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买龙井,红茶买金骏眉,白茶买老白茶,追着名气买茶有错吗?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个茶客,名叫老C。
老C常年喜欢喝某品牌的旗下的一款“花香肉桂”,理由是,茶汤柔柔的,花香浓浓的,特别香,真好喝!
有一天,老C请客喝茶,拿出了他的招牌好茶待客。
但是他的客人一喝,便向他直言,“你买的这款岩茶肉桂,喝起来一点没有'肉味’,这应该是外山小品种,金牡丹、黄观音之类冒充的假货。”
忠言逆耳,老C将这话听完 ,脸上立刻就挂不住了。
直言道,“我喝了这么多年茶,难道还会买错?”
客人一听这样,顾忌着他的面子,便没有接着往下说。
但作为看众,我们心里都清楚,那位客人所言极有可能是真的。
因为武夷岩茶里的肉桂,具有鲜明的品种特征,带有明显的桂皮香,且茶汤喝起来微微带有独特的辛辣感。
而这喝起来花香馥郁,汤感轻柔,内质略薄的“花香肉桂”,按这样的描述,方方面面的证据,都在指向便宜的外山高产小品种!
其实,看过老C的这个故事,很多朋友会觉得是似曾相识,并不陌生。
是了,很明显,这不是典型的“喝了多年假茅台后,遇上真茅台也当成假”的茶界翻版嘛!
这个故事,告诉咱们,不论是喝茶还是买茶,都要少一些“偏执”。
不然,明明是自己买茶吃了亏,还浑然不觉。
被人骗了,还替人数钞票。
长年喝假茶,还一直乐在其中。
到头来,等到看清真相的时候,这份“损失”,可就忒大了啊!
《2》
买茶防踩坑经验之,不要偏执。
常言道,吃一堑,长一智。
在买茶过程中,一旦不小心踩到了坑,及时总结教训,才能积累宝贵经验。
但这时候,最怕的是偏执陷阱里,自认为自己懂,反而容易越陷越深!
比如,像老C这样的情况。“我都喝了30多年茶,红茶、绿茶统统都喝过,难道还会分不出肉桂的好坏吗?”
一看到这样的语言表达逻辑,就让人觉得头大。因为这种表态,拥有浓浓的家长式作风,不跟你在具体论点上讲道理,而是一味用资历砸人。
这样的辩论,在日常生活里,并不少见,譬如:
“腌菜腊肉盐分超标不健康?扯淡,我吃了一辈子都没事。”
“抽烟酗酒容易得癌?别胡说,某某抽了70多年烟,什么病都没有。”
“隔夜菜隔夜肉细菌多,尽量不要吃?谁说的,老子从小吃到大都没事!”
每每遇到这样的情况,心里知道这个话题,没办法继续聊下去。
其实,就事论事,喝了30多年茶,能喝懂红茶与绿茶,未必就能懂得乌龙茶里的肉桂。
隔一行,如隔山。
隔一类茶,也好比隔了好几座山。
刚刚开始接触一类茶时,作为新手,为了买茶时避免踩坑,建议先摆正心态。
虚怀若谷,多对比着尝试,多接受身边人的建议与参考,才是切实可行的“防踩坑”正道!
《3》
买茶防踩坑经验之,买茶不要买名气。
很多刚开始喝茶的茶客,他们在买茶时,容易陷入一种误区。
那就是,什么茶有名,就买什么。
绿茶里,西湖龙井有名,那就买龙井。
红茶里,听说金骏眉不错,那就买金骏眉。
白茶里,听别人说老白茶要喝10年陈的才上档次,那就专挑年份老一点的茶来买。
普洱里,听说古树茶才好喝,那就清一色入手的全是各类古树普洱。
岩茶里,听说“牛栏坑肉桂”出名,那就要买来尝尝……
对于新手来说,在买茶时盲目追求名气,实则最容易踩坑。
这个道理很简单,从经验看,不论是鞋子还是包包,往往一款东西越是出名,也就意味着假货越多。
而茶界里,道理同样如此。
位于核心产区范围内的西湖龙井、 老班章、金骏眉,以及古树茶、10几年老白茶这类的“稀缺性”资源,假货多,真货少。
对于分辨能力不足的新手来说,盲目以名气高低来买茶,最终吃亏的往往还是自己!
