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文学·散文·王莉】致自己的一封信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125

致自己的一封信

原创/王莉

亲爱的自己:

新春伊始,忽然想跟自己说说话,就仿佛对面有一位老友在茗香缭绕中静静地倾听……

庚子之春,是我迎来的第四个本命年,己亥庚子交时,穿上妈妈为我精挑细选的红衣,在这个年纪还能有妈妈疼爱,我依然幸福得像个孩子。

我出生在秦岭小镇山花烂漫的春天,那漫山遍岭的迎春花、桃花、杏花、梨花竞相怒放着,黄的、红的、粉的、白的,掩映在青翠的山林中,一如我蔟新的生命—朝气蓬勃。

小镇不大,却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一金堆城。它可不是黄金堆成的城。但它因为出产“灰色的金子”一钼,而享誉世界,它是中国钼业之首,集采、选、冶、工、贸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企业,亚洲第一,世界排名第二,牛吧!更牛的是它有一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掌握着各种技能的采钼人,那南腔北调的乡音伴随着各种机器的轰鸣在高山深谷中回荡。

父辈是最早到来的一批人,本着“我为祖国献宝藏”的热情加入到采钼大军中来,刚来的时候,借住在当地老乡家里,不久自建了干打垒,干打垒就是把土夯实垒起来的房子,后来建起了小平房、楼房,有了学校、医院,再后来,娶妻生子,生生不息,把个寂静的小镇变成了一个热闹非凡的现代化小山城。

我,是土生土长的采钼人的后代,伴随着小镇的发展成长起来,上学、工作、成家、生子,走着和父辈同样的路,干着和父辈同样的事,在小镇上热火朝天的生活了四十多年,自豪的称自己为“金堆土著”。其实,小镇上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一钼城人。

小镇每年在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时节都会有新的各类人才加入进来,退一批,进一批,交替更迭,职工队伍在不断的壮大,新型的钼产品也在不断的研发,年青人带来的新知识、新观念、新视野,使小镇更加充满了活力,也使它更加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时光飞逝,小镇的发展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日新月异的变化着。那个扎着羊角小辫在溪边、在山涧跳跃的小姑娘已步入知天命之年,看着年轻时的照片,让人不得不发出“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的感慨。静静的望着镜中的自己,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烦恼都已刻成满脸的沧桑。半生的努力,愿望大多没能实现,好在对前途的美好憧憬还在。经历了人生风雨的洗礼,少女时那颗萌动的初心还在,对生活的美好向往还在。时间的沉淀和阅历的丰富撑开了我的包容,我不再抱怨生活有多累多苦,不再纠结到底是谁在工作中出现了纰漏,满眼尽是“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欣喜。看着年轻人偶尔因工作拌嘴,就会偷笑,这就是年轻时候的自己,然后像看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轻声说:“我来”。我知道他们都是企业的后起之秀,需要前辈的引领,这也是当初父辈们留给我的传承。尤其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那些奔赴在抗疫一线古稀之年的身躯、耄耋之年的身影,让我更加体会到生而为人的担当,我明白我们的样子就是年轻人未来的模样。

我很庆幸我生长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躬逢盛世,参与着祖国的建设,享受着祖国的繁荣。时间在一点点消逝,退休也慢慢进入倒计时。常常会想:退休后干些什么?打起背包,于崇阿访景中轻快而行,去欣赏那与孤鹜齐飞的落霞,去倾听那欢快的渔歌互答,抑或是一本书一盏茶。用当下最时髦的话说,身体和灵魂有一个必须在路上。然后呢,虽然退休,也仅是半百,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我还想做点什么。

祝自己本命年顺利!

王莉于庚子春3月26日

作者简介

王莉,企业职工,热爱生活,爱文史,喜地理,想与阅历丰富的人成为好友。

总编:夏春晓

副总编:邢根民

顾问:马行健  张仕德

主编:李跃峰

编辑:张爱玲  高华丽

主办单位:大荔县作家协会

投稿邮箱:879101005@qq.com

备注: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

杨坚故里,美丽大荔。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