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创作如何选材?
诗词格律详解:诗律详解
作者:林克胜
国学基本教材·诗词格律
作者:秋霞圃书院 编 / 李凯 编注
1.说说诗词
诗词是古老中华文明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四库全书3461种,仅分为经(儒家经典)、史(各类史书)、子(百家著述)、集(名家诗文),可见其重要性。诗词是伴随着劳动过程产生的,语言的产生过程就是口头诗词的产生过程。文字形成后,才开始有了记录下来的诗词。当然留存下来最早的就是《诗经》了。诗经依然是诗词人的营养大餐。不可不经常食用,来吸取营养。
所谓在心为声,发之为诗。就是说,诗词是心声的体现。心声集中在志向和情感两个方面。诗言志,词抒情。两者侧重点不同而已。
诗词体现心声,不是直接要告诉别人什么,而是要别人来体会你的情感与感悟是什么。读者要能够从作者的创作中,体验到作者的情感体验,并引发联想,甚至是共鸣。读者可以利用自己的丰富想象,进入到作者创设的诗词的意境里。进而使诗词进一步得到升华,达到作者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诗词不是谈话,那么直接;不是授课,那么直观。诗词的用语和散文不同,因为诗词有韵律的限制与制约。诗词必须用意象来表达情感。意象虽然是表象,但却是情感的载体。意象里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选取意象要为主题所服务,要能够为你所要抒发的情感服务,不要游离于主题之外。再好的意象要都要符合主题的需要,否则都是多余的。
诗词是用意象表达情感或志趣的文学艺术形式。
2.说说选材
诗词不是租赁房屋的广告(广告也不都是真实的,夸大宣传的比比皆是)要说清房源、地址联系电话等真实信息。诗词是人内心的情绪波动的反应。七情六欲,风花雪月,感时怀古,畅想未来,怀念过去,交朋结友,迎来送往等等,都是诗词创作的题材范畴。诗词的容量很小,是个人独有的天地,也仅仅是个人的情感体验。诗词的容量也很大,大到普天下的人都能接受,都感动,都认同。一首诗,一首词,把握住其中的一种情绪来抒发足矣,切莫面面俱到。否则表述就会不清楚了。诗词要有意境,要有灵感。要有诗眼或词眼。诗词的意象是用情感的线贯穿的。不是零乱的,孤立的,应该是典型的,具有内在联系的。
诗词要写自己熟悉的题材。必须抒发个人的情感体验。情,该发则发,该隐则隐。发要豪迈,浪漫,直抒胸臆;隐要赋情与景,婉约含蓄,耐人咀嚼,耐人回味。要运用自己的语言,不是一味的复古。词汇也在与时俱进,不必老是用古人的东西,比如,滴漏,现在哪里还有?你自己都没见过,写出来就感觉经典啦?自己看看读读都觉得云里雾里的,何况别人呢?诗词不是古董,越老越久的就越好。古人的诗词感动今天读者的是那份深情和睿智。不是古代的名词术语。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想乘风归去。那是当年的浪漫想法。如果李白活在当下可能也会说乘飞船了吧?诗词要体现时代特色,反映时代精神。要继承,但不要复古。一首诗词作品,呈现给读者时,要能够读出时代特点,诗人个性。
选取诗的材料,要注意跳跃性,因为诗要精练,不可面面俱到,该省则省,该说则说。选材形象要突出,叙述要含蓄。还要注意广阔性,时间性,地域性,人文性,以及诗人的个性特质。
鹧鸪天·牧羊女 作者 心中木果
一片白云藏小丫,苍生盛世远离家。风吹裙舞寻绿草,日照肤流印碱花。行险壑,走天涯,荒山野岭度年华。蓝空碧水漂浮画,往返挥鞭扫落霞。
