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与苏州地名
潘君明
今年是牛年。你可知道,苏州有不少山名、水名、街名、旅游景点名,与牛有关。以牛命名的苏州地名,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因物体形状相似而得名。
卧牛山,即常熟虞山,古名乌目山。因山体形状像一头牛,故名卧牛山。民间传说,这头神牛原在玉帝的御花园内耕耘。一年夏天,神牛想洗澡,见常熟有个湖泊,就悄悄下凡,到湖泊里洗澡。神牛洗了一回又一回,卧在湖泊里不想起来了。王母娘娘知道后心想:你不给我耕地干活,却偷偷下凡去洗澡,既然这样,我就让你洗个痛快吧。于是,她拔下头上的一根金簪,对准神牛一指,神牛就此化为一座山,卧在那里不能起来了。这山的西边是牛头,中间山峰是牛背,北边坡地是牛尾。如今仔细一看,还真像呢。当地百姓至今仍有叫它“卧牛山”的。
牛舌滩,位于昆山市周庄镇北港口,是一段三十米多长的岸滩。传说这里江阔水急,过往船只常有翻船之险。沈万三慷慨出资造桥,在动工造桥时,从江面上开来十艘运送皇粮的官船,船上的官员想:一旦造了桥,送皇粮的官船经过这里,必定要落篷,多了一番手脚,要耽误运送时间。于是向皇上奏报,皇帝下一道圣旨:凡是皇粮船要经过的河道,一律不允许造桥。圣旨传到周庄,地方官员慌了手脚,只得停工。桥未造成,留下一条狭长的岸滩,像牛舌伸在那里,所以叫“牛舌滩”。
牛角浜:位于苏州古城内观前街玄妙观东侧,原为一条小河浜,有点弯曲,形状像牛角,故名。清同治十三年(1656),由玄妙观道士施道渊填没河浜,形成平地后造屋成弄,弄名就叫牛角浜。
二是因设立政府机构而得名。
古代,牛是农民耕田种地唯一的动力,称为“耕稼之本”。因此,官府禁止私自宰杀耕牛,并专门设立机构,凡是要宰杀的牛,要报官府审查批准,由此也产生了一些地名。
牛衙弄,位于苏州古城内潘儒巷东段。清代,此处设有管理耕牛的机构,俗称牛衙门,巷名由此而得。现已并入潘儒巷19号。
牛衙场,位于苏州古城内河沿街中段东侧,西至东角墙,东出河沿街,也是从前管理耕牛的衙门所在之处。
朱牙场,位于苏州古城内石塘桥弄内,中大营门至石塘桥弄。牙、衙同音,牙,民国《吴县志》云:“疑牛衙场之讹。”此处也有管理耕牛的衙门,故有此名。
三是因停放牛车而得名。
牛既是农村耕田的主力,也是运输的主要动力。尤其在南方,以牛车为多。苏州古城内有两条弄名与此有关。
牛车弄,位于苏州古城内干将西路东段南侧,北起干将西路,南至东美巷。此弄距仓米巷不远。仓米巷为储存粮食的仓库。
宋时此处建有归仁仓、报功仓,专门储存粮食。各地运送粮食的牛车送达仓库后,牛车便停在这里歇息,弄名由此而得。另一说此处是出售桔槔、水车处,水车用牛引,称牛车,故有此名。
丑弄,位于苏州古城娄门内,南出潘儒巷,北接混堂弄。丑为十二生肖之一,是牛的代称。明清时期,潘儒巷东段有丰备义仓,平房三百余间,用以积谷屯粮。牛车送粮入仓后,停此休息,为避免与牛车弄重复,故名丑弄。另一说,此处或是养牛之处。
四是因神话传说而得名。
黄姑村,位于太仓市城厢镇南郊黄姑塘边。我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的“牛郎织女”传说即产生于此。黄姑,即牵牛星。相传牛郎诞生于此。宋《吴郡志》记载:“黄姑庙在昆山县东二三十里(今属太仓),地名黄姑,父老相传尝有牵牛织女星精降焉。”就是说,牛郎织女逃到了人间,就在这里住下。为此,村上建有黄姑庙,内供奉着牛郎织女的神像。后来有人认为,牛郎织女应是分开的,不能供在一庙,遂在河东另建一庙,名织女庙。那里的塘名、村名,桥名,均称“黄姑”。至今那里仍有黄姑庙。
