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战:群雄讨董(1)最难下笔的时代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进入中国几千年古代史中,堪称最难写的一个系列。

我们要和一部脍炙人口的伟大小说打擂台。

它虽然三分真七分假,但它伟大到了让后人们以为那些艺术的加工就是真实的历史。

这部小说大家都知道,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

没有这部小说,这段历史不会有今天的这个知名度与历史地位,提到关老爷和诸葛丞相,基本上别说东南亚地区的传播范围了,放在全世界范围内都能挤进东方古代名人榜的前几名。

说到成为世界范围内的跨国界、跨文化、跨年代的牛人其实非常少,因为他的要求是在太高,你得够鲜明,腕够大,有剧情,多反转,无限正能量,最好再惨点。

这是跨越历史长河广泛传播的几大要素。

古往今来最大能量的前三名是宗教教主,释迦牟尼,耶稣,默罕默德,这三位铁打不动,然后呢?

然后的其实就很难进行排名了,各自占据高大领域,都是平级老干部。

提到西方,你脑子第一时间可能都会想起来凯撒,拿破仑,达芬奇,牛顿,爱因斯坦。

提到东方,同样,印入外国人脑海里的,也就会是孔子,老子,秦始皇,成吉思汗,关公,诸葛亮,这少数几个人。

上述的这些人名,全都代表着千年传承下来文化浓缩的烙印与符号。

比如凯撒,拿破仑是西方人的功业担当,每人都有人性中的毛病,但又都充满英雄之美;

达芬奇是艺术担当,我们的搞笑教科书说人家小时候神经病般没完没了的画鸡蛋,不知道这种杜撰出来的“刻意练习法”误导了多少家长和孩子;

牛顿、爱因斯坦则是科学担当,开启新时代大门的巨匠;

除了这几位,提到西方文明,很多人再说个希腊,罗马,文艺复兴也就差不多了。

到了东方这,孔子、老子代表着中华文明原生文化的儒和道两条相辅相成的极致;

秦始皇和成吉思汗是政治结构与拓张潜力的始祖与极致;

关二爷一人扛两大重担,他代表着中国文化中极其重要的忠与义

诸葛亮则代表着中华两千年儒家文明人格极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且拜《三国演义》所赐,诸葛亮在民间中还承担了高水平老道的代言人职能,又求雨又火攻,那是相当的牛。

老三国这构图水平和审美层次真是没说的

一个文明,在最终删去所有可以删去的东西后,只会留下最浓缩的几个人,几件事。

他们代表着你这个民族,这个文明,最璀璨光明的内丹魂魄。

像老子,像孔圣人,像关羽,像诸葛亮,这都是我们中华千年的文化之光。

老子与孔圣人不用说,人家是两个学派的开宗大家,但像关羽和诸葛亮,为什么能成为历史化繁为简后的最终璀璨呢?

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一代代的戏说与文化加工。

像《三国演义》,就是最终的集大成者。

像忠义之事,其实历朝历代太多了,我们中国最不缺的就是忠臣孝子,但为啥就留下个关二爷当符号担当呢?

因为关公他老人家段子多剧情硬嘛!

斩将报恩来去明白,挂印寻兄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放曹操,会鲁肃单刀赴会,水淹七军逼曹操差点迁都,走麦城宁死不降。

但真正史实中呢?

关公确实从曹营回到了刘备那,但根本没有过五关斩六将,正史中根本没有,小说中的路线只要仔细看看就知道,那五关南辕北辙;

华容道曹操确实是跑了,但当时关老爷可并不在那。

单刀赴会这事确实有,但主人公是他大哥刘备。

像关老爷的许多让我们击节喝彩的经典桥段,其实都是罗贯中先生加的戏。

比如温酒斩华雄,那是孙坚带队干的;

