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绵阳·老街巷 | 崔家巷:半生书卷清幽 半生霓虹喧哗
周末好,小伙伴
婉妹儿每周日准时与你相约
绵阳·老街巷
本期婉妹儿带你走进
崔
家
巷
绵州城内的街名巷名有以方位命名的,如:西巷子、顺城街;有因标志建筑命名的,如:铁牛街、泗王庙巷;也有以姓氏命名的。以姓氏命名的街巷大多是世家大族住宅的聚集地,形成街道,于是便以其姓而名之,崔家巷就是其中之一,此外还有马家巷、黄家巷等。
崔家巷·杨松林摄于1977年
“老夫子”崔映棠
谈崔家巷,避不开崔映棠,这可是绵州城的名人。据《绵阳市文化艺术志》记载,崔映棠,字树南,外号“老夫子”“崔包包”(其左额角长有一核桃大肉瘤),前清廪贡生,生于清同治年间,世居州城崔家巷,原崔家巷幼儿园驻地为其私产。
那么,崔家巷是因为崔映棠而命名的吗?非也。但崔映棠在崔家巷确是名人。崔映棠祖籍陕西,其高祖约在清雍正年间迁居绵州,以编箩筛为业,外号“崔箩儿”,传至崔映棠已5代。崔映棠出生后家道尚殷实,父母在崔家巷有大量房产,家人不再继承祖业而转为书香门第。民国十二三年,绵阳第一女子学校开办缺乏校舍,崔映棠无偿借出崔家巷他家私产厅房一间、住房三间做校舍,使女校如期开学。
民国20年(1931)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东北沦于日本帝国主义之手,全国民众掀起反日浪潮,当时任绵阳县立图书馆馆长的崔映棠及其他绵阳爱国人士立即响应,在城内组织抵制日货活动。崔映棠晚上在图书馆底层通俗演讲厅举办中国近代史讲座。他白天把晚上要讲的专题写在小黑板悬挂于馆外公布,一晚或几晚讲一个专题,向民众讲述中国近代自鸦片战争以来丧权辱国的历史,讲到动情处常常不能自己。每晚听其演讲的民众多达一两百人,馆内坐不下,就打开窗户站在窗户外听……
兴达街与北街交会处
记者胥江摄
崔家巷旧事
翻看今天的绵阳城区地图,崔家巷在兴达街一带,与石板巷相连通向正北街。当时,与之相连的是禹王宫,也就是湖广会馆。
明末清初 ,四川战乱频繁,疫病流行,土地荒废,人口锐减,呈现路断人稀满目荒凉的离乱景象。有关旧志记载,“顺治六年( 1649)全蜀大饥,人民相食,赤地千里,逃亡几尽……”全川人口只剩下8万余人,当时“绵州子遗无几、士类殆尽、野无人烟”。因此,清王朝从顺治年间就制定了移民补需政策。各省远道来川定居的移民,称同省籍的为同乡。为了联络乡情,相互关照,会馆应运而生。
当时,正北街南北向临街建筑有禹王宫(湖广馆)、靖天宫(武昌馆)、南华宫(广东馆),其中“禹王宫”后为北街小学,也就是今天的绵阳四中。一些老绵阳人还记得在北街小学上学的日子。崔家巷就是去到学校的必经之路,巷子口有小吃,学生娃早上出来匆忙买个凉粉饼子、油旋子,那真是满足极了。不同于小学里的热闹,崔家巷的深院高墙显得安静又严肃。
翻看摄影家杨松林拍摄的崔家巷旧照,一侧是三四米高的围墙,再加三尺高以上的封火墙。据了解,崔家巷的围墙皆是以原石、石灰、糯米浆砌成,十分坚固。崔家巷与石板巷相连。据说,绵阳解放前沈家坝的有钱人家,在北街经营有商铺,下午去农村收租,晚上进城里铺子一收,回到石板巷的宅子睡觉。石板巷最初便是老北街有钱商人们的住所。从前文提到的崔映棠一家,我们不难看出,崔家巷最初也是富贵人家的聚集地。
绵阳解放后,崔家巷的四合院住进普通人家,与杨松林交好的同事何茂华就住在崔家巷。崔家巷内的四合院可比外北街的大杂院高级多了,木结构的二层建筑三进大院,进了龙门的才能看到这是大院套小院。“我最多见过套四个院子的,很漂亮。”杨松林回忆,四合院内都是几家混住,共用一方天井,天井铺的青石板有罗汉钱排水口,水通过城壕沟流向东门外,汇入涪江。年轻时候,杨松林常常去到同事家玩耍,每到饭点,四合院内四邻分享自家美食的情景到现在他都记得。
兴达街(靠涪城路一侧)
记者 胥江 摄
崔家巷转身
1994年8月,为拓建兴达广场,兴建欧亚商场改造正北街,拆除了石板巷、崔家巷、铁匠巷、解放路,1998年5月竣工。
兴达广场、梅西百货一带依旧热闹繁华、商业兴盛,梁尔一家住在今兴达街侧一间出租屋内。2009年开始,当时19岁的梁尔跟随父母在梅西百货后面的小吃街开了一家豆汤饭店。这里的租金高,但客流也让人满意,即使新开的店铺也可以吸引往来的客人。
每天早上,梁尔的父亲5点就起床去铺面准备,母亲6点起来,他是全家睡得最久的,7点起床。“一个门面,两个人守着就行,我妈收钱,我和我爸轮着舀汤。”梁尔说,2009年时小碗的4元大碗5元,吃的人很多,每天能卖上四五百碗。记得生意最好的一天,卖了800碗。
“我家算是休息最多啦,周围的店都是请人做事,我们自家生意,过春节、亲戚请客我们就关门。”梁尔说,其实,一年到头也就休息几天。回头客还是有的,这两年学生放假越来越少,但乡区来城里逛街的依然有好些熟面孔。9年过去了,豆汤饭一碗4元变成8元,旁边奶茶店的老板换了又换,串串店的收银姑娘嫁了人,冷沾沾的老板说赚不到钱不干了,梁尔从19岁到28岁,父母也渐渐年迈……从兴达街到梅西小吃街只要5分钟,梁尔的父亲在出租屋的时间每天只有7小时。“做生意累哦,想赚钱怎么不累,爸妈要退休了。”梁尔一家决定今年做完就把门面转出去,出租屋也不愁,小吃街里好多人都住这里,人来人往不差谁。
兴达街中段
记者 胥江 摄
兴达广场和梅西百货一带是绵阳的市中心,繁华、热闹、应有尽有,服务行业在这里密集存在。“您好”“需要这个吗”“欢迎常来”顾客们习以为常,“再多点串鸡心”“西瓜汁用完了快榨”店员们忙乎着,商家换了一茬又一茬,而这里永远欢迎你。
如果你也是老绵阳,
熟悉绵阳的那些老街巷。
欢迎给婉妹儿留言提供线索!
记者/曹雨婷 编辑/陈亚妮
本报原创,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私信小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