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舰》月夜狂飙:1945年1月28日英德卑尔根海战始末

当历史的车轮在隆隆炮声中驶入1945年,第三帝国曾经横跨欧陆的广袤版图已经大为缩水,恰如一张从边缘点燃的纸渐渐向中心燃烧,火焰过处皆成焦灰余烬。在1945年初,德国陆军和空军在东西两面的巨大压力下不断收缩战线,力图做最后的抵抗,德国海军也竭力将散布在欧洲海岸线上的残存水面舰艇撤回相对安全的波罗的海,以保卫帝国本土,其中包括驻扎在挪威的驱逐舰部队。尽管直到战争结束德军始终控制着挪威海岸线,但德军战舰的归国之旅依然充满坎坷,随时可能遭到英军飞机和舰艇的截击。1945年1月28日凌晨,沿挪威海岸南下的3艘德军驱逐舰在皎洁的月光下迎来了一场劫难……

北域孤师

从1942年起,为了切断北极航线,德国海军将可用的大型战舰都集中到挪威北部,为了确保大舰的安全,有相当数量的驱逐舰也被调往北方水域,提供护航和协助搜索船队。由于1942年12月巴伦支海海战的失利,暴怒的希特勒要求将全部大型战舰拆毁,新任海军总司令邓尼茨抵制了这一命令,但部署在挪威的德军主力战舰仅剩“沙恩霍斯特”和“提尔皮茨”号,伴随的驱逐舰部队也陆续削减,到1943年12月只有第4驱逐舰支队的5艘舰。“沙恩霍斯特”号在1943年12月的北角海战中被击沉,“提尔皮茨”号也于1944年11月被英国皇家空军炸沉,第4驱逐舰支队在挪威的任务也接近尾声,接到返回德国的命令。Z29号驱逐舰于1944年12月先行返航,Z31、Z33、Z34、Z38号仍留在特罗姆瑟,计划在1945年1月启航归国。

■这幅彩绘表现了Z38号驱逐舰为“沙恩霍斯特”号战列舰护航防空的场面。

第4驱逐舰支队的舰只均为战时建造的1936A型驱逐舰,即纳尔维克型驱逐舰,在1942年到1943年间建成服役,舰龄较新。1936A型驱逐舰满载排水量达3750吨,主机功率70000马力,航速36节,续航力2600海里/19节。受纳尔维克海战的影响,1936A型驱逐舰强化了舰炮火力,配备5门TbtsK C/36型150毫米舰炮,最大射程可达21950米,火力堪比某些轻巡洋舰,但射速仅为7~8发/分,并不适合驱逐舰间快节奏的炮战;鱼雷武备沿用了2座四联装533毫米发射管,防空武器为4门37毫米高射炮和5~10门20毫米机关炮,另有4座深弹抛射器,可装载60枚水雷。在战争后期,1936A型驱逐舰安装了FuMO24/25型雷达,最大探测距离可达25000米。

■德国海军1936A型驱逐舰的侧视及俯视图。

Z31、Z34、Z38号驱逐舰于1945年1月25日告别特罗姆瑟,在支队司令冯·瓦根海姆海军上校带领下向南驶向纳尔维克,这也意味着德国海军驱逐舰部队在北极海域长达三年半的作战正式落幕。为了掩护支队主力行动,驻泊在纳尔维克博根峡湾的Z33号驱逐舰从1月24日开始连续数日发送假电讯,以制造第4支队仍在纳尔维克的假相,迷惑英军的侦察。英国方面通过“超级机密”侦获了德军舰队南下的迹象,并且磨刀霍霍准备半路截杀。

■1936A型驱逐舰Z39号,注意其双联装150毫米舰炮。

本土舰队

从1944年底开始,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和皇家空军海岸司令部加强了对挪威海岸的监控力度,出动飞机和舰艇攻击德军舰船和港口,打击挪威沿海的德军航运。进入1945年1月,此类行动更加频繁,比如1月11日至12日夜间,英军“诺福克”号重巡洋舰和“贝洛娜”号轻巡洋舰在埃格尔松外海截获了一支德军运输船队。1月27日, “坎帕尼亚”、“奈拉纳”和“首相”号护航航母在“贝里克”号重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护卫下由斯卡帕湾出击,前往挪威西南海域搜索并打击德军舰船。