比如三英战吕布,哥仨根本没那么打过,而且同是山西猛男,真打起来关老爷不一定还用的着那哥俩帮忙。

比如刚才我们所说的过五关斩六将和华容道放曹操,还包括他那把82斤重的青龙偃月刀,全是虚构出来的。

但是,这不妨碍《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历史演义作品,没有之一。

因为《三国演义》不仅主体贴合史料,而且加戏的这个度,拿捏的特别好。

像历史这东西,其实既黑暗又冷酷还枯燥,看时间长了容易抑郁,想要让人家喜欢,必须要进行艺术加工。

不过只要涉及到加工,就总会有个添油加醋的过程。

像同样精彩的隋唐那段历史,就属于被加工过了火的。

隋唐的那堆好汉,你看小说或听评书时会觉得,那就是纯粹胡扯出来的,李元霸有四象不过之力,两铁锤四百斤一个却舞的跟花枪似得,胯下“万里云”日行一万夜走八千赶上飞机了。

更可怕的是堂堂隋唐英雄第二好汉宇文成都的最终结局是被第一名给手撕鬼子了。

颜良要是让二爷给手撕了你是否还会看“三国”呢?

瓦岗寨的那帮好汉你看完后就觉得:恩,真精彩,但该吃饭去了。

但同样是加工,三国这帮好汉,当看完后你就会联想,张飞和马超要是再打几百回合谁能赢呢?

赵子龙这七出七入太拉风了!但前提是曹老板爱才不让放箭。这大白脸够意思!

张三爷在当阳桥头那大喝得多大声音呢?

貂蝉得有多好看呢?跟佟丽娅比谁更让人活不了呢?要不吕布顶不住呢!这谁特么顶得住啊!

诸葛亮舌战群儒和骂死王朗时得多过瘾呐!

当年的草船借箭得多悬呐···

这就是水平问题了,罗贯中先生在给主角加戏上是顶级大师。

《三国演义》虽然它演义了,但往往演义的恰到好处。

它虽然三分真,七分假,七分假却全都是协助主线以及弘扬价值观的,而且最重要的是,能力上他夸大的并不多。

比如二爷斩华雄后酒还温的,一般人做饭宰只鸡有可能茶缸子里沏的茶刚能喝,罗贯中就拿华雄当鸡宰了。

而且这只华雄鸡前面大翅膀还扇死好多大将,但二爷一上去就把这只斗鸡捅死了,还捎带脚把鸡头带了回来。

这就用一场开门红将二爷非凡武力凸显出来了。

华雄在正史中确实有那么个人,是董卓帐下都督,不是无名小卒,分量不高不低,杀了还不影响剧情,拎出这么一位当鸡宰就很合适。

比如青龙偃月刀82斤,一般人也许能扛着三四十斤的大刀抡一抡,他就会想象,关公真牛,八十斤的刀抡起来当玩,比我牛一倍!

但要说关公抡四百斤的刀砍人,你会哈哈一乐,产生不了任何想象。

这就是度的拿捏。

诸葛亮在演义中多智近于妖,又是借东风,又是玩火攻弄得人家跟个妖道赛的,但同样白帝托孤、挥泪斩马谡、秋风五丈原等关键描写又把一个丞相所能达到的忠贞与无力回天描绘到了极致。

多面一对比,大丞相的形象就立体了,就深入人心了。

整个三国演义,其实就是一大帮天才进行的可歌可泣的奋斗史诗

注意,是天才,不是神仙。

是艰苦卓绝的奋斗,而不是两派神仙主导的武王伐纣。

是三国阵营每个角度的可歌可泣,却不是正义与邪恶的简单对打。

虽然《三国演义》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尊刘倾向,但曹操、司马懿这些貌似的反派却让你往往恨不起来哦。

曹操在演义中说出了“宁教我负天下人”的国贼级臭流氓黑话,但他死的时候却往往让人记得是那股浩荡英雄气。

司马懿面对诸葛亮北伐那叫一个贴身紧逼不下脚,活活耗死了我们的伟大丞相,但你回想起他时却总能记起来他对诸葛亮英雄惜英雄般评论的那句“天下奇才”。

除了糜方傅士仁、范疆张达这些配角小人物,你很难恨上三国中的那些大牌角色。

这是《三国演义》的伟大之处。

剧情好看、层次丰富、俗而典雅、气势恢宏。

伟大说完了,该说说它坑咱的地方了。

它那些加戏的描写,太过深入人心了。

比如,战斗场面,动不动就大战好几十会合,而且超一流武将还能一个人打一群,赵云在长坂坡揣着个累赘能砍死曹军50余将,到了七十多一把白胡子还能干死韩家五个青壮年;张三爷和马超先生举办数万观众单挑擂台赛,白天打不够还要挑灯夜战;主将打赢后一挥手,大军就掩杀过去了,然后对方就大败了。

