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人类永恒的追求
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从某一方面来看,就是人类持续进化,一边抛弃原始的动物属性,一边发展人性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乃至对更高道德标准的追求。
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视道德修养的民族之一,最为后人所熟悉的孔孟二圣,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孟子主张仁者无敌。以二圣思想为核心的儒家伦理道德沁润了华夏民族的心灵两千多年,他们倡导的仁、义、理、智、信和忠、孝、节、义等思想主张,也被千千万万的中国人践行了几千年,今后仍将被无数的国人以及信奉中华文明的人们继续践行,这是毋庸置疑的。
发源于海洋文明的西方人重利而轻义,却同样有着自己的道德追求。自由,平等,公正,尊严,智慧,美德……这些已经被全世界文明国家写入宪法和法律的共同准则,则是西方文明送给人类的共同财富。从泰勒斯到普罗泰格拉,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再到亚里士多德,他们在前辈们“否定神性”,“重视人性”的基础上批判继承了相对人文主义,重点关注人自身的发展。将道德与理性结合,为近代以来西欧那一场思想大解放的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成为近现代文明社会形成与发展的思想理论指引。
诚然,古希腊罗马人对道德的追求更偏向于法律层面。与中国传统的道德境界“仁”和“礼”很大的区别。但是毫无疑问这两者都属于道德的一种。诚然,在许多人的第一印象中,道德与法律是有着一定对抗性的两个不同概念。但是深入研究我们就会发现道德和法律也可以互相包容彼此延伸。宽松的法律条文得到人们共同认可后,便潜移默化内化为一种道德认知。有些道德规范(如公正廉洁等美德),仅靠道德要求执行率会大打折扣,若以明确的条文规定下来,便成为了法律。
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认为:在实在法之上有一种更高的普遍适用,永恒不变,但代表正义和理性的自然法。这些永恒不变,普遍适用的东西,正代表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这毫无疑问是一种道德!道德是无形的法律,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底线是任何时候时候人人都必须遵守的,道德却永远都会有高下之分。这与个人的心性,成长经历,认知发展等因素息息相关。显然,越是道德高尚的人,越是难能可贵。
诗人但丁说:道德可以弥补智慧的不足,而智慧无法弥补道德的不足。翻遍中国五千年史书,“尚贤”“唯德”“举孝廉”,我们的老祖宗在选拔人才时,大多以道德为先,甚至韦德选才。即便是科举制度盛行的一千多年,对官员的道德考量也不曾放松。在知识普及科技发展的近现代文明社会,德才兼备仍是我们选才的唯一标准。
孟子说,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人在做,天在看,行得正,才会走的稳,才会无愧于心,才会人生通达。正所谓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时至今日,我们人类的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唯有对高尚道德的追求亘古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