■英国海军“贝里克”号重巡洋舰,1945年1月27日护卫3艘护航航母执行空袭任务。

就在航母编队出海后不久,本土舰队司令亨利·摩尔海军上将接到了有关德军驱逐舰行动的报告。摩尔判断德军舰队会像以往那样选择贴近挪威海岸的航线南下,借助沿海岛屿的掩护,同时还能驶入受到雷区和岸炮保护的峡湾以躲避英军舰艇的攻击。如果德舰采用近岸航线,那么将由皇家空军海岸司令部第18大队的飞机承担打击任务,它们的“英俊战士”和“蚊”式战斗轰炸机对于深入内陆峡湾猎杀德军舰船早已驾轻就熟。但是,德军舰队也可能选择在夜间从远离海岸线的开阔外海高速航行,迅速通过危险海域,对此摩尔也做了防备,指示第10巡洋舰中队指挥官弗雷德里克·达尔林普尔-汉密尔顿海军中将率领“毛里求斯”和“王冠”号轻巡洋舰出航,前往卑尔根外海巡逻。当时本土舰队没有多余的驱逐舰可供调遣,摩尔有意取消航母行动,以抽调驱逐舰加强给汉密尔顿,但最后还是决定由巡洋舰单独实施拦截。

■英军的“英俊战士”战斗机使用火箭弹攻击德国货船。

■1945年时担任本土舰队司令的摩尔上将(左)和第10巡洋舰中队指挥官汉密尔顿中将(右)。

“毛里求斯”号属于斐济级轻巡洋舰,1940年1月建成服役,满载排水量10725吨,主机功率72500马力,航速31.5节,续航力10100海里/12节,装备4座三联装152毫米舰炮,4座双联装102毫米副炮,2座533毫米三联装鱼雷发射管,舷侧装甲带厚度83毫米。“王冠”号属于改狄多级轻巡洋舰,1944年1月建成服役,满载排水量7200吨,主机功率62000马力,航速32.25节,续航力3685海里/16节,装备8门133毫米舰炮,2座533毫米三联装鱼雷发射管,舷侧装甲带厚度76毫米。“毛里求斯”号曾在远东和地中海作战,久经沙场,“王冠”号也在北极航线和诺曼底经历战火洗礼,都不乏实战经验,在火力和防护上相比德军驱逐舰占有优势,又有性能优良的雷达加持,因此汉密尔顿对于即将到来的对决还是颇有底气的。

■在大洋上破浪航行的“毛里求斯”号轻巡洋舰,摄于1942年9月在印度洋作战期间。

月色煞人

1月27日午后,“毛里求斯”和“王冠”号升火起锚,驶离斯卡帕湾锚地。汉密尔顿计划首先向东北方航行,入夜后转向东面直取卑尔根外海的预定位置,之后转向北方搜索,迎击南下的德军舰队。27日傍晚,德军驱逐舰编队在松恩峡湾以西海域被英军巡逻战斗机发现并遭到攻击,但所有炸弹都偏离了目标,没有德舰受损。冯·瓦根海姆很清楚位置已经暴露,但将至的夜幕免除了他对空袭的担忧,认为即使英军战舰马上出击赶来拦截,恐怕也是鞭长莫及。急于赶路的德国人没有选择进入附近的峡湾躲避,而是决定从沿海岛屿外侧的开阔海面高速航行,这与摩尔之前的判断正相反。然而,冯·瓦根海姆没有料到的是,两艘英军巡洋舰早在数小时前就已经出港,将在航路前方恭候他的到来。

