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垒萧萧(8)
当年的机关事业单位女同志都比较少,在磜小与我们共事过的女老师仅有聊聊几人,学校里的男老师占绝对的多数。那时候的妇女半边天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三十年已成为天道轮回的魔咒。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在中小学从事教学工作的女同胞已占据半壁江山。教师中男女比例失调的问题,在小学尤为突出,部分小学的男老师已接近濒危。也许女老师更有爱心,更适合小教学工作吧。
下午第二节课后原则上弹性支配,除了开展课外辅导之外,篮球场和羽毛球场也是男老师乐于施洒汗水的地方。那个年代生活虽然仍很艰苦,但毕竟有明显改观,已经从改革开放前的水深火热中解脱出来,唱着春天的故事走进“衣食足礼义兴”的新时代。文体活动虽不属于“礼义”的范畴,但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需要物质文明的支撑。那时农场开始逐渐兴起一股篮球热,从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需要,春节期间以管理区为单位组队参加篮球比赛,全场五个管理区分别组队,场机关队、商贸队等共有七八个参赛队展开角逐。磜背管理区向来实力不凡,整体水平高作风顽强,素有“下山虎”之美称。因为各个茶业专业队的职工,大都来自山外面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年轻人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从他们中选拔一支篮球运动队队员绰绰有余。
磜背小学的地盘是弹丸之地,仅有的简易操场都还是不规则的多边形。篮球场建在旱凹坪一处空地上(挤出来的空地),靠路旁的三边上围起半米高的矮墙,唯一功能是预防小孩冷不丁进入球场造成意外,因为球场离职工生活区近在咫尺,防患措施不可能没有。球场是磜背管理区的公共设施,大概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末或80年代初。好在学校离旱凹坪仅一箭之距,教师中培芳师、庆师、智师等均有篮球运动的雅好,下午第二节课后只要时间许可又没有辅导任务的情况下,就都会凑几位篮球发烧友前去,在落日的余晖中过把球瘾,出一身臭汗,尽情展示各自的球技:带球过人、三步上篮、远投三分……放浪形骸充分展示阳刚气质,在吆喝声中度过那个美好的黄昏,一天的疲惫和烦恼裹挟在一身臭汗中烟消云散,虽然有点累但心情舒坦、心旷神怡,不是心灵鸡汤胜似心灵鸡汤!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时任磜背区书记的徐连春同志也经常活跃在球场上,领导喜爱的运动项目自然更有群众基础,吸引有共同喜好的职工热情参与不在话下,学校老师也常常受到邀约。书记的面子是不可能不赏脸的,况且智师还是磜背区篮球队成员之一。对于篮球项目我可没那雅兴,虽然不喜欢但看到他们生龙活虎的场面,有时也会怦然心动,不过总体来说是敬而远之。大抵是没有身高优势的原因,处处受制于人,在那些力量型的汉子跟前基本属于弱势群体,身体接触总是处于下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没有自知之明的表现,因此本人从来都不贸然参加。羽毛球场地对我还很是有点吸引力的,自我感觉“水平虽不高热情诚可贵”。但大多数情况下均为一厢情愿,热闹了篮球场冷落了羽球场,无用武之地的我只好踏着夕阳归去。
1983年秋,印象中,徐其忠老师因风湿性心脏病住院治疗,他原来担任毕业班的数学教学工作由我接替。从此与培芳老师拍档,开始从事毕业班的教学工作。
写于2016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