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强院士:如何打造“第四类城市”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阶段的标志性载体,很多城市在不断挑战过程中,进行自己迭代和更新,我把城市发展形态,归纳为四类,最理想的是第四类,”25日举行的“2021城市风险管理高峰论坛”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吴志强就信息技术如何赋能城市发展发表主旨报告。

如何打造“第四类城市”?与会专家热议。

“第四类、具有不断反思、学习、总结、提炼治理能力,可以说是聪明的城市,智慧的城市。”

“城市是一个生命,不断提升人类文明的最高点,”吴志强看来,在城市成长过程中,面临多项危机。

首先是自然灾害,包括洪涝水旱、气象灾难、地质灾难、森林火灾、外部生物灾难等。

其次是事故灾难。1785年开始的工业革命造成大量的事件,工矿、火灾、交通事故、特殊装备、基础设施,这些都是工业社会以后诞生的可能对城市运行人类生命造成打击的事项。

第三是公共卫生事件。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交通网络不断延伸,当下人口在城市的集聚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也为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和放大提供了温床。

第四是社会组织的问题,不管是粮食、能源、金融、突发事件等等,都是社会管理事件,可能对城市生命造成严峻挑战。

面对这些冲击,城市形态有四种可能,吴志祥将其归纳为:

第一类、根本无法经受冲击,冲击一下子就死亡,整座城市毁灭。

第二类、冲击过后,似乎社会运行逐渐恢复,但由于没有学习能力,灾害依然可能发生。

第三类、完成复原后进行思考。应急越做越好。

第四类、具有不断反思、学习、总结、提炼治理能力,可以说是聪明的城市,智慧的城市。

“人工智能、互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的直接刺激,是我从传统的城市规划,进入大规模人工智能城市规划研究领域的重要原因,”吴志强认为,在新一代城市规划中,几件事情是可以尝试的,包括埋设具有感应功能的城市管道,使城市“自我感知”;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城市“自我感知”“自我判断”。更重要的是,不完全依赖机器,人与机器共同学习。

坚持“文化韧性、技术韧性、管理韧性”的同步发展

“我们做风险防控研究的,最怕说的准,人家说你杞人忧天,危言耸听。但我们更怕说得太准,预言成真,人家说你乌鸦嘴。谁都不愿意看到风险事故的发生。”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院长、教授孙建平说。

在他看来,在城市这一“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领域,“韧性”不仅仅强调“对干扰、冲击或不确定性因素的抵抗、吸收、适应和恢复能力”,还强调“在危机中学习、适应以及自我组织等能力”。

孙建平认为,锻造城市韧性,需要完成五个转变。

孙建平教授现场图片

是从单一到整合。比如,由单一风险分析转变为多风险耦合评估,由单个部门孤军作战到模块化综合城市治理等。

是从短期到长期。由“短期止痛”转变为“长期治痛”,城市治理的理念要实现“工程思维”向“生态思想”的转变。所谓“工程思维”,强调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原状;所谓“生态思想”,则强调不断更新、协同进化。

是从响应到适应。由“亡羊补牢”转变为“未雨绸缪”,由被动的应急响应转变为主动的风险防控,要始终让城市风险保持在城市发展可接受的水平之下。

是从静态到动态。由终极蓝图式的静态城市发展目标转变为适应性的动态弹性城市发展目标,应对城市发展中的不确定性。

是从刚性到柔性。由刚性的城市危机处理及抵御对抗转变为柔性城市风险防控与消解转化,并且能够从外部冲击、风险或不确定性中获益成长。

“刚才吴院士谈到,城市像人一样,是一个巨大的生命体。”孙建平提出,安全韧性城市建设,要立足人民城市,将资源聚焦人民的利益,从人民中吸取智慧,发挥不同主体的作用,发挥好每一个微小个体的作用。坚持“文化韧性、技术韧性、管理韧性”的同步发展。其中“文化韧性”是根本,“技术韧性”是手段,“管理韧性”是方法。 

