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农场——中国外交史上一条几乎被遗忘的支流

印尼撤侨游轮美上美号

华侨农场,一个诞生于上世纪的名词。已经成为封存在历史里的记忆。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命运却十分相似。回到祖国各地,他们却固守着祖籍地和侨居国的语言和生活习惯,坚持讲白话、客家话、潮州话……也坚持讲印尼话,越南话……哪怕是做一道越南凉鸡,也一定要用产自越南的鱼露做调料。曾经的执着,让自己变成外人眼中的陌生人。他们的历史,是中国外交史上一条几乎被遗忘的支流。

从上世纪50年代末印尼第一批华侨归国至今,全国现有华侨农场84个,其中广东23个、广西22个、福建17个、云南13个、海南5个、江西3个、吉林1个。全国84个华侨农场中,有41个系五六十年代为安置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尼西亚、缅甸、印度,泰国,老挝等国归难侨而设立的,有43个系七十年代末为安置越南归难侨而设立

今天的华侨农场已经改制为华侨管理区或设镇区,各国文化和当地人已相互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侨乡文化。

回到陆丰华侨农场开垦的年轻华侨

海南兴隆华侨农场咖啡厂

大家都喜欢原侨居国的美食糕点

省侨办为华侨农场举办的文艺汇演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