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燕:那句耳闻能详的人生口号,我想把它实现了 | 新女性力量
作者 | 柳 燕
编辑 | Jane
设计 | 小 丁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2021年3月3日下午,我在吉利集团总部与吉利控股高级副总裁杨学良和他的公关团队开会,这是牛年春节后我携中汽协品牌团队走访的第2个自主品牌。
带着一长串拟与头部自主品牌细致讨论的行业层面的品牌话题,大到十四五期间中国汽车品牌向上的目标定义、任务识别和发展建议,中到响应工信部指示开展品牌专项联合活动的方案策划,小到工作平台品牌官联席会的运行机制及会议筹备等,交流甚是热烈,原定五点结束的会议开到了七点多,在工作晚餐上又继续讨论。
等到小伙伴完成长长的会议纪要和 to do list ,我修改完毕发给杨总的时候,已是凌晨1点。
会议期间,接到帮宁的“女神节”专题约稿催稿信息。我看了自己的工作日历,目测3月8日前,包括周末已被排满,于是第2次婉拒。
但帮宁很坚持,微信里说:“我知道你有办法,周末赶一下吧?等你到最后,下周一3月8日。”
我没有问帮宁,她所说的“知道你有办法”,是催稿的激将法,还是真知道我有能够把时间变长的“秘笈”?
我假定是后者。写给帮宁工作室的这篇稿,其时间只能来自“秘笈”。那我就从“秘笈”说起吧!
这个秘笈,信不信由你,反正我已经快要信了,它其实一点都不神秘,直白说就是:把一天过出超过一天的效果。
若想更像个理论说法的话,别走开,往下看,我还能为它定义个放大系数。我还找到了一句很有名、很响亮、很主旋律、很正能量的人生口号,把它做了目标量化,这句话就是: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这句话,因在我人生中多个重要场景出现过而印在脑中,又在历经职场磨砺后重新体会,对它的理解从简到繁,再从繁到简,在知天命之年,这句原本只是喊一喊的口号,如今真的成了我的目标。
最早对这句话留下印象,是刚入小学的时候。
我六岁就被选入县里的少体校乒乓球队,从此进入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hard模式。在进入体校后的第一次各运动队都参加的全体运动员大会上,校长在大操场的主席台上,手持大喇叭做了慷慨激昂的发言和训话,内容都不记得了,但两个高频词从此记牢:“三从一大”(请自行百度),和“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整个小学期间,我在没耽误任何上课、年年拿回优秀学生奖状的同时,每天早操、下午训练、晚间训练,一天三次去体校,风雨无阻。
那些年无意中我的一天就比同龄孩子的一天要更忙和更长,那段体校生涯让我无论是体能培养还是意志磨炼都终生受益。
在后来就职的公司里,我经常是体育活动的积极参加者,人过中年后还在沃尔沃工作时拿过嘉定区入驻企业乒乓球赛团体冠军,在长城汽车参跑马拉松,运动带来的是其他娱乐不可比拟的愉悦,也是繁重工作中最好的减压方式。
▲2016年嘉定工业区入驻企业乒乓球比赛
▲2019年长城智慧工厂马拉松
第二次与它面对面,是在我高中毕业,报考志愿的时候。
我的家乡是个山清水秀、地杰人灵,有东北小江南之称的地级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每年有应届生考上清华和北大是我就读的重点高中的最大荣誉,我由于从全县升高中考试大排名,到唯一一次高考大模拟都居榜首,文理科选择、高考志愿都是学校做主,第一志愿报考清华变得顺理成章,为此,我还放弃了学校首次得到的两个其他名校的保送名额。
也是在那次填表过程中,在清华的招生简章上,我第一次看到了“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背景故事:1957年11月29日,蒋南翔校长在全校体育工作会议上提出“ 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的口号。从此,这句口号成为清华人的奋斗目标。
那年,我高考分数不知何故低于正常预估,结果以三分之差落榜第一志愿,调剂进入第二志愿同济后很久不能释怀。
有意思的是,那时我把清华落榜视为人生第一次失败,励志要通过考研再圆清华梦,而激励我在大学里勤奋学习、努力锻炼的,有初级的青春梦想,有名人的励志故事,也有那句与第一志愿同时擦肩而过的清华口号“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其实无意识中这句口号在我整个职业生涯中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我任职一汽-大众奥迪事业部副总经理,主管全国销售的多年里,在为销售业绩全力拼杀的同时,我组织的团建活动基本都是以体育活动拉开序幕,至今我仍觉得集体运动是团建的最佳切入点。
那时,我每年都会设法找机会举办全员参加的比赛,有技能的上场,没技能的当观众,强身健体和减压放松的同时,培育团队健康向上、积极合作的风貌。乒羽类、滑雪类的我直接上场,足球、篮球类的比赛,我是召集人并担任场外啦啦队长。