中国人说多难兴邦,中华民族不仅有坚韧的品格,亦有柔韧的智慧,在风险和灾害中凝聚力量、积累智慧、探索新途,这就是根植于我们民族基因的、面对风险的文化韧性。

“技术韧性”更加具体化,可以将其理解为:利用一系列技术提升城市在面对突发灾害灾难时所表现出来的灵活能力。比如疫情暴发初期,一些企业能够快速地针对防疫抗疫一线需求去研发并批量生产相关设备设施,就是一种技术上的韧性。当前,要用好城市数字化转型契机,搭建一个“平时风险防控、特时精确预警、急时高效处置”的综合平台,提升灵活应对风险的能力。

“管理韧性”是方法,主要涉及运行机制和相应的体制。当前要做好制度设计,加大基层赋权的力度。要强化市场机制,加强保险等风险分担机制建设。

(0)

相关推荐

  • 世界气象组织最新发布的《2020年亚洲气候状况》首次发布的亚洲气候状况报告释放强烈信号

    世界气象组织最新发布的<2020年亚洲气候状况>报告显示,2020年是亚洲有记录以来最暖的年份,而极端天气和#气候变化#的影响造成了数千人丧生.数百万人流离失所和巨大经济损失. 报告关键信 ...

  • 如何从治水到智水?这个平台给你答案

    作为全国智慧水利先行试点城市,宁波市近年来积极探索.不断实践.优化创新.1月10日,宁波"智慧水利"一期建设项目正式上线运行并推广应用.目前正在推进与水管理平台的融合工作. △宁波 ...

  • 论文推送 | 技术与城市:泛智慧城市技术提升城市韧性

    技术与城市:泛智慧城市技术提升城市韧性 Technologies and Cities: General Smart City Technologies Promote City Resilience ...

  • 城市社区如何变得更有韧性

    [摘要]韧性社区建设是城市安全与社会建设的一个单元,是国家应急管理的一个支点,也是韧性城市建设的有效尺度.社区容易遭受各种危机和灾害,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使得社区居民对社会风险有了更直观的感知.我国推动的 ...

  • 当灾害突然降临,如何把损失降到最低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翟国方 日期:2021-08-27 翟国方 图片由"造就"演讲提供 (1/1) ■翟国方 暴雨.台风.泥石流.冰雹等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 ...

  •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实用指导手册》在四川首发

    5月18日下午,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实用指导手册>新书首发式在四川省成都市天府国际会议中心顺利举行.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全国市长研修学院副院长 ...

  • 城市韧性建设的文化之思

    作者:金方廷/陈云霞 日期:2021-08-16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自然灾害时有发生的当下,如何建设"韧性城市",提高风险应对能力,实现技术与自然的平衡,是每一座城市需要思考和解决 ...

  • 历史学视野下的“韧性城市”

    作者:<光明日报>( 2021年07月19日 14版) [光明青年论坛]    编者按 近年来,由于极端天气.自然灾害.传染病等突发事件频频发生,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提高自身抵抗不确定性 ...

  • 【蚂蚁特辑】盘点2020景观十大热点

    往年对于热点盘点的文章在这里: 一级学科呼唤怎样的风景园林学理论 怎么一口气记住所有景观前沿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这期是应众多网友邀请写的,我自己本身也不是什么景观专家,其实也没有什么资格盘点景观热点 ...

  • 他,测试全球500座城市的“智商”

    乔尔·克特金在<城市的历史>中说,"城市"不只是摩天大楼的陈列展览,更是人类文明的诞生地,连接每个时期独领风骚的城市,是一部世界史的缩影.近500年来,城市规模的急剧扩 ...

  • 韧性城市:应对重大突发瘟疫灾害的新思考

    当前,全球范围都面临着经济不平等.社会两极分化.环境风险等发展问题,特别是近年来气候变化.环境问题.城镇化进程加速等因素的叠加,导致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可避免地长期受到多方面威胁.中国快速城市化推进的同 ...

  • 郑州特大暴雨启示:高密度城市如何应对暴雨洪涝

    我国暴雨洪水集中.洪涝灾害频发,城市洪涝问题历来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近20年,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背景下,"城市看海"现象连年发生,城市洪涝灾害问题日趋严重.2021年 ...

  • 顾林生教授专家点评:“国际减灾日”十年回顾及其时代脉络

    顾林生教授专家点评: "国际减灾日"十年回顾及其时代脉络 顾林生 在联合国全年倡导的181个国际或世界的纪念日.活动日中,围绕全球减灾防灾的"国际减灾日",具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