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刘半农的《奶娘》
15
年年有余
赏析刘半农的《奶娘》
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推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三人的白话新诗,被称为“现代新诗的第一次出现”。刘半农写于1921年的《奶娘》是第一首描写奶娘生活的现代新诗。他强调文学的真实性,批判背离现实的虚伪文学。他写诗追求真实、自然;反对矫揉造作、无病呻吟。
文/尔康
刘半农(1891—1934),江苏江阴人,原名刘复,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尝试派代表诗人之一,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出版诗集有《瓦釜集》《扬鞭集》,其他著作有《半农杂文》《中国文法通论》《四声实验录》等,另有译著《法国短篇小说集》《茶花女》等。
《奶娘》
文/刘半农
我呜呜的唱着歌,
轻轻的拍着孩子睡。
孩子不要睡,
我可要睡了!
孩子还是哭,
我可不能哭。
我呜呜的唱着,
轻轻的拍着;
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孩子才勉强的睡着,
我也才勉强的睡着。
我睡着了
还在呜呜的唱;
还在轻轻的拍,
我梦里看见拍着我自己的孩子,
他热温温的在我胸口睡着……
“啊啦!”孩子又醒了,
我,我的梦,也就醒了。
1921,伦敦
奶娘是专门为别人喂哺、带育婴儿的妇女。一个母亲提供的母乳是有限的,若数星期内都有喂哺,其乳房分泌的母乳就会增加,通常足够喂哺两胎。因此,在只有一胎的情况下,一个母亲可以多喂哺一名婴儿。《礼记·内则》规定天子、诸侯、大夫之子有资格请乳母喂哺,士之子必须由母亲自己喂哺。中国古代宫廷和贵族多会找乳母哺育婴儿。在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的一些妇女为赚钱而喂哺和照顾婴儿,称为婴儿农业。有钱人家或贵族常会找乳母喂哺子女,其中一个原因是为了尽快怀上下一胎,让家族得以继承(哺乳会抑制排卵)。多胞胎的母亲即使有母乳喂哺子女,也会因为奶水不足以喂哺所有婴儿而雇用乳母。贫穷的妇人,特别是育有私生子女的,有时要暂时或永远放弃自己的亲生子女,而用自己的乳汁去喂哺别人家的婴儿。奶娘和刘半农有何关系呢?
1920年春,刘半农赴英国留学深造,进入伦敦大学攻读实验语音学。当时,他的妻子(朱惠)怀有身孕,家中无人照顾。因此,他把妻子和大女儿(刘育厚)一起带到英国,呆了大约一年。同年夏,他的妻子生下一对龙凤胎,分别是儿子(刘育伦)和小女儿(刘育敦)。他的妻子可能奶水不足以喂哺一子一女,使得他不得不雇用奶娘。因此,奶娘走入了他的文学世界。
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推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三人的白话新诗,被称为“现代新诗的第一次出现”。《奶娘》是第一首描写乳母生活的白话诗。该诗的成功之处是刘半农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直接倾述奶娘喂哺、带育别人婴儿的艰辛和无奈,特别是奶娘做梦的画面与现实的画面形成强烈对比,容易激发读者产生悲悯和同情。刘半农强调文学的真实性,批判背离现实的虚伪文学。他写诗追求真实、自然;反对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他的诗主要描写社会底层民众的苦难生活,属于平民化写作,带有鲜明的民间立场,代表作有《铁匠》《一个小农家的暮》《相隔一层纸》等。
1921年夏,他听说法国的生活水平比较低,需要的钱少,携一家五口来到法国,并在巴黎大学继续攻读实验语音学。1925年,他获得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成为第一个获得以外国国家名义授予的最高学衔的中国人。同年秋,他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兼任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导师,建立了语音乐律实验室,成为中国实验语音学奠基人。1934年6月,为完成《四声新谱》《方音字典》和《中国方言地图》的编写,他冒着酷暑沿平绥铁路深入绥远、内蒙一带考察方言方音,不幸染上“回归热”病,于7月14日在北平逝世,年仅44岁。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都对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刘半农是真正的诗人,是杰出的新文化运动先驱。
本平台公开发表的诗歌评论文章和个人诗歌作品均系尔康原创,未经本人同意,其它自媒体平台不得转载或抄袭,否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