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质的形式与分布
#我眼中的中国科学家#暗物质的形式与分布
1915年,爱因斯坦根据他的相对论得出推论:宇宙的形状取决于宇宙质量的多少。他认为:宇宙是有限封闭的。如果是这样,宇宙中物质的平均密度必须达到每立方厘米5×10的负30次方克。但是,迄今可观测到的宇宙的密度,却比这个值小100倍。也就是说,宇宙中的大多数物质失踪了,科学家将这“失踪”的物质叫“暗物质”。
暗物质的存在一经证实,意味着人类首次发现了暗物质存在的形式,将是物理学的重大突破。
暗物质被称之为“世纪之谜”。它霸占了宇宙95%的地盘,却摸不着,甚至让爱因斯坦都迷糊了,否认了它的存在。令人兴奋的是,经过10年观测,紫金山天文台专家捕捉到了很可能是暗物质留下的“足迹”——高能电子,这可能是暗物质存在的一个有力证据。
最近,常在网上见到关于暗物质的文章,大都出于对这种物质的猜想。今天,我就一篇题为《如何寻找暗物质,新研究给出答案》的文章作为引子,来介绍常朴子对暗物质的形式和分布的描述。
文章说:我们宇宙的大部分内容都是物理学完全未知的形式。这只是一个我们都必须习惯的事实。如果你觉得这只是一个宇宙学问题,这个问题只会在非常大的尺度上出现,那么我有个坏消息告诉你,据我们所知,宇宙的这些神秘组成部分之一是物质的一种形式。
但不是任何形式的物质,否则我们现在应该已经看到了。我们认为它是一种暗物质,不与光相互作用,没有吸收,没有散射。事实上,暗物质的存在也不应该那么令人惊讶。毕竟,没谁决定了宇宙中的一切都与光相互作用。
如果你观察一个随机星系,那些发光的物质——恒星、星云等,只占星系总量的一小部分。正常物质和黑暗物之间的确切比率取决于许多因素,比如星系的形成史。但总的来说,星系越小,暗物质占主导地位就越高。
一些小星系,被称为矮星系,可以提供一个方便的实验室来研究暗物质。在这些星系中,暗物质可以自由地做暗物质的事情,而不需要任何讨厌的光相互作用物质来使事情复杂化。如果暗物质做了一些奇怪的事情(比简单的存在更奇怪),比如通过弱核力与自身相互作用,或者是由多种外来粒子组成,那么任何效应都会使暗物质在该矮星系中比银河系更明显。
这一切都是伟大美好的,除了这一点,所有这些有趣的物理现象都在幕后发生,但我们很难看到它。
关于暗物质,我们不知道的一件事是,它在星系核心是如何活动的。简单的星系演化模拟预测了一种叫“光点”的东西——一种位于银河系乳脂状中心的高密度的硬核。但是观测结果并不能证明这一点,应该有很多恒星是遵循着所有暗物质的引力影响。银河系的中心肯定有许多恒星,但不是那么多。
必须有某种东西来消除中心暗物质。这可能是暗物质本身的奇异相互作用。也可能是更平凡的原因,如超新星风吹出的气体。可能两者都有,也可能两者都不是。
天文学家对星系的核心,特别是矮星系的核心特别感兴趣,因为正是在那里,他们可以了解到很多关于黑洞的知识。尽管它们存在复杂而混乱的物理特性,但我们仍然需要通过恒星和气体来观察,探测和研究矮星系,希望我们能追踪暗物质的行为。但是矮星系距离我们很遥远,且小而昏暗,它们的核心更是如此。
我们如何能窥视它们呢?
