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拓苏世寿造像记 —— 一件文字学研究的珍品

此造像记刀斧痕迹凝重,笔划方中寓圆,刚柔并济,章法错落,气格古拙,富有浓重的篆隶笔意。

尤其是内有若干个字形均为首现,于文字学研究大有价值。其文云“造

寿,为

父见

母,为

心”。下分论之:

1、

字难辨,待后论之。然为一新字形,无疑。

2、

字,“人”也。包山简有

,清华简有

,唯魏晋六朝碑文正文中此字形首现。

人,以文意断当为造像人。“像”字未见如此写者,此处将“亻”作“禾”旁。银雀山《尉缭子》“其侍佰人之北”,即以“佰”为“

”,“扌”变为“木”是常见,“禾”亦颇有变异为“木”者,如“歷”字,太妃侯造像作

、太妃侯造像

,元苌墓志

,又如“高显国妃敬氏墓志”以“檂”作“穠”等等,可见将“亻”作“禾”旁是可以推导出来的,但这种说法似乎过于迂曲。从本拓整体上看,书者力图呈现一个方正严整结构均匀的形态,

字将“亻”作“禾”旁应该也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做出的调整。下面的若干字形的创新也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

3、

字,似为“仂”,待后论之。

4、

字,即“弟”字,高昌墓表作

,李广业碑作

爨龙颜碑

字乃一新字形。

弟子,造像记中皆为“佛弟子”。

,“佛”也,“佛”字俗写多作“仏”字。“力”字马王堆帛书作

、史晨碑作

、楼兰简作

、好太王碑作

等等,与“厶”写法较远。敦煌俗字典“佛”字有作

者,又有《发愿文拟》“且夫佛乘妙理”,“佛作”

,与此字略相类。本拓此字形乃一新字形。

字亦当是为了通篇体现方正严整结构均匀的形态而造,如此则更显崇信恭敬修持专挚也。

5、

字难辨,待后论之。

6、

字,即“世”字,下部为石花。

字以形论似“茆”,翁方纲“化度寺碑” “佛”字作

,皆相近。然

世寿,人名也,此字当为“苏”字,敦煌《十一面神呪心经》“苏”作

,《搜神记》“苏”作

,若摩泐,则可为以上字形。又见,“张猛龙碑”磨损作

,敦煌“苏油面米麻毛等历”作

,当亦磨损所致。

7、

字,似为“上”,待后论之。

8、

字,似为“宇”。

“为上父见宇母”,句不通。造像记中皆为“为亡父,见存母”。知

为“亡”,龙门二十品作

,而

字似将构件“丶”、“一”合并,成为如此形态。实则不然,

字此处“丶”、“一”皆具,乃以行草书写所致之

新字形。

字为“存”,乃新字形。化“丿”为“丶”,化“子”为“于”,纯为上述方正严整结构均匀之审美追求而。

9、

字漫漶难辨,待后论之。

10、

字,“眷”也,敦煌《太子成道经》作

字的辨识不妨从此段造像记的理论依据入手。《楞伽经》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在生死中,轮回不息,靡不曾作父母兄弟,男女眷属,乃至朋友亲爱侍使,易生而受鸟兽等身,云何于中取之而食。”可见此段造像记从《楞伽经》而来,字当为“兄弟”二字也。此二字是否是合文从拓片上看尚难完全断定,但可能性很大,如“戎爱洛等造像记”,

字即“陛下”合文,此亦可称为新字形。然“内外眷属”乃惯用语,细察“内外”也。

(戎爱洛等造像记)

11、

字,“愿”字也,微泐,可辨。

12、

字,似为“二”或“乙”,待后论之。

13、

字,“从”也,鄭固碑作

、夏承碑作

、“淳化阁帖”钟繇作

,宋景邕造像记作

,与本字字形略近。唯本字形乃一新字形,其出现乃是行草简省所致,也更符合方正严整结构均匀这一目标。

(宋景邕造像记)

“愿二从心”及“愿乙从心”皆不通,

字当为“=”,重文也,“愿愿從心”造像记常用语也。

“苏世寿造像记”文如下:“造像人,佛弟子苏世寿,为亡父,见存母,为兄弟眷属,愿愿從心”。于区区二十四字间,创新字形六、七处,佛力宏肆,不可思量,善哉善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