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苏的诗和远方——《苏苏诗选》序

与苏苏相识是在今年的一个春日,与她同来的是我的两位文学老友,所以准确地说应该是两友携苏苏来访。一番介绍寒暄之后,有些腼腆的苏苏竟然直奔主题了:她要出一本自己的诗集,不仅希望我能帮她出版,而且最好能为这本集子写个序——按后来的结果看,不是最好,而是一定要我作序了。因为在我左右推辞后,苏苏反而更加坚定地说:我不找别人,就是您了。那份虔诚和信任让人不忍拒绝。

其实,前面的推辞并非出于谦虚:于诗,我真的不是行家;况且,现在的诗坛乱象丛生,哪里有个定向?

好在苏苏其人其诗都有不寻常处,这便有得说了。

在此之前,我从未在媒体上见过苏苏的名字,自然也便从未读过她的诗作。苏苏说她几乎从未给报刊投稿,报纸上偶尔发过几首,也是文友老师推荐过去的,可惜还被我漏读了。按一般的规律,一个诗人写久了,发表多了,才有了出书的念头和结果。但苏苏却反其道而行之。

苏苏的本业是与数字打交道,业余却偏偏喜好文字诗行,十多年间竟写出了几百首诗。苏苏创作这些诗的时候并未想到要发表,更不会想到日后要辑集出版。苏苏就是喜欢用这种形式记述不同时期的情感和心境。“生活中不仅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现在非常时髦的经典,在苏苏那里早就被潜移默化地践行了。那么后来苏苏怎么就想起要出版那些诗了呢?苏苏说:是为了留作永恒的纪念吧。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我是要告诉别人,当然主要是告诉自己和诗——于诗,我曾经来过。

那么,苏苏的远方呢?我不知道苏苏都去过哪些地方,但我知道她的远方一定是离家并不远的一处北方名胜——上方山。苏苏说十年来她去了上方山七十次。苏苏喜欢爬山,但她每年几次重复地爬同一座山,这其中就一定是另有原因了。上方山的险峻与灵秀是早有盛名的,佛业鼎盛时这里曾有72座大小寺庙,如此密集的呈现,可想当年香火旺盛的景象。虽然后来陆续衰败了,但在残垣断壁里,在被香火熏陶过的山林间,一定残存了许多佛的信息。十年前,我曾有幸夜宿上方山,无眠半夜,感受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宁静:就那么静静地盘坐在床上,没有烦恼,没有恐惧,甚至也没有思想,好像无师自通地进入了禅定的境界。后来总想寻机再去,可惜俗务缠身,只有常存向往了。我想,苏苏的常往,一定是为了感受那满山的禅意。

因为我在苏苏的许多诗里发现了这种禅意的表达。

曾经渴望过命运的波澜

金戈铁马后才知道

禅意般淡定

才是最曼妙的画卷

——《圆圈》

飞雪中行走寺院

合十拘礼向佛堂

几许心念在怀

却没有启齿的欲望

—— 《烟雨旧章》

有了这团浓厚的禅意,便注定了苏苏的诗具有不俗的品质。至于如何表述它们,全在于苏苏信手拈来。苏苏喜欢无拘无束的表达,不希望被形式束缚,所以她的诗句长短不一,古今并用。不同于一般新诗的形式,苏苏的诗句甚至有不少宋词元曲的踪迹。

季节不可留

转眼即沧桑

烟霭如笺

模糊了一段旧章

—— 《烟雨旧章》

任思想把自己拖向远方

任凭一纸须臾繁华落

对天咏诗句

心怀诗与佛

——《回望秋色》

诗言志。说到底,诗歌是要有内容的。有内容而又能得读者喜欢的诗便是好诗。也许苏苏从来不曾想到过这个层面。她只管不断地写自己喜欢的诗,一如她一次次地去爬自己心仪的山。

心中有独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多好!

苏苏简介:苏金香,笔名苏苏,1969年5月出生于北京市房山区。1991年考入北京市农业管理干部学院(现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毕业后就职于北京房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从事财务会计工作。从高中起开始喜欢诗歌,至今已在区内外媒体上多次发表作品。系房山区作家协会会员,房山区诗歌学会会员。

公众号编辑部

顾    问:凸   凹       颖  川

主    编:刘泽林

副主编:刘剑新       陈玉泉

编    辑:张   烨       釗  琋

联系电话:18500811738  陈玉泉

投稿邮箱:ydwhtg@163.com

请您点击标题下方蓝字“燕鼎文化”或长按二维码

关注燕鼎文化公众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