这比较符合老百姓们的想象,说书先生和戏班子也能在这两个大将PK时进行多种艺术加工。

但它全是假的。

那时还没有双马蹬,最多只有单马镫,是为了方便上马用的,根本没办法达成重武器的对打效果,而且战场上的马战对打其实一点也不好看。

真实的马战对打,就是双方各自策马狂奔,然后各自蜷缩成皮皮虾藏起来。

等快碰面时再把长枪或长槊挺起来,争取找空档一回合把对方捅死。

死亡率极高,偶然性极大。

武器往往是一根枪杆再配上锋利的枪头,追求的是一扎就透的一回合买卖。

所以吕布的方天画戟,二爷的青龙偃月刀,三爷的丈八蛇矛这些影响穿透效果的武器全都是假的。

这种武器不光捅起人来费劲,更烦人的是即便你把对手捅死了,拔的时候兵器还容易卡在骨头里。

萝卜拔晚了顶多糠了,战场上枪拔晚了命可就没了。

真正的万人军阵中上将取上将首级的(捅死然后砍脑袋带回来)整个三国只有一位大神做到了。

关二爷。

人家牛不是没有理由的。

颜良确实是被二爷亲手干掉的,但绝对不是好几万人搁那看着然后二爷一个人飞进去了,武打场面也不是大号一声大砍刀抡死的,而是刺。

真实场面还原大概是张辽和二爷当时都是先登军,二爷抽冷子率小股部队突入敌阵,开着大功率的赤兔马迅速躲开多方敌军协防,一溜烟捅死颜良然后又轰油门窜了出来。

但你要是这么描写,关老爷就不高大了,成快马飞贼了。

你觉得不高大,但实际上已经是极其难能可贵了,二爷的武力后来到了两晋南北朝成为了勇武标杆,猛将的标准是“堪比关张”,就是因为战阵万马从中,上将亲斩对方上将的概率太罕见了。

再比如,诸葛亮是顶级的政治家,顶级的战略家,顶级的治国者,顶级的治军者,一级的军事主帅与谋略家。

结果小说中光说他那一级技能了,前面一大堆顶级的技能全没提。

演义中主要侧重了诸葛亮真实中比较一般的军事和谋略,把诸葛亮描绘成了一个半仙状态的军师。

当然,人家诸葛亮比较一般的技能都是大神级水准,“蹈一州之土”就能打出“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的姿态,“仲达据天下十倍之地”,却被打的“凉、雍不解甲,中国不释鞍”。

要知道,司马宣王这位人精这辈子在战场上向来都是“你赶紧乖乖躺好,我这就搞死你”的姿态。

比如,功劳的各种篡改,夏侯惇在博望坡是刘备暴打的,赤壁是周瑜的主力,诸葛亮既没借箭也没借风更没有去人家东吴满世界的得罪人。

总之,许许多多的地方,已经失真了。

现在,我们专栏的目的,是重新串联起一个真实历史的脉络,那么,三国阶段在主线上,就要和《三国演义》上做剥离了。

看一下这个时代吧,这是一个英雄豪杰大杂烩的时代,我们永远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全都写,如果只让我们留下历史的几个关键人物呢?

应该是下面这十位。

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司马懿,荀彧,袁绍、孙策、周瑜。

这个名单可能会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三位大领导不用说了,诸葛亮司马懿异议也不大。

关羽,荀彧,袁绍,孙策,周瑜这五位,相对来说,会有争议。

为什么说这五个人同样极其关键?

因为他们都是决定历史走向或者给历史转向的关键性人物。

这十个人里面,分两个级别。

一个是给历史改道的级别,比如刘备,关羽,孙策,孙权,周瑜。

一个是决定历史大势的级别,比如曹操、诸葛亮,司马懿,荀彧,袁绍。

分开来说。

先说孙家,你说孙家在三国中一直是老二,但他最终决定历史大趋势了吗?