《4》
买茶防踩坑经验之,不要盲信“芽头为贵”。
刚开始喝茶不久的新人,买茶时容易流于浅表层,认为茶嘛,就是要买芽头才好,买嫩点的好。
殊不知,这样的买茶想法,反而容易让人踩坑。
比如,乌牛早龙井VS西湖群体种龙井。
它们俩之间,模样一应是细嫩的。
然而很多茶客在买茶时,会因为前者的上市时间早、价格更实惠,而更优先选择前者。
其实,一旦这样做,你就错了。
因为从龙井绿茶的相关标准看,乌牛早这类茶树品种上采下来的芽叶,压根不适合加工成龙井茶。
所谓的“乌牛早龙井”,名不正,言不顺,内质积累与真正意义上的西湖龙井,相差甚远,不论是香气、滋味、韵致,都明显逊色。
又比如,外地提早采摘的白毫银针VS福鼎当地的高山银针。
万物生长有时,白茶里,白毫银针的采摘主体对象,虽然是特定茶树品种枝梢上的芽头,但并不意味着,在采茶时间上,提前采下来的,模样越“嫩”的芽头,品质就会更好。
恰恰相反,这类提早采下的嫩芽,本质是相当于“早产儿”,内质发育尚未充足。
将这些内质不足的芽头采下,加工出新茶,最终冲泡出来的茶汤,会带有茶味寡淡、香气弱、不耐泡等种种毛病。
可见在买茶这件事上,只认准芽叶细嫩就入手,很显然,是还没做足买茶功课啊!
《5》
买茶防踩坑经验之,不要盲目猎奇。
好奇心,人皆有之。
但在买茶这件事上,不建议茶友盲目猎奇。
因为,很多时候,茶圈里各式奇葩的、夺人眼球的、猎奇的茶品,背后猫腻多多。
比如说,编故事。
某某的陈年老茶,用陶罐密封,罐口加以蜡封,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被茶农藏在了自家墙根底下,前不久才无意间挖出来。此等孤品,仅此30斤,欲购从速。
对新手来说,这样年份高、噱头大的老茶,天生就拥有吸引力。
但站在老茶客的立场,要奉劝一句,对于这样的故事,听听就好,千万别当真,十有八九是假的!
比如,推出一款前所未有的新茶品,菊花、玫瑰、腊梅和茶叶直接压成饼,花花绿绿,款式众多,适合送礼。
额,这样的“鲜花茶饼”,乍一眼,问题多多。
首先,好茶以清饮为主,不适合加乱七八糟的陈皮、牛蒡、花草等,不然会影响好茶风味。
其次,好茶不会拿去这样“乱折腾”。
最后,这样的奇葩茶,背后尚未有成熟的加工制作规范,不适合盲目入手。
可以说,本着“猎奇”的心态去买茶,很可能会让自己成为实验种种劣质茶的小白鼠!
《6》
对完全不懂茶的新人来说,在买茶之前,认清前面提到的内容,很重要。
喝茶这件事,崇尚天然。
基本上,当一款茶的身上,没有出现怪味、异味,且保留有天然茶香。
喝起来,茶味入口清清爽爽,没有涩味、酸馊等感觉,回甘生津,满口甘润。
那么大致上,这款茶的问题,就不会太大。
至于其它方面的,比如如何分辨岩茶肉桂的真假?如何区分真假金骏眉、西湖龙井?如何分辨老白茶的年份真实与否,需要靠平时的逐渐积累。
总之,从买茶原则上,对新人而言。
不偏执不偏见;
不迷信名茶贵茶;
不“以貌取茶”,买越嫩越好;
不猎奇,实实在在地从一款茶的品质表现出发。
那么茶圈江湖里,十之八九的“新人必踩坑”,可以提前预防,早早远离!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