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上映后网友晒出爷爷当年的战地笔记,内容震撼

电影《长津湖》上映后,一位网友翻出老人家当年在朝鲜的战地笔记,令人震撼……

据网友讲,他爷爷是一名普通的卫生干部,也是新四军老兵,打过鬼子和老蒋,当年行军路上染了“打摆子”,全团轮流抬着他行军也没丢下,为的是能救更多的人。解放后作为军代参加过协和医院的接收工作。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入朝参战,这本日记就是在当时写的战地笔记。

图三是致死率数据,可以根据受伤部位来查找不足;图四是数据+工作总结+画地图梳理工作流程;图五是伤员转运大后方的阶段;图六是前线分伤情转运各战地医院的流程。

致死率数据

很难想象是五几年的笔记,有图表有分析有流程有预案有总结,几乎等于那个时代的大数据分析。于是有网友建议它捐献给国家军事博物馆,因为这样的第一手资料太宝贵了。

数据+工作总结

从笔记的内容来看,1951年下半年到1952年上半年又恰好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二阶段,属于边打边谈。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志愿军作战的艰苦,伤亡8成以上都是被炸导致的,可见当年美军在火力方面是绝对压制志愿军的,这也就是我们老是觉得火力不足的原因,是血的教训。志愿军将士完全是靠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才最终䊨得了战争的胜利。

伤员转运大后方的阶段

同时我们也欣慰地看到,当时后勤部队并非有些人吐槽的那样不堪,在战争中的工作细致程度令人敬佩,预案都做了几套,而且非常详细,非常感人。

前线分伤情转运各战地医院的流程

这本战地日记应该是为长津湖战役、为整个抗美援朝战争做出最好的注解……致敬志愿军,致敬最可爱的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