并没有,历史的大趋势就是北方曹魏接过来汉家天命打好基础,最终被司马家收尾统一天下,孙家自始至终仅仅是拖了后腿而已。

这个过程中,还时不时的帮北方奠定最终优势。

孙策先生出现在这份榜单上的原因,是如果没有他年纪轻轻在江东闯下地盘,曹操先生极大概率最终会在有生之年统一天下。

提到魏蜀吴三国,大家可能觉得刘备的江山得来的最不容易也最传奇,老孙家给我们的印象往往是没咋地就“已历三氏,可为援而不可图”了,但吴蜀得国各有各的惊心动魄与顶级难度,孙家的剧本也绝没有三国陪审团那么简单。

尤其在创业初期,孙策是以士族眼中臭街的袁术部将的名义进入江东然后逮谁杀谁血腥抢地盘的;

没有孙策这位小霸王往江东的这一蹦,历史绝对是另一番样子!

但是,他的分量也就到此为止了。

他孙家大分量的是老二孙权。

先说说孙权牛在了哪。

说他是个“守成之主”是不准确的。

他不仅接住了他哥哥给他留下来的那摊子麻烦,还一路东推,甚至能够在失去整个淮河防线的情况下把中国古代历史中战力能排到前五的曹魏政权死死的钉在了长江一线。

自古“守江必守淮”,但孙权先生能够在长江一线拖住强悍的北方长达百年,这是他能够上榜这个时代风云人物的筹码。

但是,终他一朝,虽然打出了南方政权在中国历史上罕见的防御战绩,却自始至终作为综合实力第二的一方打出了最平淡的历史影响。

纵观孙氏一朝,合肥和襄阳两个中原桥头堡死活也拿不下来,而且无论老天给多大脸你都拿不下来,孙权先生还靠着一己之力给曹操的东线将领们集体刷封地。

左右历史的事件只有赤壁和襄樊那两次,一次决定曹操的上限,一次决定南方的上限。

再来说说江东进入榜单的最后一位,周瑜。

没有他,赤壁不一定真能拿得下;

没有他,孙刘不一定能拿下江陵;

他不死,刘备不一定借的到荆州。

周瑜是咱们要细说的人物,他的自生到死,都在做大孙、刘的蛋糕;

他和关羽都是决定孙、刘上限的人物。

尤其是关羽。

关公到了三国中期真正算得上是一人身负魏蜀吴三国走向的人物。

人家真的是大咖,小说再咋描写,你也得有真东西托着,后面我们会详细讲。

所谓的三国三大战役中,其实不应该有夷陵之战的。

公元219年的襄樊,堪称决定三国结局的史诗级战场。

第给历史改道级别的五人中,最后说说刘备。

刘备一辈子不容易,往往历史老先生需要一个倒霉蛋过渡剧情了,就把刘备拎过来了。

放心,随便造,不仅死不了,而且心态好。

他是汉末最坚韧不拔的突围者,从大东北一直折腾到大西南,最终闯下块地盘,搅动了历史,对于历史进程的推进也比孙家要重要的多。

多个历史关键点,你就看去吧,刘备先生总是以各种存在感进行掺和,有股本的时候当主角,没筹码的时候当配角,但基本上,人家永远踩在历史的前列线上。

不过位置虽然很关键,剧情虽然很重要,奈何玄德能力确实有短板。

他开创的蜀汉,严格意义上来讲,基因是姓“诸葛”的。

来看看第二个级别,决定历史大势的。

先来说袁绍,袁绍作为早期的绝对主角,当时曹操最多算是袁大哥的头马,他也并没有那么窝囊二百五,从上一战的“汉末崩塌”中我们也看到了,人家那是大导演,后来一步步又由一个区区渤海太守混成了北方第一大势力。

他和曹操,某种意义上是背靠背补位信赖的互相成就。

两位大佬都是从绝境浩劫中闯出来的雄杰。

其实官渡之战也被夸大了,他这辈子就错过了一次关键抉择,他的失败也在于死的有点不是时候。

他才是曹操人生中最大的一个对手,可不是什么刘备孙权,那二位其实连边都贴不上。

再说说荀彧,他能留到现在,令很多人意外。

但从曹老板的发迹史你就会看到,没有荀彧,曹魏能否最终立国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这个人身肩的那个担子,叫做颍川士族集团。

