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文学·短篇小说·闫孟秋】“黑帅”老了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194

“黑帅”老了

原创/闫孟秋

“黑帅”老了,卧在那里,像散了架,一副疲惫得连软塌塌的身子都硬撑不起来的样子。

它叫了两声,算是对我的欢迎。它没有像以前那样听见我的说话声就扑过来,围着我前后转转,左右转转,蹭蹭我的脚,蹭蹭我的衣服。它的毛发粗粗糙糙,看起来没有一丝油气,没有一点光亮,让我想起了冬日枣园的老枣树,干涩得令人心疼。

我一直觉得“黑帅”是嫂子和李老师家第三个“孩子”,锻炼,吃饭,洗澡,玩耍,“训斥”,全然是父母对子女那种爱的态度和口气。

去锻炼的时候,“黑帅”夹在嫂子和李老师中间,昂着头,步履沉稳,目不斜视,肥嘟嘟的屁股一扭一扭,骄傲得像个少爷公子哥。我爱说,“黑帅”有范,势牢。

“黑帅”爱洗澡。夏天的时候李老师一手拿着长水管子一下一下给它冲洗身上,一手拿着梳子给梳毛发。“黑帅”滋润地享受着,偶尔抖落抖落身子和尾巴,扬起的水滴溅到李老师脸上身上,他就笑笑骂一句“你这哈怂”,嫂子就笑着说“你把它没侍候好么”。

嫂子爱干净,没事就扫“黑帅”掉在地上的毛。每天早上早早的我就能听见嫂子用笤帚扫院子,是那种硬的小笤帚,一笤帚一笤帚,哔咔哔咔。听到这声音我就赶紧起床,打扫庭院,开始一天的日子。

李老师忙,儿子女子在国外留学就业后成家,大部分时候都是“黑帅”在家陪嫂子,“黑帅”也很少离开嫂子和李老师。有一年嫂子和李老师去美国看女儿,把“黑帅”托付给一个朋友,有天晚上朋友有紧事,李老师打过来电话叫我把“黑帅”送到乡下他弟弟家。我和对门老王哥把车开到门口,“黑帅”死活都不上车,后来连推带拉才上了车,到了李老师弟弟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它又死活不下车。后来每每读到路遥说他父亲把他送到他伯父家离去的情景,我就想起那个晚上“黑帅”的眼神,每次都想起。

夏天的时候我们和嫂子李老师在大门口乘凉,“黑帅”就在跟前转悠,或者蹲在那里。有时各在各家,两家隔着墙有一搭没一搭说着话。我和爱人能从当天李老师的哈欠声和说话的语气里判断他今天忙不忙,喝酒了没有。喝了酒他会拖着声长长地打着哈欠。爱人说,那叫幸福。嫂子从不高声说话,偶尔训斥“黑帅”也是那种低声里透着威严。

每天晚上,我们要给太阳能罐上水,有时罐满了水从管子流出来在地上啪啪作响,“黑帅”就先汪汪汪叫了起来,我两个心粗,总是嫂子李老师大声提醒了才恍然大悟,赶紧出来关了阀门。

李老师和嫂子学历高,心性好,又是教师出身,教育的两个孩子都很有出息,饭也做的好,关键是有好酒好茶,时不时叫我们过去吃饭喝酒喝茶,我们也顺便讨教讨教娃的教育问题。喝酒吃饭的时候“黑帅”就安静地站在旁边,瞅瞅这个瞅瞅那个,我们也给它说几句话,喂一块骨头。“黑帅”吃东西和走路一样一点也不着急。我给爱人说,黑帅见过大世面。吃完饭我和嫂子在客厅喝茶,李老师收拾厨房,“黑帅”就在院子转悠着消食。