牛头泾,位于昆山市花桥镇蓬朗地区。牛郎所养之牛,通人语。传说织女被王母娘娘带上天之后,牛郎很思念。牛对牛郎说,可将我的皮剥下来,你披在身上可以上天。后牛死于河边,头颈搁在河岸,那条河即称牛头颈,日久天长,便称牛头泾了。
牛角坞,现称上金湾,位于吴中区越溪街道七子山南,整体形状像只牛角,故称牛角坞。传说牛郎织女被王母娘娘分离后,喜鹊很同情他们,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成千上万只喜鹊在银河上搭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叫太上老君炼出忘情丹,逼牛郎织女吞下,两人果然忘情,对面也不认识了。王母娘娘衣袖一拂,两人从天上飘落到凡间,牛郎落在城皇山,织女落在张家山。一对恩爱夫妻,如今相峙对望。这地方的青年男女爱唱情歌,城皇山上的牛郎和张家山上的织女听得多了,慢慢地心就活了,原来尘封的记忆苏醒了,认出了对方。一天晚上,在月光照耀下,牛郎和织女相互凝望,望着望着,情不自禁朝对方走去,两人脚下的山也在移动,眼看两座山就快碰到一起了,南太湖一条渔船上有个妇女,目睹这一情景,脱口喊了声“哎哟”,牛郎织女一惊,倒退了几步,两座山也一齐往后退,所以不曾碰头。牛郎怀揣一把牛角梳,打算送给织女的,慌里慌张倒退时,牛角梳掉下来,卡在两个山嘴处,所以这里就叫牛角坞。
牛眠石,位于吴中区木渎灵岩山西施洞前面。大石形状像头牛的脊梁卧在地上,故名。传说有年秋天,灵岩山脚下的农民准备开镰割稻时,突然发现每天早晨总有一大片成熟的谷子不知被什么东西吃掉了,而且还把周围的田踏得一塌糊涂。山脚下有个采石的小伙子,他观察发现有很多很大的脚印。这天夜里,小伙子带了开山凿石的工具,爬到一棵高大的枫树上,等到下半夜,只见半山腰里有一团黄闪闪的东西在移动,在稻田里停了下来,原是一头大石牛。石牛到田里大咬大嚼起来,小伙子从腰间拔出铁锤,瞄准石牛抛过去。由于心急慌忙,铁锤抛在石牛的角上,碰得火星四溅。石牛大吼一声,回头就逃。小伙子从树上跳下来,拾起铁锤就追。追到石牛身边,石牛沉下去了。小伙子骑在牛背上,一手拿凿子,一手举铁锤,朝牛背上敲打起来,石牛慢慢地不动了,只剩下一道背脊露在地面,石牛最终被制服了。现在灵岩山西施洞前的空地上,依然能看到一块和牛背十分相像的大山石,这就是牛眠石。
白牛冢,原在盘门瑞光禅院内,现已不见踪迹。据传,当年修建瑞光塔时,市民踊跃参与,在忙忙碌碌的人流中,有一头白牛也在默默地帮忙,十分勤劳。人们都说是造佛塔感动了它,称之“白牛助役”。修建完工时,白牛因劳累过度,死于工地。人们将它葬在寺内,称为白牛冢。现在的瑞光塔边上,雕刻了一头白牛,还原了当时的传说,吸引不少游人摄影留念。
五是用俗语塑造艺术品而得名。
狮子林出口处的一个小庭园内,有一个牛吃蟹的艺术品引人注目。牛吃蟹是苏州俗语,意思是不谙其事,胡闹乱来,也是自谦之词。如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不能胜任某项工作,却硬是要叫他去做,就称“牛吃蟹”。自己虽然能做这一工作,为了自谦,就说:那只能“牛吃蟹”了。至于狮子林为啥要堆砌这一湖石艺术品,据说园主是为了警告后辈,世间有许多事情,不要太为难自己,不要贪心,不要刻意强求,要顺其自然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