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法怎么学?一定要从认知上改变!
先讲一个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和尚抄写大日如来咒,抄着抄着突然睡着,恍惚梦中一个妙龄女子向他走来,坐到他身边。但女子以手掩住脸,并不言语。和尚惊讶,问其为何以手覆面?
女子将手放下,赫然一张没有嘴巴的面孔出现在和尚眼前。
和尚惊醒,看了眼自己所抄佛经,原来是他在昏昏欲睡中,将“大日如来咒”的“如”字抄写错误,遗漏了“口”字边,只剩下“女”。“女而无口”,所以字化身入梦,提醒和尚。
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呢?其实只是今天看了一些作品,发现现代人写字,大多缺乏神采。写的字,不生动,不活跃,耐不住品,耐不住细看。脑子里就突然越出以前看到的这个故事。
我一直认为,当人们在一件事物上倾注了大量心力情感,那么这个事物就能感应到,从而具有一定的灵性。
这里并不是封建迷信,只是说打个比方。
好比写字。我们时常说把字写“活”。如何把字写活?没有思考的大量临帖肯定是不行的。你唯有从细节上去复原它。
我学习圣教序已有八九年。其间发现,我们学习某个时代的法帖,想要达到高度,唯有写到接近那个时代的风貌,才能悟得精髓。
用现代人的用笔去写古帖,是无论如何都追不到时代风貌的。
大部分人临帖,都是拿过一本字帖就写,与其说写,倒不如说是抄帖。哪怕写的跟原帖一模一样,却从来没思考过一些问题。
为什么要这样写?
这些笔画是如何出来的?
为什么有时候写的好有时候写不好?
如何能在写的好的时候抓到方法并做到重复性训练?
即使摸到笔法的线索,开始追寻笔法。面对纷杂的说法,也总是让人不解。其实当遇到一种看似合理的说法时我们也应该思考:
他是否有论据证明自己的论证?
他所提出的笔法能否在历史中还原?
他的理论是否成体系?
他的理论在自己的实践中是否能得到验证?
对于书法,我认为只有思考到这样深入的程度,并且能够自己去挖掘,钻研,才可说用心。
关于笔法,我的理解就是用笔时手的动作。只有将动作做到精准,所书写的点画,才能具有神采,才有写“活”的可能性。
王羲之的字为什么经久不衰?
其原因就在于他对待每一笔每一个点画,无有不慎重之处。
我临帖时时常被人质疑书写速度。事实上,速度必须建立在你的一笔一划写出来都是到位的准确的前提下,否则一味追求速度,那随意摆上去的笔画也是经不住看耐不住品,所以那种追求没有意义。
你必须一步步解决问题。
现代人写字,最大的问题就是对待用笔的随意性。所以往往写到一定程度,就难以再有所进步。
如果你的书写到了一定的瓶颈期,那不妨静下心,用两三年钻研笔法,去将细节处做到更加精微,才可让你的字具有神采。
我所开设的一年期二王笔法研习社,欢迎所有愿意静心学习,愿意在笔法上有所提升的书友。我将我多年研究所得,系统的一套理论,悉数告知。
最后,附临习圣教序册页,以供书友们探讨学习,也请方家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