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诗与月:回不去的故乡,就像月亮|周末读诗

撰文 | 三书

01 一只冰凉作响的橘子味月亮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在正统的诗歌分类学之外,还可把诗歌分成这样两类:一是在书页上如此短小简单,却在心里引发轰鸣并持久回响的诗;一是看上去富丽喧赫,却在心里波澜不兴并很快随时间枯萎的诗。

《静夜思》显然是第一类,且堪称此类诗中的典范。千余年来既被推为经典,于是轻易没人敢问“这首诗有什么好”。对于经典,人们总是一片赞美,尽管大多时候并不知道在赞美什么。这又是一个“皇帝的新衣”问题。即使是天才诗人,即使是一首经典好诗,作为诗的读者,我们仍要敢于质疑,要有天真的勇气去做那个诚实的孩子。质疑不是我傲慢,而是为了更好地激活自身的感触,否则,阅读就成了自欺欺人,也就失去了意义。

应当铭记,最简单的往往就是最深刻的。比如月亮,比如一只橘子,熟悉得并不复杂,貌似再简单不过,但谁能说出月亮是什么,橘子又是怎么回事呢。一首好诗也是如此,读诗就像看月亮吃橘子,不是答出它们是什么意思,而是要心里有感觉,嘴里有滋味。

《静夜思》就像一只冰凉作响的橘子味月亮。我们且来慢慢品尝。

读出“静夜思”三个字,就会听见夜的寂静,思本无声,但因为夜静,无声之思也如乐曲轻轻奏响。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句子有先后,感觉上几乎同时。看见明月光,以为是地上霜。也有可能倒果为因,先看到“地上霜”,接着明白原来是明月光。颠之倒之,其中就有滋味。明月光也好,地上霜也罢,都不外乎人的心境。在颠倒的刹那,时间的秩序,宇宙的风景,在转瞬即逝中剧烈地一颤。

想必天已经凉了,夜里有些冷了,已经入深秋,要不月光再白,也不会被当成地上霜。霜的错觉,除了视觉上的白,一定也来自触觉。但并没有到霜降的时候,所以只是“疑”。错把月光当成霜,顿时惊觉年光流逝而岁之将暮。

我们不妨再把灵魂的冒险推进一步。从这一瞬的惊觉,诗人还瞥见了死亡,或者被死亡瞥见。即使诗人自己当时未必意识到这一点,但诗已经看见并替他说了出来。

两句简单的诗中颇有玄妙的滋味,其中的生命体验本身足够原始,是普遍的日常中很独特而生动的一种体验。因其普遍存在,故无需多言即能将读者的心灵击中。回想类似的瞬间,当我们把张三当成李四,或者把杯弓看成蛇影,在错觉而觉错的转瞬之间,在痴喃喃自失恍惚惊诧之际,内心那种如幻而震撼的真实感觉。我们甚至可以走得更远一点,逼问此一瞬间,张三是否等同李四,杯弓可否就是蛇影?

这两句诗还存在一个悬案,即“床”的问题。今天的读者会想,床能有什么问题,床难道不是床?脑补这首诗的画面大致如此:李白在床上,或坐或倚,看到床前明月光。很多书上也是这样配图的。乍看合情合理,细思很有问题。一是室内的地上不会结霜,即使李白可以天马行空地说“白发三千丈”,但不能说室内结霜。愁可以感觉有三千丈,室内如果很冷,即使只是心理上觉得冷,也可以说结霜,但此处说的是身体的感觉。李白这里将白月光当成霜,是事实上他看到的。

问题二来自三四句,即“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如果在室内的床上,那么如何举头望明月?在就寝的床上,一个人思故乡时应该不是低头而是仰头吧?有人说李白靠着窗,即使靠窗,举头也很牵强,也未必能看到月亮。也有人猜床指的是胡床,说李白当时坐在门口或廊下。这倒有点接近,但胡床就是今天的躺椅,有休闲消遣的意味,与诗中情绪不合。

要侦破此案,还需参照李白其他诗中的“床”。比如《长干行》中的“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两个小孩子白天玩耍,如果床在室内,想必小男孩是没法骑竹马绕的,更没法一边弄着青梅。若是胡床,若摆在院子里倒可以绕,但小女孩坐在躺椅上岂不古怪?

实际上,“床”在唐代有一个常见义项,就是井栏。而井是一个很亲切的生活的地方,大人们白天在井边绞水洗菜洗衣,孩子们就在一旁玩耍,井边总有梅子或别的什么树。这般情景才天然有趣。

在《静夜思》中,夜深人静,诗人独自坐在井栏上。想象这个画面,是不是感觉更贴合诗中的心情?在古代,井就像家,所以说背井离乡。那么坐在井栏上,夜又凉,再把地上的月光错当成霜,能不思故乡吗?

