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原则: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是根据病因病机和证的表现而定。有许多病,临床表现虽不同,而病机相同;有的病虽相同,由于时令、气候、年龄、性别以及体质等差别,临床所表现的证各不相同。基于这个原因,从而产生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方法。
一、同病异治
同一疾病,由于证的不同,治法亦因之而异,这就是同病异治的根据。例如,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有表现为胃脘疼痛,喜得温按,口泛清涎,面白少华,脉细舌淡等虚寒证者,治以温养脾胃为主,取足阳明、足太阴有关经穴,针补加灸,或以灸为主。有表现胃脘胀痛,连及两胁,嗳气吞酸,脉弦等肝胃气滞证者,治当疏肝理气为主,取足厥阴、足阳明等有关经穴,针以泻之。有表现为胃脘刺痛,拒按,入夜为甚,大便带黑,舌见紫色等气滞血瘀证者,治当理气活血化瘀为主,取足厥阴、足阳明与气血之会穴,针以泻之。这些均为临床常用之法。其他还如最常见的风湿性关节炎(痹证),有局部红肿热痛的热证;有局部不红不肿,但痠痛怕冷、阴雨为甚的寒证;还有痹证久延,气血耗伤,局部作痛,面色少华的虚证。其治疗方法,均各不相同。所有这些都属于同病异治的范围。
二、异病同治
有些病证,病位不同,证亦各异,但其病机却相同,故可用同样治法治疗。这就是异病同治的理论根据。
例如胁肋胀痛,嗳气频作,因胁肋为肝经分野,肝气郁滞则作痛,治当疏肝理气;若肝气犯胃,胃脘胀痛连及两胁者,治疗上也宜疏肝理气为主;若少腹作痛或抽搐或胀痛,以及疝气偏坠,睾丸痛引少腹等,也多属肝气之滞,均宜用疏肝理气之法为主以治之。这是因其病机相同之故。当然应区分其属寒属热,属虚属实,在以疏肝理气为主的原则下,配合对症之治法。针灸治疗一般多取足厥阴、足少阳两经为主,结合具体症状,酌选其他有关经穴,或针或灸,宜补宜泻,因证制宜。
又如活血化瘀法,目前广泛应用于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周围血管病以及其他多种病症,都获得较好效果,并正在进一步研究其机理。这些病从病名病位等来说,都是各不相同的,但是有一个共同点,都属气滞血瘀,故可通用活血化瘀法,这更证明了异病同治的现实意义。
以上从四个方面,论述了针灸的治疗原则,然而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的,针灸治疗正在日新月异地前进,这些理论,必当随之逐步充实与提高。
本专栏系统介绍古今针刺手法和相关技术操作,计130种480个法式,500多个文章及视频内容。
私信回复:针刺手法
体味古今名中医的成才之路,不外乎两条,即读书与看病,只不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而是更高、更深。读书不仅是通晓古文,精读熟背经典,更要字酙句酌,反复领悟其中的思
维方法、内在联系;看病不仅是望、闻、问、切,辨证处方,更要在看病中再习经典,反复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