■表现1936A型驱逐舰Z32号快速航行的彩绘,属于Z31的姊妹舰。

第4驱逐舰支队以Z31、Z34、Z38的顺序排成单纵队星夜兼程,疾速南下。当晚挪威近海出了隆冬时节少见的晴好天气,风平浪静,月朗星稀,又逢满月,能见度颇佳。1月28日0时48分,德军编队航行至乌特瓦尔灯塔西南13海里、卑尔根西北30海里处,借助明亮的月光,德军瞭望哨发现西方海平面上出现了两个舰影,距离约10海里,虽然未能辨别出身份和舰型,但冯·瓦根海姆心生不祥之感,立即发出警报,命令各舰火炮和鱼雷转向右舷,做好接敌准备。就在德国水兵玩命地转动炮口和鱼雷管时,数发照明弹在头顶的天空中点亮,炫目的白光代替月光照亮了海面,令3艘德军驱逐舰无所遁形,随后远处的夜幕中闪现出无烟火药燃烧的橙黄色火光!现在,德国人所有的疑虑和侥幸都已烟消云散,他们遭遇了英国战舰!

■1944年时的“王冠”号,为狄多级改进型,拆除了Q炮塔,133毫米主炮数量减少到8门。

■狄多级轻巡洋舰装备的双联装Mk I型133毫米舰炮,最大射程22000米。

自西而来的两艘战舰正是“毛里求斯”和“王冠”号,英国人几乎与德国人同时发现了对方。汉密尔顿命令两艘轻巡洋舰转向南方,与德舰平行航行,从左舷接敌,在发射照明弹后两舰随即以全部主炮在约18000米距离上展开齐射,火力集中在处于先导位置的德军旗舰Z31号身上。英制152毫米及133毫米舰炮射速都能达到8发/分,这意味着两艘轻巡洋舰的20门主炮在一分钟之内可以向目标倾泻160发炮弹!英军的射击十分精准,Z31很快被密集的水柱所包围,飞溅的炮弹碎片敲击着舰壳,发出刺耳恐惧的金属撞击声,迫使德军水兵四处寻找掩蔽。海水在炮弹动能和爆炸能量的驱动下,犹如暴风雨般泼洒在德军官兵身上,把他们浇个透心凉,在冰冷的空气中湿透的衣物变得格外沉重,透着刺骨的寒意。飞扬的水雾遮蔽了视线,模糊了镜头,令德国人难以瞄准目标。

■英国海军三联装Mk XXIII型152毫米舰炮,摄于“贝尔法斯特”号轻巡洋舰。

■“毛里求斯”号轻巡洋舰的152毫米主炮进行夜间射击的情景,火光映衬出舷侧的两座双联装102毫米副炮。

海战爆发伊始,德军舰队便遭到英舰凌厉炮火的压制,陷入被动。Z31尚未做出有效的反击就连连中弹,在短时间内被5~7枚152毫米炮弹命中。英军舰炮使用延时引信的半穿甲弹,穿透单薄的舱壁在内部爆炸,由内而外造成大范围的破坏。Z31的前主炮塔被直接命中,当场报销,水听操纵室、鱼雷控制站等多个舱室受损,上层建筑被炮弹破片打得千疮百孔,甲板上遍布狼藉。炮弹爆炸引发火灾,火势迅速蔓延,烈焰肆虐,浓烟弥漫,这艘驱逐舰就像是熊熊燃烧的火炬,在夜色中格外醒目。英舰的炮火给Z31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有55人阵亡,24人受伤,约占全舰人员的四分之一!幸运的是中弹位置多在水线以上,动力舱段未受影响,仍能保持高速机动,但是冯·瓦根海姆显然已经无法指挥舰队了。

■1936A型驱逐舰前部的双联装TbtsK C/36型150毫米舰炮,摄于1945年的Z39号。

逃之夭夭

在目睹了旗舰的惨况后,Z34号舰长卡尔·亨茨海军中校接替指挥,带领Z34、Z38对英舰展开反击,然而德国人的炮火缺乏准头,无一命中。Z34发起两次鱼雷攻击,试图迫使英舰改变航向,也未能取得成功。Z38也准备发射鱼雷,但烟囱突然起火,又有一条锅炉管道爆裂,只能取消攻击。在对射中Z34水线部位也被击中一弹,未造成明显损害。亨茨意识到强行突破已无可能,继续对耗下去只怕凶多吉少,为今之计只有避敌锋芒,走为上策,于是下令全体转向180度,调头北上,并向海岸靠近,寻求岸炮的支援,同时各舰施放烟幕,干扰英舰瞄准,隐蔽自身位置。在发觉德舰改变航向后,英军巡洋舰也转向北面展开追击。