谢天谢地,星系拥有的不仅仅是恒星公民,它们也有黑洞。在它们的核心中有巨大的超大质量的星体,在其内部漂浮着数以百万计的较小的星体。而巨型黑洞倾向于聚集在它们所在星系的核心这一事实可能是有用的。
所以,如果我们能以某种方式研究矮星系内部黑洞的行为,我们可能会得到一些关于暗物质性质的线索。
但是黑洞也很难看到。幸运的是,我们不必看黑洞,我们可以听到它们。
当黑洞碰撞,它们会震动并扭曲时空结构,从而产生波纹,就像扔进水中的石头,在水面扩散开来的涟漪一样。这些引力波以光速在整个空间传播,当它们经过时,它会轻微地拉伸挤压任何中间的物质。事实上,当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你的身体被无数经过的引力波拖拽着。
这些引力波很难被探测到,这就是为什么第一批测量引力波的人,因为他们几十年来利用干涉光速捕捉微妙的信号努力的而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
但是我们在地球表面的三个引力波观测站不能帮助我们解决矮星系内部黑洞研究暗物质的问题。这些黑洞被称为中等质量的黑洞,它们太小了,当它们合并时,无法在银河系中发出可探测的信号。
但是空中的引力波观测站可以。拟议中的(激光干涉仪太空天线)任务,可能具有正确的灵敏度,能够看到中型黑洞合并的信号,就像在矮星系的心脏中发现的那些一样。
根据最近由苏黎世大学托马斯·托姆法尔领导的,被天体物理学期刊杂志所接受的一篇新论文的说法,不同的暗物质模型(以及它与正常喜光的物质的可能以相互作用)可以影响矮星系中黑洞合并的频率和速度,这是LISA可以分离的东西。
这是一条理解暗物质的迂回之路,但在这样一个令人烦恼的问题上,这是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以上为网文,《今日头条》,未署名)
看来哲学家这回是找到了地方。不幸的是他们把暗物质看成是已知的物质形式,执迷不悟地按图索骥,用一钓小勾去捕捉一头兴风作浪的巨鲸。
常朴子认为,暗物质并非我们已知粒子的那种结构,它不是原子,也非量子,而是我们从未认识的一种形态,正干着我们不可思议的事情。
我们并不能保证我们看到的星系核心的外围的气态的东西,类似于我们已知的那种物质的质量,我们更不能证明系核里的黑体物质就不是另一种形式的东西,比如比量子更小更小的单元的混沌向有序过渡的一种状态。
推测:这种混沌之中,按上帝分割的3:1的原则,至少有这么几种形式:
其一,星系总体质量不变,由两种本质构成,一种是蓝色的引力物质,一种是红色的斥力物质,引力物质占黑体总量的75%,斥力物质占黑体总量的25%,这两种物质的形式是以非量化单元的形式存在。
其二,非量化单元的物质有两种形态,一种是沫体,称之数渡尘,一种是泡体,称之为数渡泡。
其三,非量化单元过渡到量化单元的形式是数渡点。
数渡点是由非量化分子集合而来的。9个数渡尘融扩成一个数渡泡,9个数渡泡又融缩成一个数渡点。一个数渡点里有一个质量,一个融缩量和一个融扩量。
其四是有质量的四个形式,名为单子。单子有四种,它们是小O单子、大O单子;小Y单子、大Y单子。
小O含9个引力量,大O含3个引力量;小Y含3个斥力量,大Y含1个斥力量。其五是由单子组成的三种场粒子,一是重场,由3个小O单子和1个大O单子聚集而成,含30个引力量。二是由1个小O单子和1个小Y单子组成的小S场粒子,内含9个引力量和3个斥力量,可产生独立的开合运动;三是由1个大O单子和1个大Y单子组成的大S场粒子,内含3个引力量和1个斥力量,可产生独立的开合运动。
科学家还把暗物质视为反物质。这种形式可能存在以下几种:暗光子、暗中微子、暗未知的小微子。
暗光子对应于常朴子差异相对论中的32数阴荷粒子,此粒子是阳荷32数粒子的反物质。它是由24个大O粒子和8个大Y粒子组成,内含72个引力量和8个斥力量,除去结合力,剩余64个引力量。暗光子、暗电子都属于这类物质。
暗中微子对应于常朴子差异相对论中的16数阴荷粒子,此粒子是阳荷16数粒子的反物质。它是由12个大O单子和4个大Y单子组成,内含36个引力量和4个斥力量,除去结合力,剩余32个引力量。
暗小微子对应于常朴子差异相对论中的8数阴荷粒子,此粒子是阳荷8数粒子的反物质。它是由6个大O单子和2个大Y单子组成,其中内含16个引力量和6个斥力量,除去结合力,剩余12个引力量。
上述的几种粒子,阳荷和中性在形式上是一致的,但在质量上却存在明显的差异,一个是无剩余质量的空间粒子,一种是有剩余质量的引力粒子,二者可以产生开合的相互作用,是一对马约拉纳费米子。
中性粒子其实是阴荷反粒子的脱变,是一种女扮男装的把戏,换了一身衣裳而已。
上述几种暗物质粒子,除了正电子外,科学家并没有找到。为什么我们找不到这种反物质呢?