“一片白云藏小丫”。点出乡村少女上山牧羊,所处之高,常与云为伴,深藏云雾之中。这就是意象,你可以想象出那种景象的。这就是诗词的语言特点。否则你说成“高山放羊是小丫”,就是平铺直叙了,诗味顿无。“苍生盛世远离家。”是叙事,“风吹裙舞寻绿草,日照肤流印碱花。”写出牧羊女寻觅的艰辛困苦,日照汗渍成碱的煎熬。
“行险壑,走天涯,荒山野岭度年华。”进一步叙述牧羊女的生活。还是用意象说话。结句也似乎很精彩。
然而,从牧羊女的角度试想一下呢:疲累了一天的牧羊女,寂寞煎熬,饥渴难耐,渴望读书而不能读书,是何其失落的境遇呀!哪有心情在晚归时欣赏落霞呢?她是不情愿在现代社会中牧羊的,还会有哪家的现代女童能够愿意牧羊呢?这是作者一厢情愿的臆测,绝对不会是牧羊女的真正心理状态。并不是有了好的意象,就是好词,还要看这个意象能否更好的服务于一个合理的主题。
这首词笔法很好,作者诗词功底也很高,读起来感觉很顺畅,为什么在网站里,我没有给加精呢?我的感觉是,整首词都是作者在主管上的描摹。对牧羊女内心的情感挖掘不到位,因为这只是你的所思所想,是你作者主观的,是人们都能看到的表象。人们想不到的是牧羊女自己的内心体验,作者没有作深入的挖掘。换句话说,我们读不出这个牧羊女与同龄学子的不同之处,她的心理状态、她的渴望、她的期盼,她的愁怨。没有刻画出人物的心灵反应。作者所写还是作者自己的感悟,还不是作品中人物的感悟。就词的题目而言,是不能加精的。这就是缺乏生活体验所致。创作的源泉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体验就很难挖掘到位。但作为学写诗词,这样的作品已经是相当好的了。
下面我们再来对比一下,
虞美人·感旧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木果词写她人叹自己,李煜词写自己怨他人。李煜词对人物心理反映的刻画深刻无比,与众不同。也只有一代故主,落魄皇帝才会有其他世人所没有的那种失去江山的切肤之痛。别人谁也写不出来的。那是李煜人生经历造就了他独特的词风。愁怨不止,痛心疾首,悔恨交加。所见所闻都是哀怨愁绝的。后人也只有纳兰容若深得其味。
春花到秋月,体现了意象的时间性,蕴含着世事变迁的含义;往事——什么都是浮云,无可奈何的飘散了;小楼,东风,故国——何以面对,物是人非事事休的不堪回首的痛苦意象;雕栏,颜色改变?主人改变乎?这些意象都被愁怨的线穿缀起来了,都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愁怨的。选取意象经典至极,是后人必须学习的。词人更为高明的是:明明是自己的的愁,却要去问别人,谁会回答?谁又能够回答他的难题呢?无人搭理,无人问津的没落皇帝正在被人耻笑吧?这就更加令人愁上加愁了。无休无止的愁真像一江春水向东流啊!水到渠成的作比收结。
这首词能成为千古绝唱,关键在于作者选材的精确性,为后面的作结,做好了铺垫,取得了传承千古的艺术效果。
两首词对比,不难发现:前者写别人,心理挖掘不到位,难以感人;后者写自己,情感就绝对真实可信,感人至深。
《感秋》:
西风垄原上,黄烟扑绿洋。折草旋飞絮,追赶野牛羊。
天上春星瘦,人间秋火茫。残笛还醉柳,不敢碰流霜。
这首诗在选材上就十分混乱,色调也是乱七八糟的。好像萌童在画纸上的涂鸦,令人根本看不出究竟要画什么。满脑子的色彩,意象,都舍不得,和盘托出,怎么会不乱?试想一下,作一幅画,所有的颜料一定就得都用上吗?水墨画就靠单一的墨色也能画出精彩绝伦的画作的。因为画家懂得轻重缓急,懂得虚实结合,懂得发力。懂得破立结合,懂得点染皴擦。也就是作画的技巧,知道该画什么,不该画什么。也就是会选材。懂得取舍,舍得割爱。
