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画开天爆款动画《灵笼》,其实是东方哲学的现代化演绎

在由艺画开天全程策划并操刀制作的国产动画《灵笼》横空出世前,国内其实鲜有在末日背景下的科幻题材动画。彼时,国内观众已经在如同轰炸般的美国大片里沉浸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无论电影、电视剧还是动画,类似题材都会不可避免地养成受众的审美疲劳,甚至很多年轻人也不再迷信和神化大国的影视化工业体系。

不再一味追捧自然是一种审美向上发展而导致的现象,但也可能意味着在某一特定领域少有可值得褒奖的作品出现。

动画《灵笼》的播出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将人们的目光吸引至此,再次唤醒观众对相似题材的情感期待,乃至重新塑造了人们对国内类型动画的认知理念,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所要下的功夫也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讲的清楚的。不过我们可以从文化属性的视角,尝试去解读一下个中缘由。

文化自信源于认同感,那为什么大量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喜欢《灵笼》这部作品呢?

文化艺术的传播需要一定介质,其表达方式也多种多样,动画手段是其中之一,也是符合当今时代潮流的一种形式。《灵笼》作为动画作品,它的优势自然脱离不开自身的圈层属性,但我们也同样注意到,除了在本身受众领域的热度外,《灵笼》很大程度上做到了“出圈”,传播度和影响力扩散到了一大部分垂直度并不高的圈层。

其实,过去我们也曾做到,也拿到过十分耀眼的成绩。无数人怀念的“上美时代”,我们产出过大量脍炙人口的好作品,国际大奖也揽入怀中。

忽略时间维度,将两个年代的作品拿来比较,虽然跨度较大,可似乎两者之间确实有一种妙不可言的本质联系,那就是基于本土的哲学理念和文化观念。传统的经典动画作品自不必说,《灵笼》作为一部备受欢迎国风科幻作品,有一片段传播甚广,女性角色白月魁的战斗场面。

这段打戏之所以被称为名场面,不仅在于其细节把控、节奏动态拿捏极好,更在于配乐主调大胆采用了传统乐器唢呐,再辅之各种弦乐,以及念白的东方语言,将情绪的落点推向了极致。当然,这只是传统元素的点缀与运用,相对于整部作品的东方价值观来说,它并不是核心。

传统是一把双刃剑,其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如果只求复兴是没有作用的,市场上不乏反面案例,不加甄别的复古会失灵。

前辈们曾开创出纯手工剪纸的动画制作方式,但那是在艰苦条件下,为了打破国际技术垄断以及提高美学艺术追求的必然作为,不可否认这是一种无法替代的伟大创新,可其中也夹杂了一丝无奈。如今,我们不可能再采用原始的制作手段,国内动画的技术实力已经和国际同轨,体系化的流程规则也日趋纯熟,我们还做了大量的本土化创新。

凡是有关技术层面的“表皮”功夫,显然已经拉不开差距了,唯一能够区别彼此的,只有“灵魂”层面的表达。

《灵笼》其实就是一部“表皮”现代化,但“灵魂”很中国的动画,东方元素的体现也是很浅层的落实,深究到动画整体的骨架,就能发现作品所探讨的关于人性、秩序、规则、亲情、爱情等主题,都是很东方的表达。你很难想象在西式环境中,有人会因为自己所承担的责任而放弃与恋人相爱的机会,但在东方的爱情旋律故事中,这样的矛盾冲突是被常态讨论的话题。

总而言之,《灵笼》动画从本质上说提炼的还是属于我们自身文化的故事,作为制作方的艺画开天,把它的展现方式做了多维的处理,核心依旧是东方哲学的现代化演绎。对于自己本民族文化的展露,无论出于理性还是感性,我们天然多了一层认同。当然,作品的质量是打底的不变基础,对于高质量的动画我们自然信心百倍。

(文/泡泡国漫漫研社 夜夜小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