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学艾灸:中风
中风
病症
1.中经络
风痰阻络:症见半身不遂,11歪舌强,肢体麻木或拘急,头晕目眩,苔白腻,脉弦滑。
痰热腑实:症见半身不遂,口歪舌强,口粘痰多.腹胀便秘,舌红,答黄腻,脉弦滑大。
肝阳暴亢:症见半身不遂,「1舌歪斜,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心烦口苦,舌红,芬黄.脉弦有力。
阴虚风动:症见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强,心烦难眠.或年鸣,手足拘挛,舌红少苔,脉弦细。
气虚血瘀:症见半身不遂.肢体软弱偏身麻木,手足肿胀,气短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涩。
2.中脏腑
闭证:症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紧握,大小便闭,肢体强痉。
脱证:症见突然昏仆,目合口张,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自遗,肢体软瘫,脉细弱或欲绝。
治疗
中经络
主穴:肩偶、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丰隆.昆仑解溪。
配穴:
胸满痞闷,不思饮食者加中脘、内关;
便溏、纳呆者加天枢、中脘;
语言不利者加哑门、廉泉;
口眼歪斜者加阳白、下关、地仓、颊车、内庭等。
方法:
1.温和灸:每次选用5~7穴,每穴灸20 -30分钟,1周为一
疗程。
2.艾炷灸:每次选用3~5穴,每穴灸5~10壮,艾灶如黄豆大.隔日灸1次,10天为一疗程。
3.温针灸:每次选用5~7穴.每次灸20~30分钟,日灸1次,10天为一疗程。
中脏腑
主穴:
1.闭证:百会.风池、太冲、丰隆、劳宫、足三里、人中。
2.脱证:神阙.气海、关元.命门、足三里、百会。
配穴:
抽搐甚者加合谷、阳陵泉;
尿失禁者加中极、太溪;排痰不爽者加天突;
血压高者加入迎;
虛汗不尽者加阴郄:昏睡不醒者加申脉。
方法:
1.雀啄灸:每次选穴5~6穴.每穴灸20分钟左右,日灸1次。
2.艾炷灸:每次选穴5~6穴,艾炷如黄豆大,每穴灸6壮,日灸1次。
3.温针灸:每次选穴6~8穴,每次灸20分钟.日灸1次。
4.隔盐或姜灸:将食盐炒黄待冷后填平于神阙穴上,再用艾炷灸之,壮数不限。另取4~6穴,用艾炷隔姜灸之,艾炷如黄豆大,每穴灸5~10壮,日灸I次。此法主用于脱证。
预防:以艾条温和灸双侧足三里穴.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10~20分钟,1周为-疗程,每疗程间隔3天。有中风先兆者,加灸双侧涌泉、悬钟穴。
艾灸百问百答:
灸能补肾吗?
灸关元是最佳补肾法。
附录《扁鹊心书》住世之法:
绍兴间军中步卒王超者,本太原人,后入重湖为盗,曾遇异人,授以黄白住世之法,年至九十,精彩腴润。辛卯年间,岳阳民家,多受其害,能日淫十女不衰。后被擒,临刑,监官问曰∶汝有异术,信乎?曰∶无也,唯火力耳。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炷,久久不畏寒暑,累日不饥。至今脐下一块,如火之暖。岂不闻土成砖,木成炭,千年不朽,皆火之力也。死后,刑官令剖其腹之暖处,得一块非肉非骨,凝然如石,即艾火之效耳。故《素问》云∶年四十,阳气衰,而起居乏;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六十阳气大衰,阴痿,九窍不利,上实下虚,涕泣皆出矣。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真气壮则人强,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余五十时,常灸关元五百壮,即服保命丹、延寿丹,渐至身体轻健,羡进饮食。六十三时,因忧怒,忽见死脉于左手寸部,十九动而一止,乃灸关元、命门各五百壮。五十日后,死脉不复见矣。每年常如此灸,遂得老年康健。乃为歌曰∶一年辛苦唯三百,灸取关元多,健体轻身无病患,彭寿算更如何。(先生三法实为保命之要诀,然上策人多而不肯行;中策古今痛扫,视为险途;若下策用之早而得其当,亦可十救其五。予遵行历年,不无有效、有否。效则人云偶中,否则谗谤蜂起,此非姜附之过,乃予热肠之所招也。吾徒不可以此而不前,视人之将死可救而莫之救也。)
免责声明: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内容中若涉及配方针灸等技术,仅供参考,请勿随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