,但绕梁三日不散的乐音,总会给人以无尽的畅想。
说起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孔子和他的儒家文化,很少有人想到墨家。墨子是位思想巨匠,他在五千年的中国历史中同样发出灿烂的思想光芒,他创立了墨家学说;他也是位大爱无言的圣贤,因为他是整个中国几千年文明历史上,第一位站在最底层劳动者和社会弱者的立场上说话的人。如果说孔子为首的儒家学说是当时中产阶层知识分子的思想价值体现,那么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学说就是工匠和平民思想的具体反映。
墨子,名翟,春秋末战国初宋国人(今河南商丘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墨子的先祖是殷商王室,他是宋国君主宋襄公的哥哥目夷的后代,目夷生前是宋襄公的大司马,后来他的后代因故从贵族降为平民。后简略为墨姓。
墨子做为一个平民,在少年时代做过牧童,学过木工。据说他制作守城器械的本领比公输般还要高明。他自称是“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作为没落的贵族后裔,他自然也受到必不可少的文化教育,《史记》记载墨子曾做过宋国大夫。
墨子穿着草鞋,步行天下,开始在各地游学。拜访天下名师,学习治国之道,墨子曾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的儒学,称道尧舜大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墨子批评儒者对待天帝、鬼神和命运的正确态度,以及厚葬久丧和奢靡礼乐,认为儒家所讲的都是些华而不实的废话,“故背周道而行夏政”。他极度讨厌儒家礼的繁文缛节,因此他有学儒到反儒的改变,在各地聚众讲学,以激烈的言辞抨击儒家和各诸侯国的暴政。大批的手工业者和下层士人开始追随墨子,墨子创立了一个自己的新思想学——墨家学说。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
在《墨子·鲁问》中,墨翟提出了墨家的十大主张。即“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尊天”、“事鬼”、“非乐”、“非命”、“节用”、“节葬”。他认为,要根据不同国家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十大主张中最适合的方案。
所谓“兼爱”,基本也就是平等与博爱的意思。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
墨子主张非攻,是特指反对当时的“大则攻小也,强则侮弱也,众则贼寡也,诈则欺愚也,贵则傲贱也,富则骄贫也”的掠夺性战争。由此看来墨子是一位和平追求者,反对一切侵略掠夺的不义战争。
墨子主张尚同是要求百姓与天子皆上同于天志,上下一心,实行义政。尚贤则包括选举贤者为官吏,选举贤者为天子国君。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主张“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他还主张从天子、诸侯国君到各级正长,都要“选择天下之贤可者 ”来充当;而人民与天子国君,则都要服从天志 ,发扬兼爱,实行义政,否则,就是非法的,这就是“ 一同天下之义”。
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认为久丧厚葬无益于社会。认为君主、贵族都应象古代三代圣王一样,过着清廉俭朴的生活。墨子要求墨者在这方面也能身体力行。
从墨子一系列政治思想的主张可以看出,墨子思想的先瞻性和超前性,比如墨子的兼爱基本就是等同于现代价值的博爱,而尚贤已经接近现代意义的民主,而非攻就是反对一切不义战争的和平主义。墨子一些思想即便放在现在也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有人说墨子是一个时代的穿越者,也有人说如果按照墨子政治主张走下去,中国早已经走出蛮荒,走出中世纪,走向真正意义的现代化文明,此言虽说不十分恰当,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墨子的哲学思想主要是其提出的“认识论”、“逻辑学”。认识论是唯物经验主义,墨子认为个人的经验感觉是只是的来源,食物的对错有无,不能凭空想象,要以看到、听到、感觉到的经验为依据。逻辑学则是墨子主张运用逻辑推论来得到自己的结论,以事实推得理论。墨家独立创建了自己的墨辩逻辑学说,和古印度的因明学、古希腊的形式逻辑成为世界上三大逻辑流派。
