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心理学之483:子随母姓有何隐患,慎重选择方为上策。/认知治疗

                   基本技术
认知自控法:指导或教会病人在焦虑紧张或恐惧时,对自己讲SWAP。
S(stop)停下来。
W(wait):等一下。
A(absorb):专心注意。
P(proceed):与周围环境以及感到比较舒服后,再慢慢向前继续。
                 治疗的基本过程
明确靶目标。检查靶目标与自己观念的一致性。
评估有关境遇、个人情感表现和可能出现的后果。
考虑可能的各种含义及作用,并选择最佳可能。
行为活动。评估活动的效果。
确定或修正认知过程和目标。

                 今日精选案例分析
今日全球确诊病例共计3641847例,死亡257736例。境外输入1678例,现存无症状感染者903例。
子随母姓古已有之,以前上门女婿的家庭,子女随母姓是必须的,与其说是随母姓,不如说是随祖父姓氏。
唯有如此方继承家业,能够续家谱,入祖坟,进祠堂。以解百善孝为先,无后为大的烦恼。
随着新中国妇女地位的不断提高,男权思想渐弱。子随母姓成为一种家庭地位的象征,得到了少数女性的青睐,
对于独生子女一代来说,女性的心理地位,真正达到了与男性平等的程度。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二胎家庭面临许多问题和矛盾需要解决,其中之一就是孩子的姓氏问题。
虽然子随母姓符合法律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但真的要具体实施,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夫妻关系融洽牢固,很少发生争执和矛盾,子随母姓可能就不是大问题。此举对整个家庭关系和孩子成长的影响是难以避免的。
如果夫妻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最好还是按照风俗习惯,子随父姓为好。
如果处理不当,不仅影响夫妻感情,而且今后一旦发生矛盾和思想观念冲突,就会成为一个导火索。
在非独家庭中,一个孩子随母姓,一个孩子随父姓,看似公平合理,实则可能在孩子之间产生隔阂。
因为在外人看来,不同姓的孩子,一般不是同一个父母。这种看法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状态。
夫妻关系的融合度,是决定能否实行子随母姓的决定因素。否则就可能诱发和加重家庭矛盾,引发新的冲突。
长辈对孩子随谁姓大都比较在乎。决定孩子姓氏前,一定要征询长辈的意见,应该听取和尊重长辈的建议。一意孤行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子随母姓虽然并非个案,但毕竟还是极少数。绝大多数家庭并不接受子随母姓,尤其是独生子女或长子女,更是如此。
有人说,姓氏与继承权有关,其实是一种误解。无论姓氏如何变更,法定继承权都不会发生变化。
从本质上讲,姓名只是一个人的代号而已,大家都不必过于计较。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还是以尊重传统习惯为首选。
近年来,续家谱、修祠堂等行为普遍存在,说明传统思想仍然根深蒂,加之Y染色体性别基因的生物学作用,子随父姓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会是社会的主流意识。
如果女性或家人,有意让子女随母姓,必须在婚前予以说明,并达成一致意见。否则等有了子女再谈姓氏问题,难免造成诸多矛盾。
家庭幸福美满永远是第一位的,记住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前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