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收集用户隐私,APP是为你好?经济日报:比亲爹还关心用户?
近日,一名网友发文称,某团购APP频繁对其进行定位,并晒出了手机录屏。
视频显示,该APP每隔5分钟,就会对这名网友的手机进行一次定位,令人毛骨悚然,据该网友透露,该APP持续读取定位的这个软件,只有苹果系统可以下载。
APP读取用户信息这种事,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
就在不久前,多款聊天软件、购物软件都被曝出反复读取用户相册,甚至冲上了热搜,用户隐私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广大用户也越来越为此恐慌。
对此,一名技术人员解释道,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软件读取系统操作日志后,进行了选择性展示,并且,根据系统分析来看,这名网友应该发生过大范围的移动。
该技术人员还说,大部分主流的APP都存在频繁读取用户信息的情况。在测试中,一些短视频软件、手机银行以及国家反诈中心APP都存在6到15次不等的读取行为。
一位iOS应用开发人员也表示,大部分APP并没有能力偷取用户信息,也没有必要这么做。之所以出现网友曝光的情况,是因为当地理位置发生变化,苹果系统就会唤起该App,方便为用户提供“点外卖”等服务。
那么,“大部分APP都在读取”能成为合理的解释吗?为用户提供“方便”能成为合理的解释吗?
让我们来看一下APP的逻辑:我读取你的信息,窥探你的隐私,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你好。
熟悉吗?
这是不是像极了父母亲偷看孩子日记的逻辑?
不过,父母偷看孩子日记虽然不妥,但可以确定的是,大部分父母都是真的关心孩子,为孩子好,那这些资本操控的APP呢?
经济日报对此评论道,难道APP背后的企业比亲爹亲妈更关心用户?那有些问题就不得不问,24小时定位用户意欲何为?谁来监管?消费者如何维权?
对于这些APP来说,获取用户信息最大的意义在于,能够获得更加精准的用户画像,更准确地为用户推送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从而获取更加丰厚的利润。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发现,今天刚刚说了想吃什么东西,明天就能在该上刷到店铺推荐,上午刚刚跟朋友讨论了某个话题,下午就能在短视频平台刷到相关内容。
这种“方便”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方便了,但仔细一想,资本以牟利为目标,谁都不敢保证APP有没有在获取用户偏好的同时,顺手带走一些用户的手机号、身份证号、照片等私人信息。
这样一来,用户在APP面前完全等于是“全裸出镜”。
近几年,国家已经接连出台了一系列保护隐私和数据安全的法律法规。今年9月,数据安全法正式施行,在不久后的11月1日,个人信息保护法也将正式施行,该法规定,个人信息的收集必须处在功能所需的最小范围内,以最大程度地保护用户的个人权益。
很明显,技术人员所说的为提供“方便”读取用户信息的操作,是彻头彻尾的越线行为,毕竟,谁会每隔5分钟就需要点外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