荀彧本身的职能,也类似于萧何加张良的结合体。

在身份上,荀彧也更类似于合伙人,并非单纯的臣子,他对于曹魏集团属于最重要之人,没有之一。

还剩下三个,三国三大咖。

魏武挥鞭,诸葛逆天,司马谋国。

曹操开创了这个时代,诸葛亮承接了这个时代,司马懿收尾了这个时代。

曹操这个不光彩的宦官子弟起家后打击士族为时代强行改道;

诸葛亮作为士族本身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打击士族扛起了后三国的腰;

最终司马懿这个二流士族收回了这个士族的时代。

如果非要从这三位的重要性中比个高低呢?

司马懿您先下去吧,没办法,你这个摘桃的比那两位还是差点。

你是下个时代的开始,却并非这个时代的最亮闪光。

再删呢?

诸葛丞相您也去吧,您是强撼危局第一人,某种意义上您也是司马家的终极恩人。

诸葛家一门三方为冠盖,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但是,这三冠盖也分别给了司马家三父子历史级别的点炮抬点。

父斗龙;兄搏虎;弟擒狗;

诸葛与司马,堪称中国历史冥冥之中最谜样的两家族。

最终,十尊大神中只剩下了一尊。

天下大势与走向终究是这最后一尊大神一手创下了的。

这个时代,最终剩下来的那个代表,曹操。

曹操,是个中国历史上一直被低估的人。

一提起他,奸雄,汉贼一堆很不友好的称谓。

那张大白脸说实话着实不厚道。

实际上,人家可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的罕见的一位综合性大咖。

他刚开始创业的时候,身份是个被中央通缉的逃犯,没有任何中央的政策文件,天下已经大乱,各式各样的山头势力全部现世在华夏大地上,自己老家还是州牧的治所,拉队伍都得偷着干,还各种被撵。

是他,几乎以一己之力,一步步的将九州重归一统,十几年间从一无所有到将天下十三州拿回了九州半,天下三分得2.2,并且开启了传奇的建安风骨,并强烈的影响了后面两百年的魏晋风华。

这种政局与文化的双重引导,放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存在。

能达标的就是上一位大神,既中兴国祚,又中兴儒家的刘秀。

曹操某种意义上是弱化版的刘秀,他们俩有很多相似度:

基本上都是开盘就是地狱级难度;

大量的英雄豪杰跟割韭菜似的一茬茬被这超大乱世所抛弃。

两人都引领了后世的时代风貌。

刘秀用儒与谶导演了东汉两百年的文化生态;曹操则一手创建了建安风骨影响了两晋乃至后面的南北朝。

很多开国之君的时代风貌影响大量是体现在政治风向上。

比如说宋太祖留下的祖宗家法将两宋带成了中国历史中最另类的传奇存在。

朱元璋老先生别看不是文化人,但这位老地主留下的祖训深刻的影响了他自己的大明乃至后面的大清,他的那套权力结构,被后来的大清全框架吸收采用,影响时至今日。

曹操比他们就全面多了,人家可是政治、文化双引导的两栖明星,曹操无论哪首诗随便拎出来那都是雄浑浩瀚的扑面英雄气。

文治武功一综合,曹操综合分相当高。

从现在开始,我们的三国系列将以真正的历史走向视角书写:

魏武开国扫北,孙刘南方攒局;

然后关云长扛大腰;

诸葛亮托后场;

最终司马三父子收尾。

咱们要开始了。

(0)

相关推荐

  • 《三国演义》终极隐士排行榜,第一名花落谁家

    提到三国的名将谋臣,实在是数不胜数.但是,在三国时期,还有很多的世外高人,虽然没有在官场展现自己的能力,却在某些时刻做出惊人的举动,扭转了时局. 祢衡 祢衡在三国时期,基本属于没有出仕的状态.尽管曹操 ...

