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给传统车企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去年年底,我为了买车,做过很多攻略准备。
包括但不限于,在汽车之家反复比对型号、配置以及价格,专门跑去广州车展了解行情,踏遍了七八家不同品牌的4S店,还咨询了许多二级经销商和平行进口商,微信上也多了一群销售员。
总耗时大概一个多月,最终在确定车型和款式后,我带着几套话术,心情澎湃地跑去4S店砍价。
很可惜,我一向就不是谈判的料,数次腼腆砍价都被优雅回绝,在这个过程中,还要防备各种琳琅满目的额外收费。
即便如此,最后我也被收了一笔远超市场价的保险费和精品加装费,不然就没法全款提走。
说实话吧,你越认真,做得功课越多,买车过程反而会更累,因为大家都不想被割韭菜,总觉得价格太高,不透明,需要时刻提防大大小小的陷阱,弄得心力交瘁。
有人可能会说行业如此,正常现象,但正常不代表没有问题。
的确,过去几十年来,传统车企销售模式都是如此,厂商只管生产定价,4S店负责拿车,然后垄断区域销售,至于卖给消费者多少钱,没有定数。
如果碰上淡季,厂家有指标任务,或者库存滞销压力大,那4S店就会给一个良心价。所以如果你以远低于市场行情的价拿到新车,你首先要看看这是不是库存车或者展车。
套路一脉相承,不得人心,但很有效。
直到传统车企遇到了新的敌人,新造车势力。
如果说在以前,传统车企还会嘲笑电动车的玩具属性,讽刺它们的贬值率,取笑那夸张的充电时间和短续航,又或者是廉价的塑料内饰。
那现在,就只能闭口不言了。
尤其在2020年,不管是小鹏、蔚来、威马还是外来鲶鱼特斯拉,每月的销售额都以一个缓慢但态势惊人的幅度增加,股价也跟着一飞冲天,超过许多传统车企的市值。
这里面到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我试驾过朋友的电动车,特斯拉蔚来小鹏都轮流体验过,和燃油车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种差距,不是少了发动机、底盘和变速箱的区别。
比如说小鹏汽车P7,20多万出头,不算贵,在这个销售区间里,它的驾驶乘坐体验,足以秒杀大部分选手。
我不是专业的汽车测评人,仅以普通人来看,它的自动驾驶功能很完善,语音反馈迅速,我全程手可以不用离开方向盘,而且行驶过程太过安静流畅了,提速非常有动力。
以前打消我买电动车的念头,就是因为有续航焦虑症。
然后我才得知,小鹏P7的长续航版,可以达到706km……是全球综合续航里程最长记录保持者。
传统行业真的要被改变了。
传统车企当然不会坐以待毙,各种电动化跟着提上日程,也想进场分一杯羹。
但这杯羹可不好分。
目前在电动车领域能打的传统车企,就只有比亚迪,其它的都很拉胯。
是三电、底盘、用料做工、设计和内饰比不上吗?并不是。
以传统车企的研发团队实力,很容易就弯道超车赶上来,哪怕电动车的性能没那么强,在内饰和设计做工上也能扳回一局,甚至可以用降价大杀器。
手上的牌很多,不至于输得如此惨。
那么问题出在了哪里?
出在了,这根本不是简单的燃油车和电动车之分,而是傲娇陈旧的店大欺客观念,和注重用户服务体验的互联网销售模式之分,是4S店汽车和互联网汽车的最终较量。
像特斯拉,官网明码实价,配置清晰一目了然,没有销售员没有捆绑套餐,你下单了到门店就能提车。
像小鹏汽车,直接和聚划算百亿补贴合作,双11前三天的总订单量就突破了一万单,数据非常夸张,都抢疯了。
一方面是聚划算百亿补贴确实够狠,1元下订单可以拿到2000元补贴,还有额外5千-8万元的购车代金券;
另一方面,小鹏汽车打造了一个2S+2S模式,也就是线上天猫旗舰店(销售+零配件)+线下小鹏门店(服务+反馈)。
这样的好处是,全国统一售价,公开透明,用户在线上就能做出购买决策,到店里提车,流程大幅度精简,而且服务体验极佳,没有什么套路。
所以,任何能引发行业格局变动的新模式,本质都是从用户的痛点入手。
以前一成不变的功能手机,可以被苹果触屏手机彻底颠覆;
上班族无法到店堂食,然后外卖平台解决了大家的痛点,还产生无数岗位;
至于价格不透明、信息不对称的4S店销售模式,未来就会被线上线下的汽车零售新模式所取代。
就像何小鹏采访时所说的:「我看到很多车企都是从销售和制造角度去定义一款汽车,我们是从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去定义的。」
这几年消失的车企品牌,已经越来越多,难以把握时代变化的传统车企,只会被加速淘汰。
这个时间不会太久远,必须懂得居安思危。
还是那句话,用户痛点,往往藏着最大商机,就看谁能真正把握住。
某种程度上,小鹏和聚划算百亿补贴的合作,就是一种双赢。
小鹏汽车的品牌影响力,让消费者在聚划算百亿补贴里放心购买,平台又能提供智能化服务体验,帮品牌方节省成本,最终消费者才能拿到真正的实惠价格。
所以更确切地讲,是三方共赢。
而且在这三者里面,平台的维系作用最为关键。
但如何让品牌方信任你,尤其是像汽车这类大宗商品,让他们愿意入驻,肯放心地搭建线上销售和服务系统,是一个难题。
这不是简单的搞一个百亿补贴,用最古老的砍价暴力获客就可以吸引的。
