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彩色釉陶艺术品,为何称为洛阳唐三彩?
唐三彩--中国唐代彩色釉陶艺术品的总称,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因其釉色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
唐三彩是我国一种独特的美术陶瓷,既指唐代陶器或陶俑上的彩釉,也指着此彩釉的唐代陶制品。唐三彩的种类很多,主要可分为人、动物和器物三种。
据史书记载,唐三彩始于初唐,盛于中唐,衰于两宋,迄今已有1300余年历史,其技艺失传的断代史亦有近千年。
20世纪初期,随着陇海铁路基础开挖,一大批姿态各异、色彩斑斓的釉陶器物被发现,轰动一时,从而使这一沉睡千年的华夏古老艺术获得新生。这些器物引起了当时著名的古器物学家罗振玉、王国维的兴趣。两人研究后根据这些釉俑的时代特征和色彩特点,命名为洛阳唐三彩。
在唐代,凡是和日常生活有关的器物,基本都能找到唐三彩的身影。随着考古发掘出的实物数量增多和对唐三彩窑址的大规模发掘,唐三彩的实用性越来越明显:几乎所有能够叫出名字的其他陶瓷类器物种类,都能找到唐三彩制品。
这些器物出土的地点多是当时的灶台、水井和房屋遗址中,如碗、盘等器皿大多在灶台附近的灰坑里,而灯、炉子则出现在居住区内。
资料显示,唐三彩最早发现于洛阳,之后在全国不少地方都有唐三彩出土。仅就数量、种类而言,以唐代的洛阳和长安久负盛名,这两地出土的唐三彩釉色均以黄、绿、白为主,不过由于产地不同,二者之间的差异也比较大。
从釉色和装饰上看,西安唐三彩清淡素雅,花纹较少,洛阳唐三彩则艳丽繁缛。
在人俑的塑造方面,盛唐以后的洛阳三彩物品摆脱了魏、隋时期清瘦俊秀的创作风格,但是女俑依旧保持着俊丽飘逸的特点,男俑胖瘦得体,武士俑大多精壮有力。
相比之下,西安唐三彩的女俑多以丰满艳丽为主,男俑特别是武士俑的设计以身形彪壮、短颈粗腰为特征。
另外,在胎质和花形上,两地的唐三彩也有所不同:
西安唐三彩的胎体为红泥胎,洛阳唐三彩的胎体为白胎;
洛阳唐三彩的器皿上多见呈对称型的几何形彩花纹和垂带状花纹,这在西安唐三彩中却比较少见。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