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朱棣率军北征,招降乃儿不花,朱元璋称赞:清沙漠者,燕王也

明朝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正月,朱元璋令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兵分两路,率军北征,讨伐北元丞相咬住、太尉乃儿不花等人。

同时,朱元璋任命颖国公为征虏前将军、南雄侯赵庸为左副将军、怀远侯曹兴为右副将军,令他们前往北平训练兵马,听从燕王朱棣的节制。

因为先前已派定远侯王弼去山西练兵,所以令王弼听从晋王朱棡的节制。

二月,朱元璋派人把一份有关北方军情的敕谕送给晋王、燕王。

“大军负戴且重,追袭甚劳。今降臣尝与彼同仕大官,已使在彼,而晃忽儿又能辞说,由是其众二心,欲南向者多,北向者少。且将粮饷运至上都及口温集于各程,然后再俟人来,知其所在,一举而中矣。”(《明太祖实录》)

可见,朱元璋对此次北征十分在意,他希望自己的两个儿子能大获全胜。这是朱元璋分封的藩王第一次领兵出征,不仅是对晋王、燕王的考验,也关系着朱元璋封王戍边的目的能否实现。

不过,朱元璋似乎有些偏心,为了给晋王鼓舞士气,派人运送一百万锭宝钞给晋王,却没有给燕王。

可是,没想到晋王朱棡没能在草原大漠找到对手,最后无功而返,毫无收获。

三月初二,燕王朱棣率领傅友德等人出发,出了古北口后,面对空旷的沙丘荒原,他们面临着与晋王同样的难题,敌人藏身何处?

朱棣没有盲目进兵,他把诸将召集在一起,商量接下来的计划,指出此次出征的难点:元军没有城池,居无定所,找不到敌人的藏身之处,难以成功。

朱棣最终和诸将商定,找到敌人踪迹后,再出动大军,于是派侦察骑兵四处寻找元军踪迹。

不久,朱棣收到消息,乃儿不花等人屯驻在迤都。

找到了敌人的确切位置后,朱棣立即挥师前进。

孰料天公不作美,下起了漫天大雪,诸将建议等雪停后再进军,朱棣并不认同,他说:天降大雪,敌人必然想不到我军来袭,应趁着下雪加速行进。

天降大雪,虽不利于行军,可对手的警惕性也必然大大降低,出其不意,方能克敌制胜。

朱棣率军抵达迤都,在与元军营帐相隔一沙碛的地方停下来,元军此时尚未察觉。

虽然以重兵压境,朱棣并未马上下令突袭,而是派指挥观童前去招降,而自己率军紧随其后,进逼元军营帐。

观童与乃儿不花是故交,二人见面后,相拥而泣。

正在此时,朱棣率军突然到达,元军大惊,乃儿不花上马想逃,观童拦住他,对他说出朱棣的招降之意。

乃儿不花大势已去,只得投降,观童带他去见朱棣。

朱棣对乃儿不花以礼相待,设宴款待,让乃尔不花酒足饭饱后离去。

乃尔不花的部众、家人见乃尔不花安全回来,放下心来,不再想逃跑,乃儿不花自己也很受感动,于是率部众归降。

朱元璋收到朱棣的捷报后,让户部派人送去一百万锭,朱棣把赏赐都分给了出征的将士。

朱元璋高兴地对群臣说:清沙漠者,燕王也,朕无北顾之忧矣。

燕王朱棣从此在众兄弟中崭露头角,逐渐成长为父亲可以倚重的重要力量,此时朱棣三十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