举头望明月,一仰;低头思故乡,一俯。俯仰之间,多少前尘影事,尽成陈迹。值此静夜,只有白月光是真实的,只有沉默是真实的。月光照在地上冰凉作响,沁着故乡橘子的味道,一点点酸,一点点甜。

戴进《月下泊舟图》

02 峨眉山上的月亮就是故乡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此诗题为“峨眉山月歌”,唱给峨眉山月,也是峨眉山月所唱,更是诗人借峨眉山月而唱给故乡的情歌。

那一年,开元十二年?十三年?总之是在秋天,青年李白第一次告别故乡,出蜀远游。梦想的流浪伊始了,兴奋归兴奋,伤心真伤心。人,到了要走的那天,总会忽然地对一切满怀依恋。

他走的是水路。水路好啊,故乡水一直流,就是在万里送行舟。月亮更像故乡的化身,从启程的渡头,一路相送。峨眉山上半轮月亮,脉脉清辉在向他低语。若是一轮满月,音色音高就会不同。半轮秋,正好契合他离开时喜忧参半的心情。

平羌是峨眉山东北的一条江,今称青衣江。于此出发,月亮不仅在天上,还影入江中,随水流而行。李白的旅行,不仅在文字中,在我们的想象中,即使在他当时的感觉中,皆如梦幻般空灵。

写此诗时,他已至清溪驿。月亮送他到了这里。溪声月色,多么乱人心意。人与月都不言而喻,停了停步,万里相送,终有一别,是说再见的时候了。进入三峡,峨眉山的月亮就看不见了。

“思君不见下渝州”,有人说此“君”指的是当时在送李白的一个朋友。或许是吧,但想象力坚持把这位朋友看成月亮。既然从平羌相送,既然是唱给月亮的歌,难道月亮之外会横生第三者吗?不愿相信。

进了三峡,思君不见,故乡就真的远了。下得渝州,已忽在天一方。他将再次看到月亮,而那月亮与他已隔了一段时光。

尤爱诗中的地名:峨眉山、平羌、清溪、三峡、渝州,四句诗五个地名。它们邀约了无数大山两条小河一条大江,以及一个叫渝州的地方。多年以后,当旅行变得如同从未到过任何地方,唯有这些地名,唯有这些词才能带领你返乡。

峨眉山上的月亮一直住在李白心里,当他思念蜀中或思念那段清静的光阴时,峨眉山月便从他心中升起。长长的人生不过几个短短的梦,有好梦,有噩梦。几十年后,李白刚刚经历一场噩梦,流放夜郎,仍在长江上,只是乘舟逆行,逆着当年的方向。

至白帝城遇赦放还,他旋即顺流东下,到了江夏(今天的武昌)黄鹤楼,遇见来自蜀地的僧人晏。李白遂忆起峨眉山,忆起当年出蜀时峨眉山月的一路相随,前世今生百感交集,于是作了一首《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诗中说:“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见到蜀中故人,峨眉山的月亮再次回来,在诗行间萦绕不去。

月亮既是一个,也是无穷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月亮,每个月亮都是一位故人。

朱耷《瓜与月》

03 月亮在寻找需要照耀的人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关山月”是汉乐府古题,属横吹曲辞,系马上所奏的军乐,伤离别也。关山,边塞也;月,相思也。戍客,明月,思妇;思妇,明月,戍客。月亮总是在中间,深情而辽阔,浇灌着失眠之夜的干涸。

太白此诗气盖一世,乃至后来的世世。在文学记忆中,总能被看见的都是一些尖顶。古往今来同题乐府诗很多,太白这首是一个尖顶。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雄浑,高旷,祁连山如在目前。匈奴称“天”为“祁连”,太白用天山,更觉高远。苍茫云海间,更如梦幻。“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逸致,闲雅,恍若仙人御风而行。

秋风吹过白登道,吹过青海湾。中间四句借明月,一声浩叹:“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在这些荒凉的古战场,月亮找不到什么可以照耀的。

月亮在寻找那些焦渴的人。比如一个夜色般忧伤的戍客,他望着边邑的村庄,就像望见了自己的家乡。月亮继续寻找,沿着戍客的目光,看见高楼及楼上的思妇。她一脸愁苦,对月长叹。

此夜,明月是远方的信使,是深渊递出的白银,浸透了离人的哀愁与渴望。此时,每个望月的人,都将不可避免地看到死亡。

或许因为回不去,才反证了故乡的真实不虚。因为回不去,故乡才有了诗意,才令游子一生相思。李白不是没有可能,但他到老至死也没有回去。匡山读书处,头白亦不归。他在酒中月中诗中思念的故乡,正是那个回不去的地方。而诗中的故乡,从来都不是一个地方,它如同月亮,只存在于时间的黑色地图上。

撰文 | 三书

编辑 | 宫照华

校对 | 李世辉

(0)

相关推荐

  • 古诗词日历 | 李白《静夜思》

    ‍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井栏银床上,好像地上铺上了一层白霜. 我抬头仰望夜空里的一轮明月,低头却不禁思念起遥远的故乡. 注释 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疑 ...

