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超3000亿,川藏铁路为何再苦再难都要修?背后意义不一般(风材·星火瞭望台)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董事长刘飞香,在参加央视采访时曾说过,川藏铁路是目前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挑战。这到底是块什么样的硬骨头,让一向号称基建狂魔的中国都觉得为难的呢?既然是硬骨头,中国又为何非建不可?

川藏铁路是国家五条进藏路线之一,起于成都,由成昆铁路彭山站引出,到西藏首府拉萨结束。全线长1838公里,项目估算总投资约3189亿元,比三峡工程和西藏铁路的投资加起来都要多。足以看得出川藏铁路的含金量了。至于具体难在哪,我们先看一下他的建设方案。川藏铁路全线分为三个大段,依次建设。其中西段拉萨至林芝,中段林芝至雅安,东段雅安至成都,全线要跨越四川盆地、川西、高山峡谷、川西高山原区。藏东南横断山区期间,海拔落差高达3000多米,地形起伏剧烈,地势七上八下,比坐过山车都要刺激。

比如出发点,成都海拔500米,到了康定海拔骤升到2560米,过理塘经过4650米的海子山垭口,在短短的14公里内下降1000米。再沿着河谷继续下降1100米,后来到海拔2550米的巴塘县,在这里跨过金沙江,进入西藏,这么复杂的地貌。难怪1912年孙中山先生提出后,一直未能施工,直到跨越了一个世纪才开始修建。毕竟建设一个世界瞩目的超级工程,首先就需要强大的综合国力,没点家底还真啃不下这块硬骨头。既然川藏铁路被称为目前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挑战,那肯定就不止巨大海拔这一项困难,川藏铁路的特长隧道群同样也是一大难题。

全线隧道总长达1400公里。由于工程所在的地理环境特殊,多数的隧洞都在3000到4000米,这样的一个高海拔。高海拔不仅缺氧还低气压高寒,普通人很难忍受这样的恶劣环境。另外一点就是隧洞是一个埋深的复杂地质推动,超大埋深的复杂地质,同样伴随着很多的问题。比如塌方、突泥突水岩爆。这样一来,设备和基建人员都会面临一个很大的危险,所以设计的规则就一个原则,能不用人的地方,尽量不要用人,要求自动化,这无疑对我国的设备以及施工人员都有着极大的考验。但新时代的中国和中国人依然传承着坚韧不拔、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我们的基建工程自2014年开建以来,已经在2018年12月28日成功开通成雅段运营,拉林段预计2021年6月建成通车。雅林段在2020年10月8日也开始正式投入建设。整个川藏铁路工程预计在2026年开始通车,耗时12年,耗费了这么多人力物力的川藏铁路,一旦通车,抛开他背后的经济效益不谈。到底对中国有着什么样的战略意义呢?为何非建不可?其实,在全国铁路网规划中,川藏线目前可以说是最大的缺口。川藏线路不通车,中国铁路网的骨架就难以说真正的搭建完毕。所以说修建川藏线相当于将中国铁路的短板补齐。

通车后,国内大部分城市到拉萨的时间至少节省了将近30%的时间。这样一来,不管是对旅客还是货运或者国防和后勤效率上。都会提高不少。其实不光是川藏路线,国家也在完善新疆铁路网,这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新疆和西藏都是矿产资源富集区,2020年,中国进口矿石高达11.7亿吨,比2019年增长了9.5%。铜矿石的进口也屡创新高,与此同时,中国也在不断提高矿石的自给率,降低对第三方铁矿的依赖,并打算在2025年实现铁矿石自给率45%。目标能不能实现,就看自家矿给不给力了。

西藏200万平方公里的无人区都是富矿区,通过修建铁路可以进一步勘探储量,摸清家底后,牢牢地握在手里,毕竟还是自己家的矿,用的最放心。这另一点就是西藏海拔高,水能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大力地发展这些资源在电能的运输和储存等方面实现突破后,就可以通过我国的特高压加光伏技术,将西藏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输送到中东部地区,打破东西资源分布不均的局面,摆脱对煤电的依赖。从长远目标上来看,川藏铁路还是中国一带一路上的一步棋。为什么这么说?

过去在中国庞大的输出计划里,更多的是针对非洲等地。但从地图上来看,以印度为主的南亚区域,整个人口高达17.6亿。是一个比中国还要大的市场。一旦川藏铁路通车后,再将中国的铁路网与南亚的铁路网相连,中国西部是不是就瞬间由边疆内陆,变成对外开放的有利位置了,贸易发展的空间立马提升了上去。这其中中印铁路已经有了构思。如果中印铁路可以实现,上海生产的汽车就可以通过沪蓉线,川藏线在两三天的时间内到达孟买。同样的情况下,上海到孟买走海运要花费21天,算下来时间节省了不止一点半点。所以说中国的每一个基建项目都凝聚了众多人的智慧,意义必定是面向未来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