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古城街巷探源
在老中卫人的城市记忆中,有一种记忆是永远也抹不去的,那就是古城中的街巷。
每一道街巷的背后,都承载着中卫这座古城厚重的历史和文化,有着一段段耐人寻味的故事。
而更重要的是,提到老街巷,就是在启动那段和它有关的生活记忆。
这些街巷的由来与中卫的地理环境、历史古迹、人物、典故、风土人情以及政治、经济发展等情况都有密切关系。
遗憾的是,随着城市的变迁,许多有着中卫古城珍贵记忆的街巷已不复存在,实为可惜。
中卫秦代属北地郡,西汉为安定郡,北魏属灵州鸣沙郡,北周置会州,元设应理州,明永乐年间置宁夏中卫,清雍正年间改称中卫县(含今沙坡头区、中宁县和青铜峡市部分地区),属宁夏府。
1933年,中卫县分成中卫、中宁两县。
1954年,宁夏并入甘肃省,中卫属银川专区。
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后,中卫先后划归银南地区、吴忠市管辖。
2003年12月31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中卫市。
2004年4月28日,中卫市正式挂牌成立。
中卫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西部,是前套之首,黄河自流灌溉第一市。自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钟灵神秀,素有“天下黄河富宁夏,首富中卫”的美誉。
明清以来,中卫人脉兴旺,外省商人纷纷到中卫经商,山西、陕西商人居多,还专门建有同乡聚会的“山陕会馆”,其它河南商人、四川商人、山东商人也不少。
商铺依古城主要街巷依次坐落,鳞次栉比,布匹绸缎、日用百货、药材药铺、饭庄酒庄、当铺烟馆、皮毛枸杞发菜一应俱全,粮食牲畜禽蛋、木材皮货、木匠铁匠铺面集中在北草市巷马号市场,旅店集中在东关。加之有年种年收的黄河自流灌溉农业做靠山,一个闭关自守的小城镇提供了人们生活的一切,成就了中卫人的满足感——并非妄自尊大却也自安自乐,以至有“中卫有天下人,而天下无中卫人”之说。
王学义先生作《中卫古城图》
中卫从应理州建城,到明代设“卫”增修卫城,都没有街巷的明确记载,只留下都司守备署(后为副将、同知衙)、应理仓库、儒学文庙、教育署堂、训导署堂、明伦堂、应理书院设置的记载。至清,街巷、寺庙的设置开始明晰化。
街道设置很工整,大街有三段,由东城门到西城门,中间以新鼓楼为分界线,分为东大街和西大街;由文庙、御书楼到南城门,是中山南街。大街两边是有廊柱廊檐和条石台阶的商铺,商铺后面是商家的住宅,再后面是库房,一般的商家都有一铺两院。
中卫古城巷道以南北向为主,也有与大街平行东西向的水巷子,不过这些东西向的水巷子,每隔三十米左右,就有一条两米来宽、连接两条东西巷道的碎(小)巷子,方便了两条巷道之间人们的往来。许多以农业、手工业为主的人家多住在巷道。
此外,一些大地主、官宦人家也住在巷道,但都是漂亮的四合院,大门前有石头狮子、有高高的旗杆,房子多,占有较大地面。
如:旧鼓楼南二道巷的刘端甫宅邸,三道巷的张凤池宅邸,旧鼓楼北巷太平巷的苏氏宅邸,地藏寺巷的余瑞吾宅邸,南槐树巷宋亚轩宅邸,蒋举人宅邸,
新鼓楼北巷的刘家瓦房,新鼓楼南巷的贺贡元宅邸等。
这些富户,都是三进院,前院叫车院,院内停车,住长工,还有牛、马、驴、骡、猪的圈棚;中院是有出插廊檐的四合院住宅,有堂屋、祠堂、厢房、对厅,祠堂在堂屋两边,各有一个小院,上有天井;后院是碾坊、磨坊和杂物房。
这些富有人家的住宅,妆扮、美化了城池街道,显示了中卫城池在一定历史阶段的富裕和辉煌。
沧海桑田,中卫城内的街巷经历了缓慢的蝶变。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卫县人民政府根据上级部门的指示,对全县地名进行普查,县城大街、巷道开始以政府的名义明确了下来,有的保留了原名,有的确定了新名。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卫
为让中卫古城历史文化留下记忆,经到中卫市档案馆查阅馆藏相关档案和《中卫县地名志》《建国前中卫城区寺庙祠古迹简介》等资料,并询及多位耆老,现就中卫城区街巷位置及基本情况简述于后。
北大街 由鼓楼北至火车站,以鼓楼方位取名。1960年开辟为36米宽,长1公里的街道,并埋有下水道,架设路灯,铺柏油路面,种行道树及绿化带。
