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春茶笔记第10篇】菜茶为什么不能做银针?

《1》

前几天,有个茶友来给菜茶鸣不平。

他说,菜茶是这片茶山上最早的茶树品种,是太姥山茶园的原住民,为什么 它要被淘汰呢?仅仅因为它的产量不高吗?

言下之意,你们这帮贪图产量而不注重品质的后代,放弃了这么好的传统物种。

确实,菜茶是最早的白茶。

在白茶成为大宋朝一哥的那些年,是菜茶在鼎力支撑着。

要说起白茶曾经的辉煌,菜茶们功不可没。

然而,在现世,菜茶却不再具有风光的本钱了。

它其实并没有被淘汰,它还在,只是属于它的市场份额在萎缩罢了。

现如今白茶的四大品类里,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都不产自菜茶树们。唯有贡眉,才是由菜茶树所出。

为何曾经辉煌一时,风头无两的菜茶,会沦落至此呢?

究其原因,还是时移则事易,花无百日红罢了。

《2》

白毫银针,是顶级的白茶。

白茶之王是也。

为何,菜茶不产银针呢?

那是由菜茶的生长特征,决定的。

今天在茶山上,我专门寻找了零星的几株自然繁殖的菜茶,也就是有性繁殖的菜茶。

这些菜茶,是天然生出的,由鸟儿衔走了菜茶的种子,遗落在某处,而破壳生长出来的。

也有可能,是被风把菜茶的种子吹落到了这块土壤里,正好天时地利,于是种子破壳,生根发芽长出来的。

总之,它们并不是人工种植的。

这种繁殖方式,跟宋徽宗在《大观茶论》里写的,一模一样。

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生出,盖非人力所可致

可见在大宋朝被皇帝珍爱的白茶,便是今天的菜茶。

这些菜茶的孙子辈们,它们仍然很好地保持着自己祖先的基因特征——植株小小,叶片很小,芽头,更小。

确实就像宋朝的文献里记载的那样,芽头和叶片合起来,特别像鸟儿的喙与舌——雀舌。

请注意,是芽头和叶片合起来,像是鸟儿的嘴和舌头。

鸟儿的嘴和舌,已经特别细小了。

而菜茶的芽头和嫩叶合起来,才能构成鸟儿的嘴和舌,可见,菜茶芽头之小,之幼嫩。

之不堪一采。

又如何,做得白毫银针呢?

《3》

我有专门对比过菜茶的芽头与大白大毫茶的芽头。

菜茶的芽头,细,短,瘦,小,最关键的是,白毫薄而少。

而大白大毫茶的芽头,粗,壮,长,肥,硬挺,身上白毫又多又厚又密实,像一件防水衣似的。

见过浮在水面上的天鹅那层厚厚的绒毛,便可以想象得出,大白大毫茶芽头身上的白毫,能有多厚实,多顺滑,多防水。

回过头来细想,白毫银针,这四个字,其实是很形象的。

白毫,是指芽头的外观上的颜色特征和形象特征。

银针,是指芽头的外观特征。

白毫银针四个字,有颜色,有形状,特别形象地就把白茶芽头的外形,给具象地表达出来了。

看过这四个字的人,脑海中,自然会浮现出一副白毫银针的画面来。

可以说,白毫银针这四个字,是特别有画面感的。

与它的外形,是特别贴切的。

然而,若是把菜茶的芽头,放到白毫银针这个形象里,大家必然会发现,不太合适。

就像一个小人儿,穿了一双靴子,把自己都套进去了。

菜茶的芽头,跟白毫银针这四个字,完全不搭。它既不白,毫也不多,银针就更不像了。

由此可知,白毫银针这四个字,是专门为大白与大毫茶的芽头所设立的。

而菜茶的芽头,还是唤它“雀舌”更贴切一些。

《4》

另外,菜茶的生长发育,与大白大毫并不同时段。

甚至,不同日照与树龄的菜茶,它们的生长发育时间节点,也大大不同。

村姑陈细细观察过,生长在同一平方米范围内的菜茶,日晒的角度与时长,完全是一致的。但它们的发育时间,却完全不相同。

左上的那株,在3月16日的时候,是可以摘一芽二叶的。

而右下的那株,却只冒出了短短小小的芽头。

而右上的那株,可以采像雀舌一样的一芽一叶茶青。

在这么小的范围之内,四株茶树便生成了三种样貌,可以采摘三种不同等级的茶青,可以想见,如果这是一片更加广阔的菜茶园子的话,那这片菜茶的生长发育时间段,还会更加多样,更加多元,更加参差不齐。

这样的茶园,叫人如何采摘呢?