我喜欢嫂子和李老师的酒,醇香。喜欢他们的茶,味长。喜欢他们吃饭的样子,不紧不慢,不急不躁,散散坦坦。

爱人有了重病,李老师一天几次的过来看,“黑帅”也自然每次都跟着过来。那段时间它很安静,连见了生人也不大声叫了。嫂子做了好吃的送过来,她说她眼窝子浅,见不得人生病,觉得惜惶的,就端了东西在门口等我。“黑帅”也跟着,我们说话的时候它也偶尔蹭蹭我,一副善解人意的样子。

爱人去后我一个人住一个大院子,晚上回来的时候“黑帅”听见我开大门就汪汪叫两声,嫂子家院子的灯早早亮着,我关好大门,关了客厅门,关了院子的灯,嫂子家院子的灯也就灭了,“黑帅”也安静了下来。

我知道,那是嫂子和李老师给我专门留的灯。

后来我搬离了老巷子,照样过去吃饭,喝酒,喝茶,说娃的事情。“黑帅”照样扑过来,围着我转悠,蹭我脚,蹭我衣服。

就像不知道啥时候自己一天一天变老一样我也不知道“黑帅”啥时候也开始渐渐变成了一个大年龄的老狗了,又不幸腿上长了个瘤子。因为各种原因李老师没有叫医生给它动手术。先开始它还能勉强一瘸一瘸走路,现在它连站起来都要硬撑着了。

我没有像原来那样长久注视“黑帅”眼睛的勇气了。在刚才对视它的那一瞬,我读到了苍老,读到了别离,还有不愿意面对又不能不面对的死亡。

不行的话就打一针。李老师说。

打一针。我心里微微一颤。

我想说,那一天你叫上我。

往期回顾: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仲夏,想起冬天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二十四节气杂写(下)
【大荔文学·散文·孟秋】二十四节气杂写(上)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又到清明,父母总是在某一瞬间跃入脑海,挥之不去
【大荔文学·诗歌·闫孟秋】漠北行
【大荔文学·游记·闫孟秋】东北之旅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走进西藏
【大荔文学·诗歌·闫孟秋】诗歌八首记《红楼梦》人物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做饭和写文章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上会走

作者简介

闫孟秋, 喜欢用文字记录平淡的生活。有文字在《检察日报》《西部法制报》《渭南日报》等媒体发表。

总编:夏春晓

副总编:邢根民

顾问:马行健  张仕德

主编:李跃峰

编辑:张爱玲  高华丽

主办单位:大荔县作家协会

投稿邮箱:879101005@qq.com

备注: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

杨坚故里,美丽大荔。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

(0)

相关推荐

  • 余顺亮:孟秋有寄

    孟秋有寄   小鸟初逢细雨惊, 风中无序乱穿行. 搅翻竹影随心动, 唤起乡愁对酒倾. 命笔欲书新梦境, 遣词难壮老夫情. 不知叠韵同谁唱, 遥想家山百草生.   余顺亮2021年8月17日初稿祈正! ...

  • 【大荔文苑】李冬花:小时候的老院子

    小时候的老院子 文/李冬花 小孩时,就在又长又宽的大院住着.前面是蓝瓦房,院子是左右两边各三间细松木瓦房,后门外,左边是一颗大枣树,樱桃树,苹果树,墙角还有一颗花椒树.右边是柿子树,石榴树开红花甜的一 ...

  • 【大荔文苑】李冬花:乡村学校的朗朗书声

    乡村学校的朗朗书声 文/李冬花 乡村,只要你听见了众孩子朗朗的读书声,就会在不远处发现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正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那儿,会有一群活动欢闹的孩子们,那里,有几位衣着简朴却满含热情的园丁老师. ...

  • 【香港国际名联】李百合诗歌丨七律·孟秋献瑞(五首)

    七律●孟秋献瑞(五首) 文/李百合 (一) 秋阳灿灿高姿态,秋月幽幽萌品概. 秋雨绵绵梦幻频,秋风瑟瑟清凉再. 秋山袅袅漫深情,秋水盈盈溶博爱. 秋叶萧萧舞海天,秋波澹澹梳眉黛. (二) 溢彩斑斓伟兆 ...