南大街 由鼓楼南至南环路城路。1982年开辟为长800米,宽36米的大街,架设路灯,铺柏油路面,种行道树。
中山街 由红太阳广场南至中卫二中长1公里许,宽9米,铺柏油路面,架有路灯。
东大街 由鼓楼东至东园乡农具厂。1960年宽辟整修,长2公里,宽29米。铺柏油路面,架有路灯,埋有下水道,种行道树及绿化带。
西大街 由鼓楼西至沙渠桥。1960年宽辟整修,长2公里,宽29米,铺柏油路面,架有路灯,埋有下水道,种行道树及绿化带。
南环路 东起中卫中学,西到中卫县饲料公司。1978年开辟,长1.2公里,宽22米。铺柏油路面,架有路灯,种行道树。
东环路 南起中卫中学,北至地毯厂。1978年开辟,长1公里,宽22米。铺柏油路面,架有路灯,间断植行道树。
北环路 东起地毯厂门前,西至关桥村委会驻地。1960年开辟,长1.2公里,宽22米,铺柏油路面,架有路灯,植行道树。
西环路 南起饲料公司,北至关桥村委会。1978年开辟修建,长1公里,宽22米,铺柏油路面,架有路灯,植行道树。
黄湾 在镇东南角,以姓氏住巷得名。
南街 在镇南中山街两侧,以方位得名。
西关 在镇西南角,以方位得名。
雍楼 在镇东北角雍楼巷内,以姓氏楼牌得名。
高庙 在镇北的高庙西侧,以高庙得行政村名。
前锋 在高庙村西南边。1958年组织开荒队到沙漠边开荒,带头在前,得行政村名。
城北 在镇西北边太平寺巷内,以方位得名。
城隍亭巷 在镇西北角与西环城路北段平行,南北向,以庙宇得名。
槐树南巷 南北向,在西大街北,北槐树巷口至南环路,以地物方位得名。宽3米,铺炉渣,装有路灯。
槐树北巷 南北巷,在西大街北,南起槐树巷口,北接北环城路西段。宽3米,铺炉渣,装有路灯。
旧鼓楼北巷 在西大街原旧鼓楼处,南从西大街起,北接北环城路西段。宽3米,铺炉渣,装有路灯。
旧鼓楼南巷 北从西大街旧鼓楼起,南街南环路西段。宽3米,铺炉渣,装有路灯。
雍楼巷 在东大街北侧,中卫一中东边。南北向,长约500米,铺炉渣,装有路灯。
北草市巷 在东大街北面,雍楼巷东边。南北向,长约500米,铺炉渣,装有路灯。
南庵巷 在中山街西边,西大街南面。南北向,以庙宇得名。
解放巷 又名牛王寺巷。在东大街南面,北起东大街,南至一小后巷,向东与东环路南段相连。长约550米。铺炉渣,装有路灯。
太平寺巷 在镇西北角,西起城隍亭巷,东接旧鼓楼北巷,以庙宇得名。长约1公里,宽3米,铺炉渣。
灯塔巷 在太平寺巷南边,起至同太平寺巷。旧以巷口设灯架得名。
招待所后巷 在灯塔巷南边,起至同灯塔巷。铺炉渣,装有路灯。
张家楼巷 在高庙前边。西接旧鼓楼北巷,东连北大街。铺炉渣,装有路灯。
会馆巷 在县政府后五金公司南边,西起旧鼓楼北巷,东接北大街。以通山陕会馆得名。铺炉渣,装有路灯。
团结巷 在镇东北角。西起北大街,东接东环路北段。长约1公里,宽3米。铺炉渣,装有路灯。
西头道巷 在西大街南边。东西向,西起槐树南巷,东接南大街。长约800米,宽3米,铺炉渣。
西二道巷 在西头道巷南面。西起西环路南段,东接南庵巷。长约60米。
西三道巷 在西二道巷南边。西关至旧鼓楼南巷。
黄湾巷 在镇东南角,西联南大街,东接解放巷。长约1公里。宽3米,铺炉渣,装有路灯。
东二道巷 在黄湾巷和东三道巷中间,东西走向。长约800米,宽2米,铺炉渣,装有路灯。
东三道巷 在东二道巷南边,东西向,南大街与东环路南段相联。长约1公里,宽3米,铺炉渣,装有路灯。
民族巷 南起东大街食品公司东侧,经清真寺向北延。长1公里多,宽3米铺炉渣,装有路灯。以有回族清真寺得名。
常家街口 在灯塔巷与旧鼓楼北巷交汇处的十字街口,以姓氏得名。
七棵树 雍楼村驻地。以七颗杨树得名。
南草场 又名南操场,现农贸市场。以原堆放馬草得名。后搞壮丁训练又叫操场。现已建农贸市场。
高庙巷 在镇北边,东起北大街,西至旧鼓楼北巷百货公司仓库北墙边。长约1公里,宽3米。铺炉渣,装有路灯。
向阳巷 在镇西南边,北起西大街西街商店对口,南至西关村通往南环路。长约1公里,宽3米,铺炉渣,装有路灯。
东方红南巷 在镇西南角大河厂东侧,北起西大街,南至四排水沟。长约1公里,宽3米,水泥路面,架路灯。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卫县城街巷逐年加快了变化,特别是2004年中卫撤县立市后,城市面貌变化之快真是日新月异、天翻覆地。
宏伟壮阔新市区面貌已经无法和过去连到一起,昔日的街巷只能成为文字记载和老中卫人心中的记忆。
文章源于宁夏档案博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