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斗争失败,妻女被对手霸占,为什么这些女人大多选择顺从?

古典小说里,经常有这样的情节,某位男子在政治或军事斗争中失败,老婆被人抢走霸占,她不但不为夫报仇,还顺从于仇人,甚至为其生孩子。

比如靖康之变,随着徽钦二帝一同被俘的,还有后宫众多的嫔妃宫女,里头就有宋高宗赵构的母亲韦太后。据说,韦太后为金国的盖天大王连生了两个儿子,金人为此讥笑赵构为“完颜构”。

那么这些女人,为何选择屈服呢?

这里先讲个“人尽可夫”的故事。

春秋时期,河南一带有个诸侯国郑国,卿大夫祭仲跋扈专权,国君郑厉公很担忧,就和另一个值得信赖的大臣雍纠商议如何除掉祭仲。

雍纠出了个主意,打算在郊外宴请祭仲,趁机刺杀。办法是挺好,但雍纠的妻子是祭仲的女儿,人称雍姬。她无意中知道了此事,就问母亲,父亲和丈夫哪一个更重要?

母亲回答,任何男子都可能成为一个女人的丈夫,父亲却只有一个,怎么能够相比呢?雍姬觉得有道理,就把丈夫的阴谋告诉了父亲。雍纠因而被杀,雍姬重新嫁人。

有意思的是,当时的人们并不骂雍姬狠毒,反而称赞她孝顺。可见先秦时期,宗族观念深入人心。对夫家来说,妻子是外姓人,对娘家来说,丈夫也是外姓人,平时其乐融融,关键时刻选择的还是本宗族。

那个时代,女子的贞洁观念不像明清时那么苛刻,男尊女卑的现象虽然也有,但没后世王朝那么严重,社会上还没从一而终的概念,女人们换个丈夫没有太大的心理压力。

如果和丈夫两情相悦,想报仇很正常,如果感情淡薄,那就当再嫁一个丈夫好了,一切皆出自于本心。正如雍姬之母说的那样,可以挑选的丈夫人选太多,不是非得这一个。

当然了,一位女子顺从于丈夫的仇人,也可能是为了家族利益或者自己能够生存下去,和情爱无关。

仇人能打败丈夫,说明他更强。古代是男权社会,身为男子的丈夫都斗不过仇人,妻子估计也不行,强行报仇不过是白白送命。依附于仇人,则能为自己及家族争取更大的利益。

比如曹操的小妾们,很多是从敌人手里抢来的,也没见谁哭着喊着为夫报仇,都争着讨好曹操,好让自家的待遇更高一点。

再看甄宓,原是袁绍次子袁熙的妻子,曹操率军攻破袁家大本营邺城后,曹丕看上了甄宓,曹操为他下聘迎娶。

通过对史料的分析,会发现甄宓嫁给袁熙五年以上,对他不可能一点感情都没有。可曹丕想娶她,她敢拒绝吗?肯定不敢,她没有说“不”的权力。就算她敢,也得考虑到身后的甄氏家族。

甄家虽是中山郡的名门望族,子弟众多,但根本无法和拥有庞大军队的曹家一较高低,甄宓若是惹怒了曹丕,甄家定然遭殃。假设甄宓对袁熙情比金坚,为保家族也只能屈服于曹丕。

嫁给曹丕之后,甄宓一点嫉妒之心都没有,建议曹丕广纳姬妾,还时常鼓励有宠的姬妾更为上进,对那些无宠的也不轻视,而是安慰开导。曹丕出外打仗,她一个人在家里别提多开心,容颜更胜以往。

可以说甄宓大度,但也可以说她不爱曹丕,甚至害怕他。然而现实就摆在眼前,她连离开曹丕都做不到,为前夫报仇更是想都不敢想。

甄宓如此谨慎,还为曹丕生了一儿一女,但数年后还是被曹丕赐死了,她的命运从来没有掌握在自己手里。

不管怎样,甄宓的儿子曹叡始终当上了皇帝,她也被谥为文昭皇后,泉下可以瞑目。而李元吉的妻子杨氏被李世民强占,一生都没有妃嫔的名分,似乎更惨。

玄武门之变中,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李世民一派杀死,诸子也被诛杀。对于大嫂郑观音,李世民保持着基本的尊重,让她居于长乐门抚养女儿。对于弟妹杨氏,李世民没有客气,直接带回后宫宠幸。

名义上,是让杨氏去宫中教养李元吉的庶女,实际上谁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但霸占弟媳不是什么好名声,李世民虽喜欢杨氏,却不给她名份。要按礼法,两人仍是兄长与弟媳的关系。

杨氏的封号也随着李元吉的变化而变化,李世民追封李元吉为海陵郡王,她就是海陵王妃,后来李世民封李元吉为巢王,谥号为剌,她在史书上的正式称呼便是巢剌王妃。

哪怕杨氏为李世民生下儿子李明,这种状况也没有改变,她依然只是李世民的情妇而不是妃嫔。李明不能叫她母亲,只能称为婶婶。母子俩人的身份都很尴尬。

杨氏死在李世民之前,李世民明确下令不准她陪葬在自己的昭陵,还来了波神操作,将李明过继给李元吉,继承李元吉的香火。某种程度上,这是将母子俩都抛弃了。

有的影视剧会将杨氏和李世民塑造成一对恋人,可看李世民对杨氏的种种表现,不像是多爱杨氏,也就是一时新鲜吧。杨氏也无法为自己、为李元吉报仇。

总之,古代女子被视为弱者,道德伦理中不要求被抢的女子必须为夫报仇,她们一般也没有这个能力。而顺从于打败丈夫的仇人,往往能为家族及自己谋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