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互联《山海情》-郑州日报数字报

♣ 曹绍钦

作为一部脱贫题材的主旋律电视剧,《山海情》一改大众对于“主旋律”的刻板印象,给了观众耳目一新的体验,其“土到掉渣”的气质与现下市场中“偶像唯美”的审美习惯形成鲜明的对比。《山海情》收获大众的喜爱,也与荧屏上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密不可分,剧中的演员,用过硬的专业实力给演员这一职业树立起了新的标杆。

张嘉译:智慧与表演凝结

“演啥像啥”的张嘉译在剧中饰演代理村支书马喊水。故事开头,他作为代理村支书到农户家做吊庄移民工作,出场便是一身灰土,与村民沟通时嘴里嚼着的一根草更是画龙点睛。服化道上的设计,加上演员自身接地气的表现方式,让观众立刻相信这就是存在于真实环境中的人物。

马喊水最后一次在涌泉村的大喇叭里播放通知,说完最后一句“乡亲们,再见”,微笑着关掉喇叭开关,缓缓审视四周后,他热泪盈眶,掩面痛哭,我们不禁同他一起回忆过往,憧憬未来。此刻的马喊水,流出的是泪水,喊出的是希望。

张嘉译的一系列生动的表演,给了观众引人入胜的体验,这得益于他对规定情境的准确把握、对身边道具的灵活运用。这些看似随意的小细节,凝结了作为演员的他几十年来在艺术创作中积累的智慧。

热依扎:本我与角色共融

热依扎塑造的水花一角,也是剧中一大亮点。热依扎在接受采访时说:“水花就是希望。”在塑造水花这一人物时,热依扎用“希望”两个字来做总结,用微笑来表现希望。

水花的命运是多舛的,可无论在什么困难面前,她都以微笑面对。从起初她被迫嫁到外乡,面对自己的心上人,水花从满脸委屈中强努出微笑来做无声的告别;再到她一个身单力薄的妇女独自拉着板车,车上躺着自己瘫痪的丈夫和年幼的孩子,她憔悴疲惫的脸上依然是充满了希望的微笑;最终看到她瘫痪多年的丈夫装上义肢,重新站起来的那一刻,多年积累的希望终于反哺,给予了水花幸福的时刻。水花用微笑铺满着前方的路,也正是在这些层次复杂、含义深刻的微笑中,让我们记住了水花这样一个勤劳勇敢、阳光积极的农村妇女形象。

黄轩:实际行动诠释“敬业”

黄轩饰演的马德福,在剧中占了较多的比重。在《妖猫传》的拍摄中,黄轩就以“敬业”得到了陈凯歌导演的褒奖。他在大雪天的外景中身着单衣,一口气拍摄了长达45分钟的镜头,而这仅仅是为了最终呈现出的两秒钟的画面。在此剧中,黄轩再一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敬业”一词,认真踏实地完成了马德福这一角色。片中他骑着一辆老旧自行车在戈壁滩和黄沙漫天的灰土坡上一遍又一遍地穿梭,即便是这样简简单单的骑行戏,他从不懈怠,只为追求情绪和状态双完美的呈现。

黄轩在剧组中,不仅平时拍摄时认真积极,其余在现场的时间也是不断默戏、不断练习。这些汗水和努力,都融入了马德福的每一个眼神中,也将一个简单纯粹又执拗的代理村干部形象完美演绎出来。

黄觉:娴熟细腻演绎“血肉”

黄觉饰演的凌一农教授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剧中,凌一农是东西部对口协作战略部署的关键角色,黄觉对这一角色的诠释,没有脸谱化地表现一个扶贫教授的形象,而是将凌一农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各个方面展现出来。剧中,凌一农面对科研,态度严肃认真;面对政府领导的会谈邀约,始终保持着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清高的一面;为了唤回村民们对于蘑菇种植的信心,他默默自掏腰包,这更表现出他的奉献精神;还有他为了村民的利益,与商贩发生冲突的行为,这些多彩的性格融合在凌教授身上,和谐共生。黄觉靠着在幕后的摸索钻研,用娴熟细腻的表演技巧,给观众演绎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教授形象。

《山海情》的故事,是南北互联的奇迹,是人民群众的力量创造的历史,是一群人在贫瘠的土地上创造脱贫奇迹的事例。作为一部群像戏,它深度还原了当年的真实社会环境和生活氛围,这是每一位演职人员认真严谨贯彻职业精神的成果。感谢《山海情》对一段感人至深的历史的再现,感谢每一位演员用生命再现“山海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