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老银川:马鸿逵的官邸“将军第”

“口述宁夏”

在银川信义巷,原来有一座三进院落的砖木石条结构的平房,门前东西向的街道两端,各建一结构精巧的木质牌坊,有100余间。

它是1923年马福祥任宁夏护军使时所建的一处砖木结构的平房,这里后来成了马鸿逵的官邸“将军第”。

“将军第”坐北向南,人们又叫它“大公馆”。

院内有走廊、台阶、花池,纵深达中山北街原山东老饺子馆以北的信义市场巷口。

大门是一座具有中西合璧风格的砖木结构建筑。

因马鸿逵从天津购进慈禧太后后宫里淘汰出来的发电机电力不足,所以门灯始终昏昏暗暗。

高耸的大门楼上镶嵌着一块石额,墙基都是贺兰石,雕刻着花鸟文章,厅首镶着石刻镀金将军第三个大字,是当年甘肃督军张广建所书。

解放后中共宁夏省委曾在此办公,宁夏省建制撤销后房屋被拆除。

在大宅门东首,街口中间横建一牌坊重檐叠牙,雕花绘画,牌坊上蔚蓝底花边,是当时省城内的一大景观。

两边的柱基用八块大石板围砖加固,车马行人从中间穿过,牌坊在解放后扩宽马路时拆除。门前有一堵砖雕拼砌的大照壁,还有一对石鼓和一对石狮。大门两侧面朝北的房屋是卫兵的住房。

进大门是前院,前院东西两侧各有数间厢房是侍从人员的住屋。通过前院进二门,迎面是一幢砖木结构、高大轩昂的二层平顶式楼房,楼下是会客厅、楼上是书房。

楼房四面都有回廊,东西两侧各有数间“砖包城”结构的厢房,这里是主人工作、活动的中心。

绕过楼房进入后院,后院又是一个布局严谨的庭院,由上房、厢房及其他建筑组成,是主人和家眷生活起居的地方。

隔街的偏院则是停车、养马等为其服务的各种辅助建筑。

马鸿逵在“将军第”着休闲装留影

马鸿逵一到宁夏,就大兴土木,对被马仲英烧毁的“将军第”进行重修和扩建。

扩建工程种类繁多,工匠有来自天津的能工巧匠外,还有甘肃河州、宁夏的砖瓦、油漆、木工等各类工匠艺人。

1935年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来宁夏视察,当时宁夏还没有像样的宾馆,马鸿逵便把蒋介石夫妇接到自己的“将军第”居住,也就是在这里,蒋介石和马鸿逵秘密协商出兵围歼已到陕北的红军的阴谋。

马鸿逵初到宁夏当主席时,正值壮年。

那时在马公馆当差的人都记得,每天一早,马鸿逵骑辆自行车准时从“将军第”出发,沿着满是尘土的街道赶往省政府办公,他的几个卫兵也骑着自行车紧随其后。

20世纪30年代初的宁夏省主席就是这样去上班的,这成了那个年代银川市民眼中的一道“风景”。

上世纪30年代老银川街景 右侧临近“将军第”

后来马鸿逵发胖了,不能骑自行车了,连小汽车也钻不进去了,就改乘双排座马车去上班。

没有变的是,他的卫兵仍然骑着自行车跟随在马车两侧护驾。

马鸿逵自1933年入驻宁夏府城银川,到1949年宁夏解放前逃跑,在统治宁夏的16年期间,他在“将军第”居住了16年。

马鸿逵和他的四姨太刘慕侠

“将军第”还有过一段马鸿逵与当时八路军总部参谋身份的张子华(宁夏中宁人)协商在银川建立八路军办事处事宜的故事。

1937年8月下旬,张子华受中共党组织的委派来到银川,在“将军第”会见马鸿逵,张子华向马鸿逵表达了中共中央的抗日统一战线立场。

马鸿逵说:“你此次返回故里,阿扎甚为欢迎。阿扎我与你叔含章共事多年,平日兄弟相称,情同手足。论辈分,阿扎我还是你的长辈呢!阿扎与你们家族是世交,你们家族对宁夏事业之进步与发展是有贡献的。本主席今后还要仰仗王氏家族鼎力相助呢!”

他胖胖的身子向前动了动,两眼全神投向张子华,试看张子华作何反响。

张子华表情严肃地说:“马主席,你把谈判的题目搞错了吧!我此次奉八路军总部之命来与你共商合作抗日大计,是谈国事,而不是道家事。”

“对,对。阿扎国事为重,国事为重啊!”马鸿逵自知走了火,面红耳赤地说。

经过这次会谈,在1937年至1938年期间,马鸿逵也作出了与共产党改善关系的姿态,释放了被关押的同志,但是,在银川建立八路军办事处的事情被搁浅。

1941年白崇禧在银川与马鸿逵留影

1949年,银川解放前夕,马鸿逵被列为战争罪犯。

他深感罪孽深重,于是将一切军政大权交由其子马敦静掌管,他本人携带家眷和部分亲信30余人飞赴重庆。

至此,马鸿逵永远离开了他的“将军第”大公馆。

“文化大革命”时期,“将军第”大公馆被拆除,老银川人再也看不到“将军第”了。

文章作者唐志军为宁夏资深媒体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