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妙香:京剧小生不一定都用小嗓
在京剧传统剧目里, 小生又和旦角常在一起配戏。早年旦角都是男演员扮演, 为了模仿女声, 所以用假嗓(即小嗓) 唱念。在旦角的影响下, 并且为了和老生区别开, 小生唱时也使假嗓了, 不过要比旦角宽, 有时掺用大嗓。
萧长华老先生说: “在皮黄戏逐渐形成以及在它开始盛行的时候, 小生的唱腔中本有一种称为'龙调’的唱腔。这种腔是用宽嗓(指落音很宽) 唱的, 腔调比较接近老生的腔, 声调异常高亢, 有些类似今天'娃娃生’的唱法。这种'龙调’, 多半用于武小生的角色, ……文小生就不用'龙调’。可能是因为要表现这些人物的儒雅、文静, 所以就用尖嗓与宽嗓混合的唱法, 这和现在的小生唱法有些相似。”
过去京剧小生使小嗓唱, 主要是为了表现古代人物、适应演出条件逐步形成的,今天我们的现代戏, 表现的是新时代的新人物, 那些让高山低头、让河水让路的劳动人民, 那些让敌人丧胆的战斗英雄, 再用小嗓来唱, 无论如何是不合适的了。
不要说演现代戏, 就是在过去我们演过的时装戏里, 也遇到过这问题。记得1915年, 我和梅兰芳同志排演时装新戏《一缕麻》时, 我的老师朱素云先生饰傻姑爷, 唱的时侯就使大嗓。他说: “既然穿的是时装,说的是普通话,要是再使小嗓唱, 可就不相称了。”今天, 如何塑造现代青年的形象, 刻划人物的性格, 可以采用的手段很多。倘若死抱着“我是小生”, 还继续唱小嗓, 岂不是费力不讨好, 我的意见是: 京剧演现代戏, 原工小生的演员, 使小嗓的唱法,必须改变。还有人问, 反派小生角色, 可不可以唱小嗓。我看, 除了演的是话剧《日出》里胡四那类的角色外, 都不必唱小嗓。
因为反派角色, 主要演得叫人恨才行, 张嘴一唱观众就笑, 舞台效果也要受影响的。至于老戏中的小生怎么唱, 我的意见是目前不妨大嗓小嗓都用, 可根据具体的戏、具体的角色来选择。例如: 老戏《十三妹》的安公子, 唱小嗓就比唱大嗓能表现人物性格;《岳家庄》的岳云, 也可仍用小嗓; 而《借赵云》的赵云, 《镇潭州》的杨再兴,就可以改唱大嗓。唱小嗓, 声音也一定要力求宽亮刚劲。又窄又尖, 唱什么也不恰当。
来源:戏剧报196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