墨子,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思想家,还是一位出色的科学家。墨子的著作中有很多关于物理、数学、机械制造方面的论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在力的作用、杠杆原理、光线直射、光影关系、小孔成像、点线面体圆概念等众多领域都有精深造诣的人。所以也有人认为墨子是中国科学家的鼻祖,将其尊为“科圣”。
著名历史学家杨向奎先生高度赞扬墨家的科技成就:“一部《墨经》无论在自然科学的哪一个方面都超过整个希腊,至少应该等于整个希腊。”
李约瑟在《中华科学文明史》里说到墨子,“墨家通过其概念化的模式得 到了他们自己的演绎和归纳,和同时期的古希腊一样,达到了非常高的科学理论水准。有种想法是很诱人的:如果墨家的逻辑和道家的自然主义相融合,中国可能早已越过了科学的门槛。中国科学的悲剧就在于这一切并没有发生。”
墨子为首墨家还是是一个有严密组织纪律的团体,穿短衣草鞋,参加劳动,以吃苦为高尚。如果谁违背了这些原则,轻则开除,重则处死。墨家的最高领袖称为“矩子”(巨子),墨家的成员都称为“墨者”,代代下传,所有墨者都服从巨子的指挥必须服从“巨子”的指导,甚至可以“赴汤蹈火,死不旋踵”。第一任矩子是墨子,后来的“矩子”有孟胜、田襄子、腹等。由“矩子”执行“墨子之法”。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墨子和墨家学说是中国江湖文化和侠义文化的开创者,君子一诺,快意恩仇,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仗剑江湖,侠义之风,此乃中国传统侠义文化之所在,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慷慨赴难,燕赵悲风,墨子的墨家代表着一个有别于主流儒家文化的江湖文化。
原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深为惋惜,“墨学的中断,使中国科学不得发达。”可以说,墨学未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中国历史上一大悲剧。
墨子及他创立的墨家学派所倡导的“兼爱”“非攻”等思想及墨家科学理性之光是留给后人的最宝贵财富。“墨学”曾在秦汉至清中叶因种种原因湮没,清朝中叶后,随着梁启超等人的重新研究,墨家学说得到复兴。
今天,墨家的“兼爱”、“非攻”、刚毅果敢、执行力强、注重科学理性、崇尚节俭等品质重新得到认可。这些品质也是对孔孟儒学不足之处的矫正,在中华文化的构成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3、墨子是宋国人,其文化背景也是殷商文化
墨子是宋国人,宋昭公时任宋大夫。还有说他是鲁阳人或鲁国人的,今山东滕县就建有墨子纪念馆,认定他是滕县人。但我们说他是宋国人,是有充分依据的。
司马迁在《史记》里说:“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汉书·艺文志》仍沿用司马迁的说法,认为墨子为“宋大夫,在孔子后”。这里虽没言明墨子的出生地,但指出墨子是“宋之大夫”。战国时期的大夫之职,多为世袭,两典籍实际上已暗示墨子就是宋国人。
西汉人邹阳在他的《狱中上梁王书》中说:“昔鲁听季孙之说逐孔子,宋信子冉之计囚墨翟。”此话显然认为墨子为宋人。邹阳说此话时,距墨子时代仅200余年,相信邹阳所言是准确的。东汉人马融《长笛赋》有“鲁班宋翟”之语,直接指明公输般为鲁人,墨翟为宋人。东晋人葛洪在《神仙传》中说:“墨子者名翟,宋人也,也仕宋为大夫。”葛洪又在《抱朴子》中说,“墨子,名翟,宋人。”杨倞在为《荀子》作注时也说:“墨翟,宋人,号墨子。”林宝是唐代著名的姓氏学家,他在所撰《元和姓纂》中,通过对墨氏姓氏源流的考订,也认为墨子是战国时宋人。宋代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墨子》十五卷,古宋墨翟撰。战国时为宋大夫,著书七十一篇。”此说一直流行到清代。现今在国内言及墨子籍贯时,也多作宋国人。
现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他的中国哲学史著作中也称墨翟为宋人。《辞海》墨子条载:“相传原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学》墨翟条谓:“宋国人,后居鲁。”
今商丘师范学院教授王增文、李可亭对墨翟的籍贯均有专文考证,证据详实,是可信的。墨子是宋国人还有一个重要根据,就是墨翟在他的著作《墨子》一书中,其语言风格既不是楚国风格,也不是鲁国风格,多采用宋国地方言词,从这一方面墨子是宋国人是很有说服力的。
由于司马迁在《史记》记载墨子过于简单,引起了后来学者的争议,墨子便又有了鲁人(即滕州人)说、楚人(即今鲁山人)说等。只不过后两说的提出都较宋人说晚,也不是历史的主流,综合史料分析,我们有理由认为墨子为宋国人,后来长期居住在鲁国,晚年定居于鲁阳(今鲁山)。这种解释是合乎逻辑的。
墨子是宋国王室的后裔,又曾经担任过宋国大夫,而宋国又是先商兴龙之地,并且是殷商文化后裔之国,在其生活受到殷商文化的影响这是必然的事情。
