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影旧梦恍如昨
您追逐梦想的纯文学平台
杨绛先生今年105岁了,是"仁者寿"的典范。《将饮茶》是她的一本著名散文集,而颇有历史癖的我是把它当史料来读的。这本独特的史料,是一如既往的杨绛风格:淡、静、雅。往事娓娓道来,无论曾经多么跌宕起伏,也只是平淡地用词,安静地描述。作者就像一个坐在老屋墙边娓娓讲述往事的老太太,美丽的夕阳映照在她和蔼端庄的脸上,一幅幅历史尘影在我们眼前渐次清晰,恍然如昨。
我爱听旧事,爱读旧书。我阅读和收藏的这本《将饮茶》,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2月第一版,属校定本。窄32开,212页,钱钟书题写书名,素白封面上悠然垂着一根飘逸的柳枝,衬托出一种淡雅静谧的意境。集子里主要收录了四篇散文:《回忆我的父亲》、《回忆我的姑母》、《忆钱钟书与<围城>》和《丙午丁未年纪事》。杨绛一点一点地回溯至记忆的深处,回忆与父亲、姑母相处的过程,忆述丈夫钱锺书先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和他撰写《围城》时的处境,记叙在史无前例的丙午丁未年中,她作为一个"陪斗者"的所见所闻。
以文字为湮没在历史尘埃里的人物立传,不仅仅是一种追忆,就其本质而言,更是一种省察。这首先体现在《回忆我的父亲》一文中。"杨荫杭(即老圃者)[长司]法部者,此语亦大似商量饭菜单时语及园圃中绝异之新蔬,虽不必下箸而已津津有味矣……不知其以老菜根佳耶,抑上此台盘佳也。"杨绛的父亲杨荫杭一生做过高等审判厅长、高等检察厅长、报纸主笔、开业律师、自由评论家和教书先生,虽身处艰难世途仍秉持正义公道,或不畏辞官,或替百姓诉诸法律公道,虽啃"老菜根"而不上"台盘",却活得有滋有味。如书中记载了一个细节,其父当律师期间,一次和会审公堂的法官争辩,法官训斥他不规规矩矩坐着,却跷起了一条腿。其父"故意把腿跷得高高的,侃侃而辩",因而令人敬佩的风骨形象跃然纸上。然而,有一事颇为遗憾,书中记下了其父潜心研究音韵学,写了一本被人称之为"绝学"的《诗骚体韵》,然而此书在他生前未能出版,在其逝世后连手稿也散佚了,不能不令人痛惜。但是,在杨绛看来,识晓生活原则和教育思想只是对其父一方面的理解而已,他在家庭中给予家人的温情爱意也甚为感人。也许,当杨绛在整理这些零碎记忆时,才全然领会其父的人生意义:"我读了《堂吉诃德》,总觉得最伤心的是他临终清醒以后的话:'我不是堂吉诃德,我只是善人吉哈诺。'我曾代替父亲说:'我不是堂吉河德,我只是《诗骚体韵》的作者。'我如今只能替我父亲说:'我不是堂吉诃德,我只是你们的爸爸。'"
杨绛有三位姑母,大姑母在《回忆我的姑母》一文中只有"出嫁不久因肺疾去世"一句交代,二姑母也只是偶尔提及,主要追忆的是三姑母杨荫榆。鲁迅的多篇文章(如《纪念刘和珍君》等)中都提到过杨荫榆,当然是被指责、批判的对象。1924年秋,女师大(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掀起的"驱杨风潮"曾是当时的舆论焦点,鲁迅、沈尹默、钱玄同、沈兼士、周作人等口诛笔伐,用词辛辣、尖锐。由此,杨荫榆就难得褒奖了,即便是她18岁时坚决摆脱家庭包办的不幸婚姻(丈夫是个傻子);即便是她步行上学,开风气之先;即便是她一路求学,并成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大学校长;即便是她被免去大学校长之后仍不遗余力地创办、经营着学校;即便是1938年,54岁的她因维护乡邻、痛斥日本兵而惨遭枪杀。该文与《回忆我的父亲》一样,也是杨先生应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所之邀而作,于1983年发表。虽然"她(指三姑母杨荫榆)很不喜欢我,我也很不喜欢她",但仍被收进《将饮茶》而被杨先生视为"私货",应自有其深层含义。"如今她已作古人;提及她而骂她的人还不少,记得她而知道她的人已不多了",读到结尾这句话,不禁令人唏嘘。读完该文有恍然之感,让人难以适从,原来杨荫榆并非那么简单,对其人其事也不能简单随便地定论。