  • 如果魏延不死,继续和司马懿较量,蜀国的胜算有多少

    三国时期的一段历史充满了传奇色彩,再加上罗贯中先生在<三国演义>中对三国故事加以修饰,让后人对三国历史非常着迷.民间流传着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的说法,就是因为三国演义中有着太多的阴谋阳谋 ...

  • 你真的破译三国统归司马家的成功密码了吗?隐忍和果决?远远不够

    烽火连天的三国历史,魏蜀吴三家争得你死我活,最后的胜利成果却被一直隐忍待发的司马家摘取了.因此,很多人对曹操.刘备.孙权这样的枭雄多了几分"为谁辛苦为谁忙"的惋惜,也对司马懿.司马 ...

  • 三国历史和三国演义究竟有多大区别?读懂了可以自我矫正历史观

    我们时常会听到一句话--历史是任人装扮的小姑娘,这句话充分表明了历史是带有很强的主观性的,也就是我们通常的所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这并不代表历史是可以任意编排的,事实上,历史的本身是非常客观的, ...

  • 第四十六战:群雄讨董(8)孙坚横死,袁绍夺冀

    来看一下此时此刻的天下大势吧. 总体来讲,关西的董卓势力和益州的刘焉势力暂时趋于稳态,这两伙要先放一放. 关东方面,已经打乱营了. 但是,虽然乱,还是有主线的. 第一条主线,是袁绍集团和袁术集团的搏杀 ...

  • 第四十六战:群雄讨董(7)孙坚战洛阳

    孙坚北上的那段时间史书中是这么记载的: 1.袁术以后将军的名义出逃南阳投奔张咨.(术畏卓之祸,出奔南阳) 2.刘表在孙坚杀人后迅速得到了荆州刺史的朝廷任命.(长沙太守孙坚杀荆州刺史王睿,诏书以表为荆州 ...

  • 第四十六战:群雄讨董(6)江东猛虎

    等曹操自扬州募兵再回中原的时候,各路气势汹汹的讨董联军已经解散,联军内部矛盾重重. 冀州牧韩馥怕袁绍危及自己,动不动就减少对河内的粮食供给:兖州作为反董的票王则自己集团先闹出了人命. 兖州刺史刘岱跟东 ...

  • 第四十六战:群雄讨董(5)汴水惨败,募兵丹阳

    董卓那边看到关东十多路大兵前来讨伐,第一反应是我弄死这帮忘恩负义的王八蛋. 董卓觉得你们这帮士族当初都快被太监们整死了,要是没有我给你们开恩,你们特么能这么快的拿到这些红利? 你们可是都回关东当郡守啦 ...

  • 第四十六战:群雄讨董(10)界桥会战

    袁绍公孙瓒会战界桥,先看双方实力: 公孙瓒军出战四万,配置堪称豪华. 中军是三万人的步兵方阵,骑兵一万,左右两翼各五千余匹,白马义从特种兵为中坚,左射右,右射左,旌旗铠甲,光照天地. 在这里面,要专门 ...

  • 第四十六回 英雄会计救秦叔宝 黄河口戏战魏文通

    2021-06-29 19:30·小晨历史解说 上回书正说魏文通单人独骑追上了秦琼.秦琼心说:坏了,八成是杨林到潼关啦!魏文通这匹马是匹宝马,名字叫紫电喷云兽.秦琼不站住,魏文通一催坐下马,这马就放开 ...

  • 第二十六战:马邑阴谋(1)窦老太太终于走了

    公元前135年,是个需要我们记住的一年. 因为在这一年,有一个老太太过早的离开了大汉人民. 她的离去,成为了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这个老太太,是文帝的皇后,景帝的妈,武帝的奶奶,历经三朝,时任太皇太 ...

  • 古书《郭氏易解》十六十五卷,明朝万历四十六年郭子章著

    古书《郭氏易解》十六十五卷,明朝万历四十六年郭子章著

  • 第二十六战:马邑阴谋(3)王恢上书

    10年后,时任宰相的公孙弘,上书请为博士设弟子. 这个看似非常平常的上书,但却影响了后世上千年. 博士并不是现在的最高级别学历,而是秦汉时期的皇帝顾问. 他们并没有决策权和行政权,常常列席御前会议,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