清代儒家学者俞正燮首次发现,在墨学与宋国文化之间,存在着某种逻辑关联。他宣称,“墨者,宋君臣之学也”,并援引《左传》公子目夷的评价称,宋襄公根本不懂战争的战术,兼爱与非攻,均非墨子的独立发明,而是“宋人之蔽”。《左传》记载称,襄公亡故之后,其部属华元和向戌都“以止兵为务”,也即拒绝打仗,而在战乱纷起的春秋时代,一个不会作战的和平主义国王,无异于政治自杀。直到墨子问世,才开始采用防御法来进行被动战争。俞正燮据此认为,“有是君,则有是臣”,墨子既为宋国贵族,就必定要遵循宋襄公的遗志,所以“墨学”无非就是“宋学”的一个剪影。
冯友兰秉承此说,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指出,宋国在东周时代,曾以出产所谓“愚人”著称,先秦诸子所说的愚人故事,如“拔苗助长”(孟子)、“守株待兔”(韩非子)等等,都旨在嘲弄宋人的信念与德行。冯友兰认为,墨子之道,“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太殷,以自苦为极,所谓其志可及,其愚不可及也,亦有宋人之风”。此说为墨子学说的宋国起源,作了深入的论证,而令墨翟思想的文化背景,变得更为明澈起来。
华南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学科黄世瑞教授和学者管役夫通过研究,发现墨家思想是对殷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殷人是一个以质朴著称的民族,注重实际效益,不喜欢在形式主义上浪费精力,墨家在这基础上延伸出了节用、节葬、非乐等思想。墨子所强调的尚贤、尚同也是商代社会的基本特征。
殷人重视工商业和严刑法治的传统也被墨家沿袭。墨子的“兼爱”是一种平等的博爱,不辨血缘关系之亲疏;而商朝时存在“一子多父制”和“一子多母制”,正是不辨血缘关系之亲疏;因此,孟子批判墨子“墨氏兼爱,是无父也”。而墨家的“无父”是一种母系社会的残余。商朝时女性地位是很高的,商王后妇好就是亲自带兵打仗的女英雄,也是因为商朝具有母系社会的残余。
墨子是中国思想史上著名的思想大家,墨家学说也是对殷商文化继承基础上,发展弘扬的结果,并创新出新的思想价值,其思想的闪光点具有穿越历史,穿越时代的穿透力,对今天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墨子是商丘历史上曾经名满天下的人物,他是商丘历史上最著名的思想伟人之一,其身上厚重思想文化价值,值得我们商丘人去研究,去继承,去发展,去弘扬。
目前,一些地方把墨子的纪念文化活动搞的轰轰烈烈,红红火火之时,而作为墨子故里的商丘对于墨子纪念和研究却冷冷清清,了无声迹,形成极大的反差,不仅商丘地面上没有关于墨子的建筑或物象,商丘的学者对墨子的研究也是少之又少,学术机构很少举办关于墨子的学术研讨会之类的活动,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
商丘师范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李可亭2010年曾在《商丘日报》发表过一篇《愧对墨子》的文章,指出商丘这种忽视墨子的做法与墨子的厚重度很不相称,实在是愧对墨子。
墨子因其思想过于超前先进,不符合封建统治者的口味,并且对于墨家严密的组织有种深深不安全感,墨子和墨家学说被孤寂湮没了两千多年,难道这位历史思想的巨人还在他的家乡继续被冷落下去吗?这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和思考。
让孤寂者不再寂寞,让勇敢者继续前行,作为当代商丘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重新发现,重新发掘,墨子,这位商丘历史的先哲,这位充满现代智慧的圣人,进一步研究其身上深厚的思想文化价值,让墨子和墨家思想重新焕发出璀璨的价值,让墨子成我们商丘的传统化偶像之一,成为商丘城市的文化品牌,让这位哲人不再寂寞,不再被人冷漠,在未来的时代绽放出耀眼的光芒,这才无愧于这位圣贤,无愧于商丘的历史和文化,这也是商丘未来发展的必然。
注,本文参考材料
1,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2,1989年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宋州古今学人》之《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
3,张庆军《古代“科圣”墨子》《中国政协》2016年第17期
4,李可亨《墨子:咱商丘人的厚道没准儿都是从他那里来的》
5,朱大可《墨子究竟何方神圣》
统筹:胡继勇
审核:赵继彬
指导:商丘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