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单“点沙成金”无捷径

工作人员在车间进行硅片清洗与检测 河南日报记者 曾鸣 摄

听说过“点沙成金”吗?硅片生产就是一个点沙成金的过程,从沙子到硅片,价值密度几何式增长。

在河南省,有这样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洛阳单晶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洛单集团”),抱着“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和定力,在中国“芯”版图中找准自己的位置——芯片基底材料项目,自行研制成功国内多个尺寸背封抛光片,为“中国芯”密封上河南烙印。

一根根单晶硅材料棒依次排列,一片片硅片由小到大……超净洁净间流水线上,硅片的制造过程以分秒计算。自1966年建厂以来,洛单集团就踏上了这条争分夺秒、无从喘息的赛道,而终点一直在前方。“芯片全链条国产化,这是一份要有历史耐心的事业。”洛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军强十分感慨。

在洛单集团陈列展厅中央,有两张醒目的奖状被精心保管着:1983年、1985年获得的国家质量奖金质奖。这是令人骄傲的荣誉,也是宝贵的信物,时刻提醒着洛单集团员工:世上没有速效救“硅”丸,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才能摆脱“卡脖子”的窘境。

洛单集团的前身是洛阳单晶硅厂。当时,我国面临着发展现代工业的“缺芯”之痛,从产业链上游做起,依托洛阳重工业基地的原材料和制造根基,洛单布局集成电路所需硅片生产线。参与建厂的老员工都清晰记得,当时大到生产线设备,小到螺母、螺丝钉都是进口的,这种生产技术一直都由欧美少数公司掌握。

新厂落地后,全国集成电路领域“能工巧匠”集结洛阳,以厂为家搞钻研,工作效率成倍提升,1983年自主研制出全国首个2英寸电路级单晶硅棒,并在此基础上攻克“切片”技术,两年后研制出同等规格的抛光片,一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和封锁,先后两次获得国家质量奖金质奖。

创新才能自强、才能争先。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洛单集团带着一股“为国科研”的拼劲儿,坚定不移、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辉煌,自行研制成功国内第一批4、5、6英寸背封抛光片生产工艺等10多项技术,一步一个脚印从跟跑到并跑,填补了国内集成电路硅材料加工领域的空白,跑出了河南科技创新加速度。

2018年,洛单集团又成功拉制出8英寸电路级单晶硅棒,并投产年产36万片的8英寸硅抛光片项目流水线。

硅片的制造过程是沙子变成硅片的过程,然而,“点沙成金”绝非短日内就能练就的神技,洛单集团正在加大对12英寸硅抛光片的自主研发力度,继续攻克国外高端技术封锁。

这条路,没有捷径。(河南日报记者 曾鸣)

(原载于2021年6月25日《河南日报》2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