  • 【一诗一书一读】李白:静夜思

    [前言]李白的<静夜思>,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却意味深长,令人百读不厌.我们一起来感知一下这首诗歌的魅力所在. 李白    ...

  • 多多读诗之李白《静夜思》由“床前明月光”而思

    作者按: 今天是元宵节,读诗不读有月亮的诗好像不合时宜,选读李白的<静夜思>亦不是最合时宜的,但就多多读诗来说,今天是元宵节,有月亮的诗且有争议的诗,今天读围观的可能多一些.呵呵.多多读诗 ...

  • 李白这首千古名篇,很多人小时候不能理解,长大了才有深刻体会!

    昨天19:50 有一首俄罗斯民歌唱到"深夜花园里四处静悄悄,树叶也不再沙沙响,夜色多么好,令人心神往,多么幽静的晚上","小河静静流微微翻波浪,水面映着银色月光" ...

  • 爱上李白

    爱上唐诗,就会爱上李白:爱上李白,自然会爱上唐诗. 李白写的<静夜思>让我们知道了唐朝有一位诗人叫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四句诗早已深入人们心中,每当思念家 ...

  • 没有明月,李白也寂寞

    □ 廖华玲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李白好饮.豪放.浪漫,诗借酒性,酒壮诗情,一杯酒不知成就了多少千古名句.一醉解千愁,然而李白却是" ...

  • 秋天,不容错过的月光

    秋天,风景如诗如画,而最令人向往的,莫过于满天皎洁的月光.澄澈的秋天,万物沐浴在月光里,分外清明,也分外宁静.虽然四季皆有月亮,但秋月美得那样特别.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

  • 生活的诗意:诗并不在远方,你就是你的远方|周末读诗

    日常生活中有诗吗? 诗与生活有什么关系? 这些看似现代诗学才会发问的问题,古代诗人以他们的诗词,给了我们生动的答案. 以折花为例.你独坐窗里,窗外一株梅树,梅花正开,这时窗纱上映出一个人影,有人来折花 ...

  • 回不去的故乡,留不住的城市:发型师如何突破月入6000块的困局?

    阿左在犹豫要不要回老家开店,他告诉我自己的朋友已经要生第二个孩子了,但来北京5年了,自己"连对象都没正经处过",今年开始,家里人多次催他回去相亲结婚. 尽管收入只有六七千块,但阿左 ...

  • 那年【回不去的故乡】文海诗轩传媒鉴赏

    文海诗轩传媒 与众不同  自然出众 深度 | 高度 | 态度 | 温度 鉴赏 那 年 作 品 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到不了的地方叫远方,多少人就这样一直在路上. WEIHAISHIXUAN 回不去的故乡 ...

  • [黄石诗坛]张炳灿的诗《回不去的故乡》(外二首)

    回不去的故乡 其实我也知道 除了家乡的月亮还是哪个月亮 其余的都变了模样 村口的桥头守住了地盘 也守住了故乡的底线 尽管时光变迁 老去的消失的新生的必然 祖宗堂的香炉传承着血脉相牵 我从父辈的坟头草里 ...

  • 回不去的故乡 

    人生如梦,故乡如画. 难忘故乡的童年时光,难忘故乡泥土的芬芳.回不去的故乡,永远属于游子的情怀,无奈梦里的故乡早已沉淀成诗意的彷徨! 每一个漂泊的游子,心底里都装着一个牵挂.每一个精神的流浪者,灵魂的 ...

  • ​回不去的时代,回不去的故乡

    来源:读者选刊 这里,珍藏了满满的老物件.我们为你储存,不论你何时回看,都是一次弥足珍贵的记忆. 1.压水井 故乡的压水井 压出来的水凉爽甘甜 小时候渴了都争着喝 2.黑白电视机 那个年代 一台黑白电 ...

  • 渐行渐远的农村,是我的家,也是回不去的故乡

    大城市流光溢彩,歌舞升平,一派繁华气象,人类文明似乎已然中华!然则,大面积的农村落后现象,多少人认识?多少人关注?中华民族的的崛起,有赖于整个封建观念的彻底改变.改革开放四十,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

  • 农村人加速逃离农村,数万农村开始消失,农村成为回不去的故乡

    在我印象中农村的大集是最有人气的地方,小时候每天都盼着5天一个的大集,因为只有赶集才能吃上心心念念的粘糕,也只有赶集的那一天母亲才舍得买一斤油条,也只有到了赶集的时候才能将家里辛辛苦苦养了一年的羊卖掉 ...

  • 随遇而安 | 回不去的故乡-乌兰察布

    亲爱的乌兰察布商都县卯都乡于家沟的老乡们!兄弟姐妹们!长辈!小辈们!发小!同学,同年们!你们好啊! 离家千里远!现看着窗外幽暗的天空!听着机器的轰鸣!在这钢筋混凝土的丛林里心潮澎湃,难以安静, 儿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