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保温杯是老干部标配?”

小编记:前几天,保温杯突然火了!起因是一位曾经“摇滚”,如今已年过半百的乐队鼓手赵明义端着保温杯喝水的照片,当事人今昔之间的对比,引起了对所谓“中年危机”的集体共鸣。那么保温杯是否应成为中年人的标配,而这又是否是一个好的趋势呢?

保温杯和广场舞的类似在于:从广场舞到保温杯,我们挑选出各种符号,运用借代的修辞,使之成为“中年人”的形象表达。

这个阶段属于埃里克森界定的成年中期,主题却并不限于“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人到中年,责任担当趋于最大,父母年老、子女涉世、自己还有职场和家庭的大事小情要操心与烦恼。

换言之,生理年龄总具有社会涵义,在“全民焦虑”成为生活常态的今天,“中年”所承载的意味更可能被极化:向上流动的可能在无情减小,接受新知的能力也在弱化,对责任的肩负和对现实的妥协消磨了青春意气,取而代之的是一身家长里短、柴米油盐的烟火气。

最现实的生活也就最不浪漫,保温杯成了保守、无趣的象征,隐喻着逐渐闭合的流动空间和走向定型的人生轨迹。“中年”和“危机”的组合,映射出社会现实、人生机遇与心理体验的互嵌。

于是保温杯梗的流行,传递出年轻人对那个意味着庸碌、疲惫、不再酷炫、失去光鲜的年纪的排斥。排斥背后,则是青年自身的不堪重负。

排斥是污名的一个要素。污名区分出“我们”和“他者”,标示对被认为“正常”的规范的偏离状态,权力优势者通过排挤携带危险因子的越轨者,来重申社会的秩序与道德。

拿着保温杯的形象,那么俗气、那么温吞、还带上了衰老的模样。青年人对中年人的这种调侃,与其说是从纵向的历时态出发,一代人对另一代人人生阶段的想象,倒不如说是在横向的共时态中,释放出对一种没有了改变可能的生命处境的恐惧,和对一种看起来不精致、不优雅、不高级的生活方式的反感。

也就是说,保温杯梗折射出年轻人对成功的渴求:不要步入这样的中年姿态;这些“身处快速社会变迁之中,受到‘成功渴望’与‘落后恐慌’的双重挤压”的青年人,在标榜个性、地位、身份的消费逻辑和有限的资源、机会、能力之间盘桓的青年人,他们的渴求被工具理性的价值观异化为焦虑,这种焦虑是对个体化时代以个人归因的方法来对抗结构性矛盾的写照。

这样来看,就能对“保温杯”多一份宽厚,也能对保温杯梗多一点理解了吧。

原文标题:《“保温杯”里的中年和青年》

本期小编:小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