非常知名的品牌方,在扩展电商销售渠道的时候,都会很谨慎,因为但凡有一丝差错,比如说品控不严、真假货混发、又或者是售后管理紊乱、类似双11这种活动直接后台崩溃宕机等情况发生,都会对品牌的声誉造成极大影响。
更多时候,品牌方都会将声誉看得比销量更重要,毕竟千里堤坝,溃于蚁穴。
一个最简单例子,几个月前,特斯拉和拼多多的补贴事件,双方都闹得挺不愉快,甚至差点对簿公堂。
特斯拉有自己的官网直销模式,它不愿意放开销售渠道,要维持定价权,自然会对拼多多的单方面补贴感到愤怒,甚至取消了客户订单。
这件事,各有各的道理,特斯拉想维持自身逼格,看不上别家平台的百亿补贴;拼多多想借用特斯拉的名声,来提升平台流量。
但对于用户来说,万一特斯拉坚持不卖车,那就陷入了难以界定双方责任的尴尬处境。
另外一点,品牌方都是很矛盾的集合体。
它们既困窘于销量低迷,又想保持体面逼格,不肯轻易降价促销,随便往自己身上贴「买一送三」、「不甜不要钱」、「真诚老铁价」等标签。
降价很容易上瘾,而且短期内取得的效果非常显著,但消费者内心都有一个称,给每个商品打好了标价。
今天你从1000元降到100元,敢打骨折,是能取得报复性销量,但明天你恢复到500元,消费者也会报复性等待,等再次跌到100元的时候。
所以特斯拉Model 3多次打骨折,短期内能提振销量,长远来看正是在损耗品牌的格调,只能靠车标和钢铁侠的名气撑着。
还有始终被劳斯莱斯压着一头的宾利,原本上世纪30年代是同等逼格,甚至更为尊贵。
但自从被劳斯莱斯收购后,宾利的经典车型全部被停产,只准卖和劳斯莱斯外型相似的换标车,而且价格被刻意调低,造成宾利比劳斯莱斯廉价的事实。
如此,劳斯莱斯铲除了一个潜在对手,宾利品牌的溢价能力大为降低。
对品牌方来说,降价不是问题,它们同样眼馋互联网的流量。
但降价的同时,还能维持原有逼格,就不容易做到了,因此对电商平台的入驻条件也就更为严苛。
背靠着阿里的聚划算百亿补贴,正是品牌方的一个选择。
不是简单的流量扶持和价格补贴,而是可以为商家提供一整套完善的解决方案,无论是推广运作、渠道管理、物流监控、还是完善的售后服务,都是许多电商平台难以匹敌的。
这是阿里过去二十年来所建立的强大护城河。
百亿补贴,一开始其实非常粗暴,拼的是烧钱资本。
谁的底子更耐烧,谁越能笑到最后。
聚划算百亿补贴的底气,来源于背后阿里的雄厚资金支持,靠着大树好乘凉。
不过,光靠烧钱是不足以制胜,对平台来说也很难换回足够的收益,如果背后没有强大的战略布局撑着,烧钱只会变成慈善。
所以,关键是烧得值不值。
阿里从聚划算百亿补贴开始以来,一直在下一盘棋,就是让补贴福利常态化,然后拉拢大牌入场,以优惠带新客。
什么意思?
简单理解,以前用户想获取低价大牌产品,就是守住每年的大促日,比如像双11。
但聚划算百亿补贴的存在,将不少用户源源不断地引流过来,平时就能低价买到正品大牌。
这样的好处是,一方面用户更省心省力,另一方面也能分担大促的物流压力。
当然更重要的是,通过长期补贴,将「想买低价正品,先上聚划算看看」购买习惯,潜移默化植入到消费者的观念里。
喊再多口号,背地里做明降暗升的手脚,都是虚的,常态的低价才是王道。
也因此,阿里更多的是将聚划算百亿补贴,当作一个基本盘在运营,以此构建全局长尾生态。
平台给品牌一个成熟完整的渠道、物流和售后;消费者得到良好反馈后,刺激用户增长;最后吸引了更多优质商家加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要用一个形容,那就像支付宝,在各种电商平台充当土壤的地位。
这样稳健的基本盘,最终反哺到阿里,钱就没算白烧了。
随着品类覆盖升级,聚划算百亿补贴,不只局限于小鹏汽车。
它的目标,是将「补贴式」消费,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推广出去。
比如从年初上架了3w+款品牌商品、iPhone SE拿下全网最低价,再到后来刘涛直播卖半价海景房、二折头等舱和茅台,品类越来越多。
如今,从数码3C到食品生鲜,从美妆个护到家装服饰,聚划算百亿补贴完整覆盖了吃喝玩乐、衣食住行,消费者能在这里一站配齐。
这正是阿里的野望。
在这种覆盖升级下,使更多品牌商加入到相应品类中,对消费者更具吸引力。
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走在用户需求之前,补到用户需求痛点。」
回望今年,因为疫情的影响,国内经济亟待复苏。
如何稳内需,释放消费潜力,是所有平台应该思考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聚划算百亿补贴,可以说是及时雨,既帮助了商家走出困境,也给予消费者实在惠利。
还是以小鹏汽车为例。
与聚划算百亿补贴合作,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进口品牌,刺激了消费者购车欲望,很好地拉动内需,促进国内经济增长。
很多时候,商业的归商业。
但良性循环的商业生态圈,是可以进一步促进社会资源的高效整合,让平台、品牌和用户达成三方共赢的局面。
这也是科技进步所带来的魅力,商业得以健康发展。
而我们消费者,只需要享受真正的实惠,就够了。
(0)