《忆钱锺书与<围城>》其实是对《围城》的"注释"。杨绛认为,"最有资格为《围城》做注释的,该是我了",剖析《围城》的人物原型,还原真实的钱钟书,杨绛说:"《围城》里写的全是捏造,我记得却全是事实"。"捏造"所用原料,"捏造"所需功力,"捏造"的间隙过程等等,当然是阅读《围城》的绝好"注释"。"《管锥编》、《谈艺录》的作者是个好学深思的钟书,《槐聚诗存》的作者是个'忧世伤生'的钟书,《围城》的作者呢,就是个'痴气'旺盛的钟书。"杨绛在这部分中,一方面详叙了钱钟书创作小说《围城》的背景情形,也对书中人物及其思想作了注脚,说明《围城》"尽管读来好像真有其事,实有其人,但只是一部虚构的小说"。另一方面,由此引出一个"写《围城》的钱钟书",讲述其家庭背景、生长环境、求学经历和生活方式,从而让人更加了解钱钟书的"痴气"在书里书外的表现——"只要有书可读,别无营求"。
丙午丁未年前后,着实是一个不安和不堪的时期。如杨绛所言,自己的"陪斗者"亲历亲闻,"仅仅是这场'大革命'里的小小一个侧面"。尽管被剃成"阴阳头",尽管被分配去扫厕所,尽管"每天胸前挂着罪犯的牌子,甚至在群众愤怒而严厉的呵骂声中"遭受批斗检讨,但是停留在记忆里不易磨灭的始终是"那一道含蕴着光和热的金边",因为她自感问心无愧,无需表白。那份任人打骂欺侮、尝尽天天吃窝窝头咸菜的生活而"我自巍然不动"的底气,便是来源于对美好的信仰,对人性的依赖,这份反复自慰的人生信念强大得足以使生活上的一切折磨变得微不足道。杨绛对那个时代所遭受的苦难常怀悲悯之心,对那些岁月那些人事抱以深刻的宽容之心。杨绛心里装着大爱,因此她忘不了许多人的关怀和慰问,忘不了一个并不很熟的年轻人朝她做的可爱的鬼脸,忘不了同所的年轻人帮她做详细的开会笔记,以此避免被传染感冒和省下时间进行《堂吉诃德》的翻译工作。这就是杨绛深藏于记忆里的对人类苦难的悲悯。我们也追随其脚步在回忆里启程,携带着那些人事,触及一个时代的肌理。
主编:
张宝树
执行主编:
疏勒河的红柳 毅 然
责任编辑:
晓轩 兰子
《散文福地》征稿征订启事
在《东方散文》杂志社的大力支持下《散文福地》创刊已六周年了。
这是广大中老年文学爱好者的喜事和福音。
我们创办《散文福地》,乃全国首家中老年散文期刊,是出于这样一个高尚的宗旨:“积极引导,认真组织有创作能力的中老年散文爱好者关注社会,深入生活,发现和捕捉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多创作讴歌真善美的作品,在丰富个人文化与精神生活的同时,歌颂人间真情,弘扬精神文明,促进社会和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贡献力量。” 我们愿做广大中老年散文作者的真诚朋友,为广大中老年朋友提供一个以文会友、倾吐心声、抒发情感、快乐人生的幸福家园和精神高地。
我们开设了以下栏目:“神州博览”“岁月如歌”“乡梦悠悠”“人伦亲情”“世相百态”“思絮心语”“咏物感怀”“养生悟道”“读写心得”“精品赏读”“企业之友”“科技之花”“老人之星”“青春风采”“出版信息”等。
欢迎本市及全国各地的散文作家和广大散文爱好者踊跃投稿。来稿请发电子稿。刊物优先发表题材新颖、内容充实、语言生动、富有真情实感的一两千字的精短散文。来稿请注明作者的通讯地址、邮编、电话、电子邮箱等通讯方式。编辑部电子邮箱swfd2010@126.com。投稿及应聘创作员事宜请联络马文华先生(手机:13821236584)。
《散文福地》国际刊号,大16开本,64页。全年四期,按季度出刊,每期定价10元,本市或外地需要邮寄的读者全年48元(含邮资一期一册2元)。欢迎订阅。征订请邮局汇款。
征订邮局汇款。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平江道谊景村丽园里1-3-302 邮编300210 收款人:刘士芬。征订事宜请联系刘士芬女士 手机:15122164320
-------------------------------------
微信ID:sanwenfudi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