你看,此诗的作者,把西风、黄烟、折草、牛羊、春星、秋水、残笛这些意象一股脑全部搬来了。意象本身没有对错,关键是看主题。既然是《秋感》,就要选择与秋有关的典型意象,而且还是令你动了感情的那些意象。牛羊不是秋天的特质,春星与秋天何干呢?秋风也不是西风了,绿柳寒烟,而黄烟是什么?残笛也不是秋天的特征。所以这些不需要的意象,你要舍得割爱。真正找准具有秋天特征的意象,落花、折草、霜叶、流水、风烟都可以,那么还要看你的所感是什么?感伤有感伤的选择;欣赏红叶有欣赏的选择;丰收的喜悦又是一种选择。感受不同,选择的意象也就不同。不要无目的的,看到什么、想到什么,都不加思索的写进诗里。尽管比喻有多边,如“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但这都是与愁相关联的,是写愁的景语,是切合主题的,不但不杂乱,反而层层递进,艺术效果更加强烈。这种一喻多边的修辞手段与选材杂乱,是完全不能同日而语的两码事。
菩萨蛮 纳兰性德
乌丝画作回纹纸,香煤暗蚀藏头字。筝雁十三行,输他作一行。 相看仍似客,但道休相忆。索性不还家,落残红杏花。
这阙词,《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中批注为“悼亡”。
此词就是要围绕悼亡这个主题来选材了。
纳兰性德十九岁结婚,婚后生活幸福美满,三年后其妻因难产去世。纳兰性德自责不已,把妻子过世的责任全部揽在自己身上,词风大变,思念强烈的他,写下了许多音绝千古的词。八年后,在他妻子的忌日,纳兰性德辞世。
词人是围绕春暮闺人怀远的孤寂意境来选材的。选取了乌丝纸、香煤、筝柱、离别时的话语、杏花这些典型意象。为什么呢?是有其阐发主题的目的的。试看:稿纸上写满了相思的诗行;香煤暗暗侵蚀着藏头诗中的字句;十三根弦的筝柱,纵向是一行,曾经弹奏过欢乐无数,而现在已经无心思再去弹拨了;离别时,执手相看,说彼此不要思念,“相看仍似客,但道休相忆”是休相忆,还是长相忆?情之一字,不知所起,却一往而深。在心中片片纠缠,丝丝联络,密如巨网,将我心包裹。无论牵动了哪根弦,都是全身的痛。纵使痛苦不堪,却也没有人可以放开;杏花凋落,也不想回家,不想理会。之所以说是悼亡,应该就是这句结句吧。这些都是悼亡的典型意象!眼前的景色很多,要回忆的也不计其数,看看纳兰性德的选材能力,多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啊!
那么,从例诗、例词能发现什么道理呢?
我认为,可以总结出选材的基本原则——
选材的原则之一,围绕主题来选。选材时还要注意,必须依据主题来选择,所有的意象都要围绕着主题这个中心。
选材的原则之二,选取最熟悉的。要选自己熟知的。就是要写真情实感,用自己的眼看世界,叙述自己的情感,选择自己熟悉的题材,永远不要去写不熟悉的题材。
选材的原则之三,选取最富有艺术表现力的。要选择最典型的,最能够抒发主题情感的意象。
选材的原则之四,要开阔视野。选材不要仅仅局限于一时一刻的意象,要善于积累,既要积累意象的变化,也要积累表达意象的词汇。所以,提倡采风去,以便积累意象,了解其不同的特征;提倡交流,比方网站、空间、博客、群等等,以便积累经验。
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观察生活;学会用自己的情感体验人生,感恩自然,感恩亲朋。
作者:李凯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