■德国海军1936A型驱逐舰的2座四联装鱼雷发射管的电脑复原图。

■1936A型驱逐舰的后部150毫米主炮,呈背负式布局,摄于1945年的Z39号。

在完成转向后,Z34发起了第三次鱼雷攻击,再次被英舰成功规避。德军驱逐舰边打边撤,继续以后部主炮与英舰交火,终于有所斩获,一发炮弹击中“毛里求斯”号左舷前部的住舱甲板,未造成伤亡,数分钟后“王冠”号舰体中部的舟艇甲板也被击中,有一人阵亡,三人受伤,不过两舰的战斗力丝毫未减,对德舰持续追射。为了逃脱追杀,德军驱逐舰马力全开,冒着锅炉爆炸的危险超负荷加速,犹如脱缰野马般向北狂奔,飚出了38节的极速!相比之下,英舰的最高航速为31~32节,航速差距使得交战距离逐渐拉大,双方的炮弹也尽数落空。在近一个小时的追逐后,德军驱逐舰于凌晨2时接近阿斯珀弗峡湾入口,2时14分,德军岸炮向英舰开火,汉密尔顿深知与岸炮交手绝非明智之举,只能遗憾地放弃追击,目送德舰遁入峡湾。“毛里求斯”和“王冠”号在加速脱离岸炮射程后向斯卡帕湾返航。

■这幅画作表现了1945年1月28日“王冠”号轻巡洋舰与德军驱逐舰交火的场面。

1月28日天明后,第4驱逐舰支队继续航程,于当天抵达卑尔根,重伤的Z31入坞维修,Z34、Z38于当晚再次启航,经过三天航行后于2月1日抵达基尔。Z31在简单修理后于2月8日离开卑尔根前往挪威南部港口霍尔滕,并在那里接受大修,迟至3月15日回到格滕哈芬。断后的Z33于2月5日离开挪威北部南返,原计划与Z31会合后结伴而行,不料途中搁浅受损,又在费尔德峡湾遭到英军空袭(详见本号文章《战舰》黑色星期五:1945年2月英德费尔德峡湾海空战记),最后拖延到4月2日才抵达斯维内明德。虽然屡经磨难,第4驱逐舰支队终归还是全体返回德国。

■1945年2月9日,在费尔德峡湾遭到英军飞机空袭的Z33号驱逐舰。

1945年1月28日卑尔根外海夜战是英德海军在挪威海域的最后一次水面战斗,也是二战时期德国海军进行的倒数第二次水面交战(最后一次是1945年3月18日的利古里亚海海战),3艘德军驱逐舰重创一艘,轻创一艘,伤亡79人,2艘英军轻巡洋舰受轻伤,伤亡4人,从损伤情况看英军更胜一筹,但没有击沉任何敌舰,未能达成作战目的。英德双方对于此战的结果均不满意,摩尔对于自己没有增派驱逐舰的决定感到后悔,而后世学者认为当晚良好的能见度条件和德舰的航速优势使英军难以实现全歼对手的目标,战后担任第一海务大臣的安德鲁·坎宁安元帅评论汉密尔顿的战术选择是合理的,同时也认为英军兵力不足。德国海军认为第4驱逐舰支队的损失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在1月27日傍晚被英军飞机发现后应该选择靠近海岸航行以获得掩护。从英军炮口下劫后余生的德军驱逐舰都熬到了战争结束,沦为战胜国的战利品,Z31、Z33、Z34、Z38作为赔偿舰分别被法国、苏联、美国和英国瓜分。

■战后移交法国海军的Z31号驱逐舰,更名为“马尔索”号,服役至1958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