若是用菜茶采摘白毫银针的话,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今天来采,把长了芽头的茶采走,留下那些长成叶片的茶青不采。

明天再来,把另外一些长了芽头的茶青采走,同样留下长成叶片的茶青不采。

后天,仍然如此.....

这样的结果就是,可能这一片茶园,一个月采下来,还采不到十斤茶青!

这产量,这人工成本,这茶得卖到多少钱一斤才能回本?

还不提这茶的加工难度——每天采一两斤茶青,不成批,没有量,加工起来难度很大的,极有可能每天的青做出来味道都不一样!

又不可能每天茶单独卖,只能拼起来,但拼起来,晴天雨天都放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银针大拼盘,那味道,难以形容。

这样,只怕会砸了白毫银针这白茶之王的牌子吧。

《5》

白毫银针,要的是这股毫香蜜韵。

而菜茶,芽头小,白毫薄,毫香,自然不如大白大毫来得浓郁,厚实。

白毫银针的汤感,淳和稠滑浆感丰沛,而菜茶,芽小且层数少,汤水不够稠与厚。

它虽然也有自己独到的妙处,独特的风味,但相比大白大毫家的芽头,就像一个幼齿的女子,少了那股成熟的风韵。

天山童姥,哪有李秋水那么风情万种?

于是,菜茶少有人采了做银针,因为其毫香与汤水,也因为其发育参差不齐,难分等级。

统一采了,叫做小土茶,把芽头与叶片混采在一起,形如雀舌,倒是别有一番风味。

那种千年老品种传承下来的风韵,便在这一芽两叶的嫩梢当中了。

(想了解更多关于茶叶的知识,也可以搜索关注视频号“小陈茶事”)

看完这篇文章

您或许还对这些内容感兴趣 #

点击下面文字即可阅读

2021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陆续播报中

……

第9篇:寂寞空庭春欲晚,方大师今年不开门

第8篇:阳光灿烂的日子,适合采白毫银针

第7篇:今年茶季特别冷,没带取暖器不敢上茶山

第6篇:福鼎日渐兴起的广告牌文化

第5篇:见见茶山上久违的朋友们

第4篇:春茶季的主角究竟是谁?

第3篇:那些在茶农家里玩游戏到天黑的寻茶掌柜们

第2篇:抛荒白茶的采摘盛宴

第1篇:春茶开采,太姥山送给女神节最好的礼物

……

2020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

完结篇:这一年,太姥山的改变

第36篇:今年白茶总体产量如何?

第35篇:水润万物,雨生百谷,谷雨茶归来

第34篇:太姥山高山茶园的鸟语花香,不想下山了

第33篇:天气对今年白茶的品质有什么影响?

第32篇:春茶季,村姑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

第31篇:春茶季,我犯了一种病,看到白茶就想采

第30篇:直播选茶,一天试了30多款毛茶!

第29篇:在茶园写稿是种什么感受?

第28篇:亲民冠军春寿眉来啦

第27篇:没有烘干的白茶有什么特征?

第26篇:太姥山版《石头记》

第25篇:春茶季的一天(内含彩蛋故事)

第24篇:今年春白茶品质有哪些变化?

第23篇:茶农的鸟枪换炮

第22篇:白茶里的花香,来自茶园边上的野花吗?

第21篇:那明星般的清明白牡丹

第20篇:疯狂的古树茶

第19篇:几张图教你分清白牡丹的等级

第18篇:特级、一级、二级白牡丹的区别

第17篇:为什么白牡丹比牡丹王更招人喜爱

第16篇:下雨天,试毛茶正当时

第15篇:白毫银针进入尾期,白牡丹正式出场

第14篇:春茶季,茶山上的那些过客们

第13篇:春茶季,太姥山高山上的雾

第12篇:捉急,春白茶还在采就急着催上市

第11篇:缘何牡丹王成为新茶友的挚爱

第10篇:半山已经采牡丹王,山顶还在采银针

第9篇:茶农们的笑脸

第8篇:茶界出名的套路

第7篇:福鼎茶农的未来之路

第6篇:春茶季伊始,茶农一天赚多少钱?

第5篇:白毫银针里的中庸之道

第4篇:试毛茶是一场与饥饿的战斗

第3篇:日光萎凋了两天的毛茶白毫银针什么滋味?

第2篇:白茶里头采的都是米针么?非也!

第1篇:喜大普奔,太姥山的白茶开始少量采摘了!

……

「喜欢文章就点个赞」
作者  | 村姑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