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宗颐先生《西南文化创世纪·综述》疏误暨新识甲骨文“埤”及“九”字异体

前一段三星堆又成热点,于是读到了饶宗颐先生《西南文化创世纪》一书其中第6页-33页为本书综述部分。现将文中部分疏误按出现顺序整理如下,但不包括以下三类:1、征引有误的,如本书22页(见下图),在《合》的图片中完全看不到字;2、没有论证且不可能的,如图三臸为声符,斄是到不了臸的;3、因为关于上古的文献记录在各处一般都是不一致的。甚至完全矛盾。用某一类文献解文字,然后用文字证再返过来文献,当然能得出结论,但没有什么说服力。

(图一)

(图二)

(图三)

a、第10页如下

按:苞  幽帮  ,浦  鱼並,甫 鱼帮。此处无误。

然。斯  支心  ,榆  侯喻。徙  支心。则分音何来?

另,此处相如之文,郑玄注云“斯音曳。”曳  月喻。合音当为 侯喻 与 徙  支心  虽然齿舌临纽、侯支旁转,但相去颇远。又,方国瑜先生《云南史料目录概说》(如上图),论斯榆,即叶榆,当从郑注辗转猜测。不过 涉  叶禅 与 斯  支心  音上相去亦远,音近无从谈起。

b、第14页如下

按:这个□(方+人),是偃。若□(方+人)+丘,仍为“偃”,那么旗、旌、旂、旋、旅都可认为是一个字。而且重要的是从以上各例可以推知是□(方+人)形旁,不是声旁,也就是说□(方+人) +丘,声旁应是丘。

c、第14、15页如下

按:第一图

不读滋,这个字声符为

,灾也。

第二图

非过水。此字是高,见《龙龛手鉴》,此处为甲骨文高字省写。高通“郊”。《礼记·月令》“仲春之月:玄鸟至。至之日,以太牢祠于高禖,天子亲往。”《说文》距国百里曰郊。郑玄云,百里远郊,五十里近郊。图二是于郊外刚地。

d、第15页如下

按:《汉简》的澮,从會,就是从□(上止+下巾),从甲骨文

而来。但是

,见下图,《说文》云,困古文。二字毫无关系。(又可参见李春桃教授《古文异体关系整理与研究》)

e、第17页如下

按:

下部字形为,如

,此字乃

。字形与

相去较远,音亦不通,不可释为毕字。

f、第18、19页如下

按:吕 字,见于甲骨文,金文,楚简,汉碑……,字形完全一致,传承有序。如果甲骨文的

作雍,西周的吕伯、吕王,我们还能说是雍伯、雍王,那么下图 鋪呂,就是 鋪雍,那么就从原来的铸剑材料变成了莫名其妙。当然也有字形被夺的情况,如果说此字形,自商后或西周末年被夺,那么就必须清楚解释为什么夺,怎么夺的呢?很可惜并无夺字的情况。

其实于省吾先生甲骨文释林里就有,解释的很清楚了(见下图)。

g、第21、22页如下

按:

字饶先生隶定作

谓其音为蒙。甲骨“元”又作

鼎作

。甲骨文

(冠)作

。【又可参见,尹叔鼎□(左阝+右

)作

;鲁正书盘

。】那么此字似乎当隶定为□(冠+丘或卝)或□(

+丘或卝),从 尹叔鼎□(左阝+右

、鲁正书盘

二字看音当为

(冠)非蒙。

又,丁山先生《商周史料考证》95页,论证此字为“冠”,谓上象武士插雉尾之华冠,

字字形即莞,为冠之本字。亦有一定道理。

h、第26页如下

按:

此甲骨文未有能识者,为“埤”也。如“坏”字(见下图),可知左部可隶定为土。

i、第27页如下

按:此字胡先生谓读微,杨树达先生《积微居甲文说》早已谈过,证为豈。又,《郭楚墓竹簡·老子乙本》云“

与亞。讀作美與惡。”如李春桃教授《古文异体关系整理与研究》,以为音之问题。误也,此乃字形相近而致。

j、第29页

按:丁山先生这话是发表于《历史语言研究所所辑刊》,丁先生说是 冀 ,省形,但未谈隶定问题,仅说“上吾知其为保,下吾知其为異”。丁先生说的上为保当然是不符合字形的。但如果认为此字是“冀”那么

这个隶定不免莫名其妙,这个字应当隶定为“异”(異),虽然看到

让我们马上想到“子”但“巳”作

(《合》32782)、

(《合》38780)、

(《合》20752),如果认为此字是“冀”那么应当隶定为“异”,而非

也。

k、第29页如下

按:

乃是“九”字异体。此甲骨文一直未能辨认。《字汇补》云“

古文九字,见《周易全书》”。甲骨文多反文倒书,

,九字异体。九侯,李学勤先生《周易溯源》、宋镇豪教授《商代史》等书皆有讨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