北京奥运前夕,我们借势在北京组织了一场奥迪销售部内部的本部与区域的足球大赛,阳光明媚的球场上,刚开赛不久就遭遇倾盘大雨,大雨中完成的场上球赛和场下观赛检验了团队超强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大合影定格了团队风雨之后迎彩虹的难忘瞬间。
2007年,有一次在长春白求恩医科大学球场上,奥迪销售部由中德同事共同组成的球队与长春经销商展开足球赛,我带领的啦啦队场外观战,身后就有这句口号,而且被延展成更上口的标语“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当天,场上第一个进球是球队主力队员、我的德方上级、时任奥迪事业部总经理的安世豪先生。豪哥一直是足球、马拉松、高尔夫等多项运动的高手。豪哥进球后兴奋地跑到场边与我击掌相庆,我给他解释了这句口号,可惜当时没留合影,权且放一张当天的啦啦队合影替代。你看后面的口号,多长。
人生聚散终有时,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2020年3月,奥迪宣布安世豪的新任命,豪哥重返中国,出任奥迪中国总裁。在豪哥完成隔离,抵达北京之后的第一周,我们见面叙旧。12年过去,岁月慷慨地善待了爱运动的人,豪哥依然充满睿智和活力,让我觉得“健康工作五十年”在他那里应无悬念。
然而,市场已不再是12年前奥迪笑傲江湖时代的那一个,豪哥开创奥迪在中国下一个“黄金十年”的使命充满挑战。道阻且长,我祝福豪哥,也祝福奥迪。
▲12年后再相逢
今年,再次被这句话打动到,是不久前看到央视网络春晚中刷屏了的清华校友的合唱《少年》。舞台上平均年龄74岁的清华学霸们挽起袖子,活力满满地唱出“我还是那个小小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燃遍全网。
合唱团中一位老工程师更自豪地说,我实现了要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目标!
看完这段,感动泪目,也竟又想起了年少时落榜清华的那个“人生第一次失败”,只是,时过境迁,早已释然,留下的是对每一段遇见的感恩。
《少年》的歌词写得真好:“放弃执着,天气就会变得不错;每次走过,都是一次收获。”
可能有女性朋友掐指一算,会有疑问说:受完高等教育后已二十好几,如果读到博士,没准年近三十,再工作五十年……如此这般,脑补出来的画面有点不忍直视,貌似不现实。
我在这里插入一个段子,看一下:话说,有个互联网公司的年轻人跳槽去面试一个新职位,面试官看了他的简历问:你毕业两年,工作经历三年,怎么做到的?年轻人回答:加班。
下面的不是段子,也看一下:2019年12月上旬,我在长城汽车工作一年零三个月之后,在中汽协的聘任正式在理事会上通过,开始办理离开长城的手续时,顺便向HR查询了一下我的加班情况。
HR提供的数据显示,根据打卡统计,2019年1-11月,本人应出勤245天,实际出勤242天,休假3天,总加班830小时。2018年的平均月加班则比这要多,且这不包括所有不打卡的周日的加班和居家办公。如果全计入,我的平均每个工作日加班时长超过4小时。
如果以8小时为一天工作时间的基准,上面那个段子用“当量”折算,“两年等于三年”妥妥地成立。我的上一段履历,也妥妥可以套用段子里的当量系数1.5,一天等于一天半,一年零三个月等于两年零六个月。严不严谨,意不意外?
再向前回顾一下我职业生涯经历,除去前10年权作正常作息之外,从1999年被任命成为首任奥迪品牌市场部部长起,就彻底结束了按时下班的历史。
在一汽-大众期间曾有印象最深的一次,某一个周六经理人员论坛上安排我做一个关于奥迪车型面向未来工程的个性化定制项目的业务分享,周五晚上我在办公室制作准备演示文件,太过沉浸和投入,早上从办公室直接去了会议大厅。
职业生涯幸运有过的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回忆起来感到既充实又难忘。
我绝非表达对加班的盲目推崇,过度的加班既不健康也不正常,这里尺度的平衡很重要,也须符合自身的精力和体能允许的条件。
然而,毋庸置疑的是,正是这种用勤奋和努力与时间赛跑、只争朝夕的奋斗者精神,成就了像长城汽车这样的企业的成功。而身在此中的个人所得到的历练和成长,要比在舒适区中的人乘以系数地增加,从而达到“把一天的价值过得大于一天”的收效。
所以,于我而言,三十年的职业生涯“乘以系数”后,那句口号的实现并非遥不可及。行走在汽车江湖,我亦能为有机会继续为汽车行业服务而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而事实上,以上这些“系数论”的取巧演绎,并不是核心要义所在。在人生的下半场,“健康”地工作和生活才是重点和关键,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满怀热爱、身心健康地工作,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成就他人并贡献社会,才是实现这句口号的最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