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出身决定受教育水平,说明你不了解高知家庭,这些家庭照样有孩子考不上大学
【本文由“洋气の板凳”推荐,来自《我是大学教授,废除英语主课,吃亏的是底层》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海淀六小强就认奥数。我要是从小在海淀长大,父母重视教育,早就成国内知名学者了。我在小城市长大,母亲文盲,父亲小学毕业,我是给当误了。我没上过大学,工作后靠自学考的硕博。
别天真了。从你的家庭背景来看,你完全不了解知识分子圈子的家庭生态。
我虽然不是在海淀长大,但我出生在高知家庭,从小住在大学里长大,爸爸大学教授,妈妈大学本科毕业去了工厂当工程师,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奖,有自己的专利,填补了国内空白,一举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和高价暴利,我本人还算中规中矩的考进了在中国永远能保持前五名的大学,国内本科,国外硕士。
这种对比你看懂了吗?我还算出息的,但依然比你差远了。我的周围就没有不重视教育的家庭,而且清一色全是高知家庭,有用吗,家里孩子连大学都考不上的屡见不鲜,大学教授家出个败类根本不稀奇,甚至还有子女坐牢的。
我爸爸出生纯文盲家庭,和你类似,我妈出生高知家庭,和我类似,但如果抛开各种外界的荣誉不谈,我妈不如我爸,我深有体会。你和我爸作为学一代,身上自带看不见的学区房,但是你们都看不见。
而同为学二代,我比你儿子幸运的是,我在那个还没有竞争到变态的年代就已经出生,我爸爸从来没有教过我一点学校里的功课,但却为我造了一间无形的学区房,让我从小在学区房里长大,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永远住在学区房里,可是我一直不知道,其实我爸也不知道。
年过四十,通过对人生的日积月累和不断思考,量的积累引起质的飞跃,在一个偶然的契机触发下,我突然发现了这间无形的学区房,我庆幸我在失去它之前发现了它,并保住了它,甚至掌握了建造这种无形学区房的能力,这是爸爸留给我最大的遗产。
当然,这也和我本身的专业有关,我不是理工科专业的,而是拿世俗当学问做的专业。术业有专攻,我爸和你都没看见这类无形的学区房,而我看见了。别傻了,别被各种内卷摧毁了你自带的学区房。
“内卷”一词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媒体宣传洗脑行为,通过制造具象而非抽象的语素来贩卖焦虑却掩盖其本质,借此把受众长期困在这种焦虑中,不提供任何破解之道,便于各路商家薅羊毛,比如奥数班,比如各种补习班。
内卷是个新词汇,但其本质是个老掉牙的话题,就是专业术语说的同质化竞争,既然抽象成概念了,自然问题迎刃而解,破解之道就是差异化竞争。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是内卷引发的,西方列强生产力爆棚以至于打价格战,最后只能通过真的战争解决问题。
我爸爸至少来自小城市,日子安稳有学上,而我爸很多大学同学都是从小每天放下书包就下地种田,从来没听说过什么奥数,上大学前连火车都没坐过,完全不知道中国还有个地方叫海淀,照样考上了大学,而他们的大学老师家的孩子未必都考上了大学。
这些反差都不是奇迹,而是其背后有社会学教育学等等的深奥原理的,等你想明白了,你就不会纠结于奥数班,更不会在乎学区房。
本人毕业于菜场小学,区重点初中,市重点高中,全国重点大学本科,学科排名欧盟前十的硕士,却依然仰视你,不是因为你博士我硕士,而是因为你来自小城市的半文盲家庭,而我来自大城市的高知家庭。不过,说来也好笑,其实如果我没把这里面的道道点破,可能结果是你仰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