  • 【大荔文苑】李冬花:​父亲的钢笔

    父亲的钢笔 文/李冬花 金头钢笔随我父亲几十个春夏秋冬.它是父亲不离不弃的一支美笔. 五十年代,父亲上师范花了两元两角钱买的心爱之笔.当时,一支笔算很贵.父亲在韦林小学当校长用,当县上记者用,当县团委 ...

  • 【大荔文化】老董和他的红把笤帚​

    老董和他的红把笤帚 文/张彤 今天下午,在同州湖培元书院看书时,碰到了一位七十多岁老人也在看书.觉得很眼熟,这不是一天在街上卖笤帚的老者么?上前打了个招呼,寒暄了几句.方知对方竟然是红把笤帚的非遗传承 ...

  • 【大荔文苑】李冬花:热爱自己就是热爱生活

    热爱自己就是热爱生活 文/李冬花 人,不要在乎自已.不要在乎名和利,更不要追求生活欲望,我想人活的就没有很累. 我是这样认为:人生在世应当净化自我,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当我们学会不依靠外界的刺激和娱 ...

  • 【大荔文苑】李冬花:园丁

    园丁 文/李冬花 教师的工作神圣而伟大.为人师表.在辛勤的校园里耕耘一生,为国家培养又红又专的未来栋梁.地位.光环是多么荣耀! 前一段,我去东七宏达养老院,我小学的班主任老师陈芝芳老人,就住养老院后边 ...

  • 【大荔文苑】李冬花:感悟时间

    感悟时间 文/李冬花 时间对谁都是公平的.时间也是残酷无情的.如何样利用生命中的分分秒秒?那就全在于自己对时间的爱惜. 时间不等人,做任何事必须和时间赛跑,因为时间是约束器,时间是需要你挑战自己.人, ...

  • 【大荔诗词】李淑慎:在柳堤

    在柳堤  文/李淑慎 青山叠嶂.云雾迷蒙 一叶秦岭 切断远方以外的目光 远方被假以想象 竹林沃野.其鹿呦呦 完全有别于此刻的宁静 一个人坐拥满天星辉 渭水生寒 百年芦苇白发苍苍 有多少空旷 就有多少良 ...

  • 【教学案例】李爱红‖教孩子写作文

    <不速之客>教学案例 迁安市第一实验小学 李爱红 大课间,我正津津有味地讲课,不知怎的,孩子们不约而同地惊呼:"老师,后面有东西!"我下意识地赶紧半蹲下身子,全身立马起 ...

  • 【大荔诗词】李淑慎:李淑慎

    在  麦   田 文/李淑慎 风,斜斜地吹 抛来万千条细密的剑 把眼角那条鱼的尾巴 刻划得更长更深 东北风 这是春天要来的节奏吗? 春天的风 怎么会如此冷冽 洁白的化肥 庄稼的牛奶 如今我要把它们均匀 ...

  • 【大荔诗词】秦金平:宣传大荔第一人 李世居老师

    宣传大荔第一人  李世居老师 文/秦金平 我们似曾相识 可又没有见过面 而是那各种体载的媒体 把我们的心 紧紧想连 从中央到地方 报纸报刊和网络 都有你的作品都有你的文章 从业余的爱好 到痴迷成就的名 ...

  • 【大荔文苑】李冬花:端午情浓粽飘香

    昔日的时候过端午节快乐时光已经离我很遥远了. 小时候过端午节,我母亲给我耳朵.鼻子下面擦擦熊黄,怕夏天睡觉了耳朵.鼻子上爬小虫子.母亲给我过节把头发梳的光光的,从家里的后院给我采下一个盛开的红石榴花, ...

  • 【大荔文苑】李冬花:班主任苗老师​

    班主任苗老师 文/李冬花 今年"五.一",我老师王天荣随他的二龙一风儿女回故乡看看.我听说恩师住同州湖"望岳楼".我就和老同学张焕侠一块去看望老师.哦,八十六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