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能养人,但你够吗?

原创王志强 当归中医学堂 昨天

《黄帝内经·素问》中说到:“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

由此,足见血对于人的健康有多么的重要了。人的脏腑、组织、肢体的各种功能是否正常,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取决于你的血是否旺盛。那么,问题来了!

你的血够吗?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绝大多数人会说我够了,我不贫血,刚查过。
不过,中医会告诉你不贫血未必不血虚。想知道为什么吗?今天咱们就聊聊关于血的那些事儿吧~
血的作用
血的作用大致有两个,即濡养和化神。
通俗地说,血的濡养功能就是说人的各种功能的正常运转都需要先有血的滋养才能正常完成。
你想想,你身上哪儿哪儿都需要血啊,所以,这就是血的濡养功能。
那什么是化神呢?你以为人的精神活动就不需要血了么?正如上面《内经》里说的,“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
说明人的精神活动也需要血液的滋养,这个血滋养脏腑,最终完成人的精神活动的过程即是由血化神的过程。
通俗地讲,人在血气充足时,就会精神充沛,神志清晰,感觉灵敏,思维敏捷。
反之,如果因为诸多因素导致血液亏耗过多,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情志方面的问题,比如精神疲惫,健忘,失眠,多梦,烦躁,惊悸,甚至严重的还可能神志恍惚、谵妄、昏迷。
什么是血虚

通常我们会认为扎个指血,化验一下,红细胞不低就算是不贫血了,不贫血也就不血虚了。实际这里面有个问题往往被大多数人给忽略了。

扎指血或抽静脉血得到的那几滴血所检查出来的结果是仅限于你当时状态的血液成份的比例来说的,而你整体的血量是否足够你的脏腑所用就未必了。

所以,中医把血虚分两种情况来看,即因外伤、疾病等失血过多或消耗过多导致的贫血状态,这种状态通常可以被血常规检查出来。

而另外一种情况则是全身或局部的血量不足造成的问题,这也是血虚。

血虚的判断

血能濡养脏腑、肌肤、四肢及各个组织、经络。所以,当你的血不足时,会有很多外在的表现,通过这些表现就可以准确判断是否血虚了。

  • 血虚气也虚,故血虚多伴有气虚症状,如神疲乏力,总是精力不够,浑身乏力;

  • 血虚则面部肌肤得不到滋养,而出现面色淡白或萎黄;

  • 血虚则舌头、嘴唇都是缺血的颜色,即淡白无华,不像常人那么红润;

  • 血虚者四肢也得不到滋养,会爪甲色淡白而无华,你的手指甲颜色苍白,且没有光泽,那也是血虚了;

  • 血虚则头脑得不到濡养,会头目眩晕;

  • 血虚则心脏得不到充足的滋养,会出现心悸不宁;

  • 血虚则神失所养,则会失眠、健忘;

  • 视力不佳,两目干涩、视物昏花、手足麻木、关节筋脉拘挛,女性则月经量小后错,甚则闭经,则为肝血不足;

  • 惊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则为心血不足。想必不少人有过刚入睡就被突然无故惊醒的经历吧?那就叫惊悸;

  • 最后,血虚的金指标,当你血不足时,你的脉搏是不能被充满的,所以脉摸上去很细,细如丝线,摸摸精力好的人,再摸摸有以上症状者的脉,你就知道什么是细脉了。

血虚的调养

首先,有明显慢性疾病或重大疾病、外伤而导致的血虚不再我们的讨论行列之内。

对于没有明显的慢性病,而又血虚,面色不佳、精力不足的亚健康群体来说应注意:

  • 规律睡眠,早睡,不熬夜,少思虑,减少精气的消耗;

  • 规律饮食,注意保护脾胃,不吃对脾胃有害的食品(辛辣、咖啡、浓茶、酒、冷饮),不做对脾胃有害的事情(暴食暴饮、饮食不规律、情绪不稳);

  • 节欲保精,恬淡处事。这是保护肾气不过度亏耗的有效方法,你的精气往往就是在过度的房事、过度的争斗纠结中被暗耗的。血虚了,就安静点吧。

补血的食物

前面说了,血不足往往同时伴随气不足,气血是相生的。所以,在饮食的调养上,除了吃填补精血的肉类、鸡蛋之外,还应该注意吃些有益脾胃的东西和健脾益气的东西。

有补血作用的食品
胡萝卜、葡萄、龙眼(桂圆)、荔枝、花生、牛肉、羊肉、乌贼鱼、带鱼、动物肝脏、黑芝麻、黑豆、牛奶、枸杞、鸡蛋、核桃等。
有补气健脾胃作用的食品
西红柿、大枣、黄芪、鸡胗、党参、太子参、山药、莲子、蘑菇、木耳、银耳、山楂、大麦芽等。

以上或为补血,或为益肾,或为益气,或化滞消积,当你吃不容易消化的肉类的时候,别忘了加入些帮助消化的山楂、麦芽。

有滋养的食物,有正常的消化和吸收,才能真正达到补血生血的目的。

而单纯的补充铁剂,多数会因为消化不良而引起恶心、腹胀等情况。根据自己的情况,各种方法灵活应用才是最具个性化的补血方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