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常用的辨证方法:经络辨证
延伸阅读:
经络辨证
《素问·调经论》说:“夫十二经脉,皆生其病,……经络之病,皆有虚实”,又说:“经络支节,各生虚实”,“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说明经络病变,不仅有虚有实,而且也累及内脏器官等,出现各种不同症状,反映出虚、实、寒、热等不同证候,为针灸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经络的虚证,可由经络本身的气血不足,经气虚陷而成;或由脏腑的气血不足,影响到所属经络而成。单纯经络病的虚证,因气血不荣,而出现本经循行部位发生麻木不仁、萎废不用等。经络的实证,则因经络气血阻滞,经气运行不畅,如六淫之邪外袭,内伤七情,气机郁塞,痰瘀互阻等而成。其临床表现为沿经络所过之处肿胀、疼痛或灼热等症状。若累及脏腑时,则出现所属脏腑各种证候(参看脏腑辨证)。
兹就《灵枢·经脉》所载各经病候,择要分别为虚寒证(包括虚证与寒证)和实热证(包括实证与热证)两类介绍如下,供临床辨证时参考。
(一)手太阴肺经
(1)虚寒证:少气不足以息(本经气虚宗气不足),小便数而欠,溺色变(肺为水之上源),遗矢无度(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足所致),肩背痛、寒(肺脏附丽于背),臑臂内前廉痛而厥冷(本经所过)。
(2)实热证:肺胀膨膨然(肺气壅阻),气喘,咳嗽(肺失肃降),烦心,口渴(肺热伤津),缺盆中痛,交叉两手按于胸中目瞀(肺胀喘咳之重症),掌中热(本经有热)。
(二)手阳明大肠经
(1)虚寒证:寒慄不复(手阳明与手太阴为表里,表阳不足故寒慄),鼽(本经之脉上挟鼻孔,有寒则流清涕)。
(2)实热证:颈肿,脉所过者热肿,齿痛,目黄,口干,衄,喉痒(皆本经有热),肩前臂痛,大指次指不用(本经经气阻滞)。
(三)足阳明胃经
(1)虚寒证:胀满(胃阳不振),善呻、数欠、颜黑(肾主呻,主欠,肾水色黑,肾水偏盛,反侮胃土),大腹水肿(土虚不能制水),鼽,身以前皆寒慄(本经有寒)。
(2)实热证:消谷善饥(胃火偏炽),喉痒(阳明邪热上攻),上高而歌,弃衣而走,狂症,温淫汗出,溺色黄(皆阳明热盛),心欲动(气火有余,上扰心神),身以前皆热,颈肿,膝膑肿痛,循膺、乳、气街、股、伏兔、骭外廉,足附皆痛,中趾不用, (皆本经循行部位)。
(四)足太阴脾经
(1)虚寒证:腹胀(脾失健运),便溏,泄泻,水闭(脾脏虚寒,水气不化),食则呕(脾运不及),股膝内廉厥(本经有寒)。
(2)实热证:胃脘痛(气滞食积),烦心,心痛(脾脉注心中,脾邪犯心),瘕症(脾气不运,形成瘕气),黄疸(脾经湿热郁蒸),不能卧(脾胃不和),身体皆重(脾主四肢)。
(五)手少阴心经
(1)虚寒证:心痛(心阳不振),臑臂内后廉痛厥(寒滞经络)。
(2)实热证:嗌干,渴而欲饮(火盛伤津),目黄(心脉入目系,心火郁蒸),胁痛(心脉出腋),掌中热痛(心脉入掌内后廉)。
(六)手太阳小肠经
(1)虚寒证:耳聋(本经之脉却入耳中,脉病,耳失所濡)。
(2)实热证:颔肿不可以顾,肩似拔,臑似折,颊肿,咽痛(均为本经循行部位,脉气阻滞或邪热内郁所致)。
(七)足太阳膀胱经
(1)虚寒证:疟(太阳疟,热少寒多,或称寒症),鼽(脉起于鼻,受寒则流清涕)。
(2)实热证:冲头痛,头囟痛(本经厥气上逆),狂癫(本经从巅络脑,阳邪亢甚所致),目黄(邪热郁蒸),衄(本经有热),痔(本经别入肛中),项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结,踹如裂,项、背、腰、尻、腘、踹、脚皆痛,小趾不用(本经气血壅滞所致)。
(八)足少阴肾经
(1)虚寒证:痿厥(肾亏骨弱或肾阳不足),善恐(肾主恐,肾气虚则恐惧不宁),面如漆紫(肾主黑色,肾精不足,水色外泛),饥不欲食(命火不足,不能腐熟水谷),气喘(肾虚不能纳气),咳唾有血(水亏火盛,损伤肺络),心悬如饥,烦心,心痛(肾脉络心,经脏同病),咽肿,嗌干痛,口热,舌干(肾阴不足,虚火上浮),目无所见(肾精虚)。
(2)实热证:肠澼(肾开窍于二阴),黄疸(脾肾同病,而成黄疸)。
(九)手厥阴心包经
(1)虚寒证:心大动(心气虚则心动不安)。
(2)实热证:面赤(心包火盛面赤如妆),喜笑不休(心气实则喜笑不休),烦心,心痛(心阳亢盛则烦,心气失宣则痛),目黄(心火上炎,邪热拂郁),手心热,臂肿挛急,腋肿,胸胁支痛(皆本经所过,经气失宣,气血阻滞)。
(十)手少阳三焦经
(1)虚寒证:汗出(三焦主气,气不足则腠理疏而汗出)。
(2)实热证:耳聋(本经支脉入耳中),嗌肿,喉痒,颊肿(三焦相火上炎),目锐眦痛(邪热循经上注),耳后、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本经经脉所过)。
(十一)足少阳胆经
(1)虚寒证:面微有尘,体无膏泽(胆与肝为表里,肝胆气血亏虚不能滋荣全身)。
(2)实热证:口苦(胆液上泛),善太息(胆气不舒),头痛(本经上抵头部),疟(疟疾属少阳),诸节皆痛(本经主骨),马刀侠瘿(肝胆气结痰瘀互阻而成),目锐眦痛,缺盆中痛,腋下肿,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皆痛,小趾次趾不用(皆本经所过,经气失调,不通则痛)。
(十二)足厥阴肝经
(1)虚寒证:呕吐,飧泄(木旺土虚),遗尿(厥阴之气不足,不能约束膀胱之筋),面尘脱色(肝血不足),丈夫溃疝、狐疝(寒凝厥阴,经气失和)。
(2)实热证:妇人少腹肿(肝脉抵少腹,脉气壅阻则肿),胸满(肝气实),癃闭(肝脉环阴器,气滞则尿闭),咽干(肝阴不足,虚火上炎),腰痛不可俯仰(厥阴腰痛)。
上述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三者内容不同,方法各异,但皆从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地揭示病情,临床应用时,应因证制宜,相互参考,慎思明辨,从而达到正确诊疗之目的。
「课程升级」全国实用针灸全科班
本专栏系统介绍古今针刺手法和相关技术操作,计130种480个法式,500多个文章及视频内容。
私信回复:针刺手法,阅读。
私信回复:针刺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