常朴子认为,并不是这种反物质并不存在,而是这种物质换了另一种形式和物质形成一种对称的二象性纠缠,亦即量子纠缠。
这种粒子就是中性粒子。同样,科学家也没有认识到它们的存在,所以也无从解释量子纠缠的鬼槐现象。这种物质大凡有如下几种:一是中性量子,二是中性中微子,三是中性小微子。由于缺乏稳定性,其它的中性夸克不在其中。
中性量子就是中性32数粒子。此粒子和光子构成一对马约拉纳费米子,也是电子的一种存在形式。它是由24个大Y单子和8个小O单子组成,其中内含24个斥力量和72个引力量,除去结合力,剩余48个引力量。此粒子和阳荷32数粒子可以叠加纠缠,并产生开合的相互作用,具有远距离传导功能。
中性中微子就是中性16数粒子。此粒子和中微子构成一对马约拉纳费米子。也是微量子的一种形式。它是由12个大Y单子和4个小O单子组成,其中内含12个斥力量和36个引力量,除去结合力,剩余24个引力量。此粒子和阳荷中微子可以叠加纠缠,并产生开合的相互作用,也具有远距离传导的功能。
中性小微子就是中性8数粒子。此粒子和阳荷小微子构成一对马约拉纳费米子,也是微量的一种存在形式。它是由6个大Y单子和2个小O单子构成,其中内含6个斥力量和18个引力量,除去结合力,剩余12个引力量。此粒子和阳荷小微子可以叠加纠缠,并产生开合的相互作用,也具有远距离传导的功能。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科学家会创立出中微子力学、小微子力学,场力学等新生的物理学,并用于通迅,以及设计出不同种类的计算机。
常朴子认为,人类的最高级的通信方式是小S场通信。这种物质就是科学家急于寻找的“暗能量”,如果能找到这种物质并可以随心所欲的驾驭它,也许到那时,已具备了穿越宇宙的能力。
上述的非量化性质的数渡尘、数渡泡,和具有量化性质的数渡点、单子、场粒子,以及那些阴荷和中性的复合粒子,都是暗物质。这些粒子从本质上说,也存在于我们可以感知的物体之中。所有物质都是由基本引力物质和斥力物质复合而成。
说过暗物质的存在形式,现在我们再来说暗物质的分布情形。
一般来说,暗物质都是重力物质。大凡它们分布在宇宙总系、星系团、星系的中心黑体之中,也就是科学家常说的黑洞之中。恒星的内部和行星的内部也存在着这种物质。正是这种物质构成了天体的重力源泉。复合形式构成的暗物质,大都存在于星系核心的外围,它们是恒星演化的元素。
常朴子认为,科学家早已找到了暗物质,这种暗物质就是我们已知的顶夸克和底夸克。在这两种夸克中,75%的物质都是引力物质。夸克是64数粒子。在顶夸克中,有48个小O单子和16个小Y单子;在底夸克中,有48个大O单子和16个大Y单子。小O单子是有9个引力量的单子,大O单子是有3个引力量的单子。常朴子说,这两种引力单子就是暗物质的最真实的面目。
不过,科学家并不能把它们从夸克里分离出来,并计算出它们的质量。
常朴子关于暗物质和基本粒子的思想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了三十多年的完善才有了现在样子。这只是常朴子个人的观点,他并不把这种理论看作是理论物理学,只看作是一种哲学,正因为这样,也就避免了不必要的科学质疑引起的种种争执。凭我多年对差异相对论的研究,深信它属于一种自然的真理,并支持这一真理。当然,这同样是我个人的观点。
也许世界本该如此,也许常朴子和上帝站在了一起,也许自己还不具备证明常朴子理论的能力,也许常朴子跑得太快,他已步入了一个人类并没有涉列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