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建洲教授“假”字训诂中的疏误

6月14日“古文字微刊”公众号推发了《苏建洲:<新训诂学>(附内页、自序)》一文,附有内页六面。中有苏教授关于“假”字的训释,在其书146页(见下图)。观之颇觉错愕,今特撰文正之。

(取自“古文字微刊”公众号,《苏建洲:<新训诂学>(附内页、自序)》)

一、“假子”的训释

苏文只是得出了“假子”、“假父”到“养子”、“继父”这一猜测,而没有讨论其训释过程。

按:

甲、“假”通“徦”、“格”。为至,到之意。1、“假”通“徦”。《説文解字・人部・假》云“《虞書》曰:'假於上下。’”段玉裁注云“《堯典》文。此引經説假借也。彳部曰:“假,至也。經典多借假爲徦,故偁之。”《詩・大雅・烝民》云“天監有周,昭假于下。”何楷《詩經世本古義》云“假,通作徦,至也。”《詩・大雅・雲漢》云“大夫君子,昭假無赢。”毛傳云“假,至也。”《詩・周頌・洋水》“允文允武,昭假烈祖。”戴震解云“精诚表见曰昭,貫通所止曰假。”《易・家人》云“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注云“假,至也。”《王制》云“十有一月北巡守,至于北岳,如西巡守之禮。歸假于禰祖。”箋云“假,至也。”朱駿聲《説文通訓定》云“假,叚借爲徦。”2、假通格。《禮記・禮器》云“升中于天而鳳凰降,龜龍假。”釋文云“假音格,至也。”又漢崔駟《崔亭伯集·南巡頌》云“建初九年,秋穀始登,猶斯嘉時,舉先王之大禮,假于章陵,遂南巡楚路。”漢蔡邕《蔡中郎集》卷三《漢太尉楊公碑》云“非盛德休功假于天人,孰能該備寵榮,兼包令錫,如公之至者乎?”《後漢書》卷三《肅宗孝章帝紀》云“《書》云’祖考來假’,明哲之祀。”《書・益稷》作“祖考來格”。

乙、“各”字所分化之字多有至、到之意,下仅以“

”、“格”为例。1、“各”有至、到之意。“大雨不各。”(见《合集》33348)。又“……ト,貞,衣彡日……犬

祝……兕,翌日……王其格……每禽(擒)。”(见《合集》37386)。又,

曹鼎“王在周般宫,旦,王各太室。”又,無

鼎“隹九月既望甲戌,王各于周廟。”又,師酉

云“隹王元年正月,王在吴,各吴大廟。”又,十三年

壺“王才(在)成周

(司)土(徒)泷宮,各大室。”又,子彈庫楚帛甲篇云“隹天乍(作)福,神則各之。”皆是此意。2、“

”、“格”有至、到之意。《方言》云“

,至也。”師虎

“王才(在)杜

(居),

于大室。”《尚書・堯典》云“格于上下。””孔氏傳云“格,至也。”《禮記・月令》“(孟夏)行春令,則蝗蟲為災,暴風來格。”“

”不见于《说文》,而传世文献皆作“格”,知其后即消亡矣。

丙、“假”、“徦”与“

”、“格”、“各”之间的关系。李先生《甲骨文字集释》对此有很精彩的解释,李先生云“

”字条云“按:从彳从各,说文所無。郭说是也。许书与此字音义,相当之字作徦,解云'至也,从彳叚声’段注云'方言'徦

,至也,邠唐冀兖之间曰徦,或曰

’。按

古格子。徦,今本方言作假,非也。集韵四十禡可证,毛诗三颂假字或训'大也’,或训'至也’。训至则为'徦’之假借。尚书古文作'格’,今文作'假’。如'假于上下’,是也。亦徦之假借。’接训至之徦,经传多假'假’字为之。乃音义与

并同。许书彳部无

有徦。或偶失收耳。当于徦篆下出重文

,以为假之古文。”又,《古文字试释》“释格”条云“而诗书中之'格’字若以金文证之实本作各,来或至为本义”。

又,“各”通“假”,又见

鐘“用追孝、

(敦)祀、卲各樂大神。”此处“卲各”即“昭假”。《殷虚书契考释》云“案各从

,象足形,自外至。从口,自名也,此为来

之本字”。然其云“从口,自名也”不妥。周名辉《新定说文古籀考》云“说文口部云,各,异词也。从口从夊。然

部云,行迟曳

。象人两胫有所躧,今审其形,各字从

,乃象足踵。与殷墟卜辞出字作

或作

所从之

同”。

丁、“客”与“

”、“格”

“格”通“客”。郭沫若先生《殷墟萃编考释》云“第六六四片

,乃

省,即客之古字,此读为格,至也。”又见《老子》“樂與餌,過客止。”馬王堆帛書《老子》甲本、乙本均作“格”,为“客”之借。刘心源先生《吉金文述》云“

阮吴皆释宅,案从

当是客,亦即格”。

”亦有通“客”例,高田忠周先生《古籀篇》云“铭意借客为

也。”

戊、“客”的意涵

罗振玉先生《增订殷虚书契考释》释“客”云“此从

,即各,旁增人者,像客至而有迓之者,客自外来,故从

,像足迹由外而内。从口者自名也,或省口。”罗先生所论甚是,然“从口者自名也”不妥。马叙伦先生《说文解字六书疏证》云“从口乃履之初文,非从口舌之口也。履者足衣,从履犹从止,所以表外来者也。客至捝履于户外。”两位先生所论与《康熙字典》亦同,《康熙字典》云“又凡自外至者皆曰客。《易·需卦》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说文》云“客,寄也。”段注云“字从各,异词也。故自此托彼曰客。引申之曰宾客。”如《左傳·僖二十四年》云“宋,先代之後也,於周爲客。”又见《戰國策・燕策一》蘇代遺燕昭王书曰“夫列在萬乘而寄質於齊,名卑而權輕。”此处“寄質”即“客質”。

可见“假子”、“假父”即“寄子”、“寄父”也。

二、“假为天子”的训释

苏文所引“假为天子”、“假为司马”,即“託为天子”、“託为司马”。《說文》释“託”云“寄也”,又释“寄”云“託也”。《方言》云“凡寄爲託。”《穀梁傳·定公元年》“夫請者,非可詒託而往也。”范註云“詒託,猶假寄。”

这一点从“

”字上也能看出来。“

”、“寄”双声叠韵,二字通。《左傳・昭公七年》云“單獻公棄親用羈。”杜預注云“羈,寄客也。”《廣雅・釋詁》亦云“羈,寄也。”睡虎地秦簡《内史雜》:“有事請殹(也),必以書,毋口請,毋

請。”“毋

請”即“毋寄請”、“毋託請”。“

”通“假”见于秦封宗邑瓦書,其云“大田佐傲童曰未,史曰初,卜蟄史,

手;司禦心,志(識)是霾(埋)封。”此处“寄手”即“假手”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