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亿年前活化石现身湖南南岳衡山 堪称植物界“大熊猫”
位于湖南衡阳的南岳衡山风光旖旎,古迹众多,为人所共知。
但很多人并不知道,但藏在深山之中的南岳衡山广济寺旁的原始次森林里,有着地球上仅存的4株野生的、堪称植物界“大熊猫”的濒危珍稀植物-绒毛皂荚。
1954年夏天,湖南师范学院(今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老师李丙贵带学生来南岳实习,在广济寺附近的原始次森林里发现了5株奇怪的植物。经研究,认定是个新发现的物种,后命名为-绒毛皂荚。
首次发现时共有五棵,后来由于自然和人为的破坏,损失了三棵,保存着两株。
其中一株的树龄为297年,高12米, 胸径26厘米;另一株的树龄约200年,高8米,胸径60厘米,已断梢,空心腐朽。
但幸运的是,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关专家和工作人员在陪同央视记者深入原始次生林拍摄时,在广济寺原始次生林内再次发现2株野生绒毛皂荚,并经专家确认。
这一重大发现,使全世界现存的野生绒毛皂荚数量增至4株,打破了该物种在全世界“现仅存2株”的纪录,比享有“植物界熊猫”之称的银杉还要稀少,堪称真正的“熊猫树”。
为什么绒毛皂荚在全世界仅南岳衡山广济寺有分布呢?
据了解,绒毛皂荚是豆科中非常原始的物种,远在一亿多年前,它就在地球上繁衍生长。鉴于其稀有性和独特的物种价值,被定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一亿多年前,地球的气候十分温暖,但到第四纪时,地球气候突然变冷,发生大量冰川,世界其他地方的绒毛皂荚因气候原因相继灭绝。
而南岳衡山广济寺附近小块地方属山岳冰川局部地区,由于特殊地形地貌,使绒毛皂荚得到保存,也就是说广济寺附近成了绒毛皂荚的“避难所”。
如今的南岳衡山广济寺一带,一年之中只有六十天左右有的时间是晴朗的,其他的日子都是阴云蔽天,白雾弥漫。原始次森林仍保持着完好的原始风貌,参天的树木枝繁叶茂,即使此刻外面是阳光普照,林子里也是幽暗深邃,雾气氤氲,非常神秘。
为何绒毛皂荚如此稀少呢?
绒毛皂荚的濒危原因主要是自身繁殖能力弱。它是雌雄异株植物,它的荚果成熟后难以开裂,其它动物不吃它,因此不能借助动物等外力打开。种子有一层坚硬而致密的种皮外壳,因此,外界的水分很难浸入。
因此,绒毛皂荚种子发芽率很低,因此在自然状态下更新能力很弱,自然繁殖成功的概率不到万分之一,处于濒危灭绝的边缘。因此被称为“植物界的大熊猫”。
经朋友的带路,我们在广济寺的原始次森林中终于找到了那几株绒毛皂荚。
印象最深的是那株约200年树龄的。它和一株没有落叶的乔木生长在一起,形成连理,被护树的水泥平台团团围住,高约10米,胸径大约30厘米。虽然根部已经有部分空心,但它仍然坚强地用双臂拥抱蓝天。
另三株绒毛皂荚树龄最长为297年,最年轻的一株也有110年,这些野生绒毛皂荚,成为在地球上这个树种仅存的四株,它们5~6月开花,10~11月果熟。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从80年代起,南岳树木园的林业科研人员就开始着手挽救这个稀有树种。现累计已繁殖出绒毛皂荚树苗木2200多株,推广到9个省、市,12个单位试种,可谓“子孙满堂”。 研究者们发现,将绒毛皂荚栽种到低海拔地区后,由于阳光、水分充足,比在高山地区生长更好。
文/图 纳兰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