相关推荐

  • 上市半年上牌量不及Aion S一半 几何A到底差在哪里?

    经过半年的市场检验,从销量来看,Aion S取得了阶段性成功,但号称"东半球最好的纯电动车"的几何A销量却不尽如人意. 今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上,有两款纯电动车型--吉利旗下几何汽车 ...

  • 特斯拉的火爆,打了谁的脸?

    就在2021年元旦,特斯拉放出了史上最为重磅的产品--上海工厂生产的国产Model Y正式上市.特斯拉官网的宕机见证着这款产品的火爆,不知真假,据说Model Y的预订量很快就已经突破了10万辆. 特 ...

  • 一辆换标的领克,一辆吉利造的电动车,极氪汽车何以如此火爆?

    对于吉利的新能源汽车关注很少,一来对吉利新能源汽车的印象是帝豪纯电网约车,二来曾经雄心勃勃的几何品牌已经差不多销声匿迹,好吧还有领克的插电混动汽车. 直到近日看到大V的常老师晒出了极氪Zeekr001 ...

  • 小鹏汽车的突围之战

    文丨冯金刚 编辑丨小叮当 造车是一门学问,有些车企可能直到关门还没弄懂其中的真谛,而有些车企可能在襁褓之中便已习得生存的技巧. 2019年,中国新能源市场遭遇冰火两重天,但残酷的市场并没有杀死年幼的小 ...

  • 2020补贴降10%。这些电动车表示不涨价,这些电动车可能降价

    4月23日,四部委发布<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下称<通知>). 对消费者影响较大的有四点: 重点一:2020年补贴降低10%.政策显示,补贴延长至202 ...

  • 这就是2019年十佳新出行平台,你的生活离不开他们

    将「雷科技Lite」收藏为我的小程序,不再错过精彩内容 经过漫长的投票和整理,此前举行的雷科技2019年度十佳新出行评选终于有了最终结果.在编辑部提名.粉丝投票的形式下,特斯拉.滴滴出行.九号机器人. ...

  • EPA续航能跑840公里,榜首依旧是特斯拉,小鹏、极狐紧随其后

    电动车续航里程排名 本期共统计174款电动车,其中7款新车为3月份上榜新车.值得一提的是,这7款新车中的比亚迪e9与D1为专供网约车使用,正常情况下是买不到的. 截止目前,续航超过600公里的车型已经 ...

  • 消费者需要的是电动汽车还是智能汽车?

    IAUTO 速度 深度 态度 导|语 2021/01/19 或者是能与燃油车抗衡的智能电动汽车. 文丨杨晶 编辑丨小叮当 "新能源汽车总体呈现出高端放量.低端爆发.中端不尽人意的情况.&qu ...

  • 关于小鹏,有些担心是多余的

    IAUTO 速度 深度 态度 导|语 2021/03/04 结合目前的种种迹象,无需过多担心小鹏汽车自身以及P7后续的处境. 文丨崔力文 编辑丨小叮当 "小鹏,真的卖不动了?" 月 ...

  • 分析 | 三年亏损近两百亿,李斌的豪赌,还能有赢面?

    2014年11月,李斌.刘强东等知名互联网企业家联合发起并创立了蔚来汽车.作为新造车势力一员,不同于威马.小鹏等致力于满足用户用车基本需求,蔚来汽车致力于为用户创造愉悦的生活方式,打造全球范围内的 & ...

  • 11月新车登记暴涨14倍,特斯拉国产杀死自主电动车?

    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数据显示,11月注册登记的特斯拉汽车为5,597辆,创下五个月高点,上年同期为393辆.同比暴涨14倍,尽管登记并非最终实际销量,但它亦能在一定层面上反映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受欢迎的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