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计划——从放弃到入门
去年年底,当你收到各类App自动推送的年终总结时,你突然发现去年年初定下的计划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突然中断了,本雄心壮志想一年减40斤的你,到年底反涨了2斤。
今年年初,朋友圈里的小伙伴们都在晒今年的新年计划,你担心自己会重蹈覆辙,开始犹豫是否还有必要再定一个。
首先,在你开始质疑自己的同时,先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肯定不是唯一一个没完成新年计划的人,那些热衷于在朋友圈发新年计划但又不在年底发年终总结的小伙伴,你可以假设他们和你没什么区别。
就拿我来说吧,年初下决心读三本大部头,结果电子书显示其中一本进度是2%,另外两本甚至还没有打开。
其次,很多人不仅难以落实新年计划,甚至连放弃的时间点可能都比你预计要早得多。
Strava(一款骑行和跑步的专业测速应用)曾利用2019年超过8亿用户的活动数据计算出大多数人最可能放弃新年计划的日期——1月19日。也就是说大部分人能没挺过头三周。
幸运的是,对大部分国人来说只有过完春节才算是一年的开始,从初七上班开始往后推三周左右,以这篇文章的发布时间来算,你大概还有一周的时间。
在想办法让自己坚持执行新年计划之前,我们先要搞清楚人们为什么会半途而废。
2020年一篇刊登在《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的研究发现,我们的轻言放弃很可能是由执行计划前后关注点的错位导致的。
我们执行计划的过程可以简单粗暴地分为两个部分:
一个是计划成功时获得的回报,如成功减肥后愉悦的心情和别人的赞赏、看书后获得的知识、开展副业后获得的额外收入。
另一个是执行计划过程中所要付出的努力,如减肥时调整饮食和定期锻练、看书时要理解生僻概念、开展副业要牺牲掉休闲时间。
该研究发现,在开始执行计划前,我们会更多地关注计划成功后的回报,想象获得回报后的情形,且回报越大越感到兴奋,以至于蠢蠢欲动想要立马付诸行动。回想一下,当你兴冲冲做完新年计划时是不是总是特别兴致高昂,迫不及待开始行动?
而当我们开始执行计划时,因为切身感受到这个过程中要做出的行动和遇到的困难,我们的关注点就会从期望的回报转移到执行计划时需要付出的努力上。一旦我们意识到需要付出的努力远超我们预想时,就很容易选择放弃。
比如,你下定决心减肥,计划每周去三次健身房。去之前兴致勃勃期待自己一年后瘦40斤,结果执行过程中发现为了去健身房要专门准备运动衣物和装备、要专程搭车前往、运动量大大超出你认为你能承受的范围、结束后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
这一连串过程让你觉得异常麻烦,还占用了你宝贵的休闲时间。去了两次健身房后你开始忘记你制定减肥计划时畅想的美好未来,只是单纯觉得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每周如此十分不人道。
既然我们无法坚持到底是因为执行计划前后关注点的脱节,那我们也可以依此先从一个简单的角度入手——将两个脱节的关注点重新连接起来。
一方面是在执行计划前,即便在期望回报引起的激动情绪下,也要尽可能了解执行计划过程中需要付出的努力。
虽然在实际执行计划前,我们很难预判自己会遇到哪些问题,但也要尽量做好规划,设想可能需要克服的各种困难以及对应的解决办法,这样即便在执行过程中遇到难题也能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而如果是针对已经失败过但想再战一场的计划来说就更好了,因为你已经知道会遇到怎样的实际问题,只需根据过往经验提前准备就好。
另一方面是在执行计划过程中也不忘关注回报,时刻提醒自己努力后的成果来激励自己。你甚至可以将回报细化成阶段性、短时间内可达成的目标,比如你一年要减40斤的话可以细化到一个月瘦3-4斤,这样既能在短期内及时获得满足,也能根据执行进度不断提醒自己将来可以取得的成果。
即便新年计划看上去再怎么美好,真正执行并坚持下去都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而且大部分人很可能在执行初期便放弃。为了让自己在年末可以自豪地在朋友圈公布努力成果,在年初制定计划时就要及时将自己拉回现实,对可以预料到的困难有所准备,同时在执行计划过程中不要放弃希望,时刻让对未来的期望给自己“打鸡血”。
新年计划不是空话,着眼现实、怀抱希望。
参考文献:
Haden, J. (2020). A Study of 800 Million Activities Predicts Most New Year's Resolutions Will Be Abandoned on January 19: How to Create New Habits That Actually Stick. Retrieved 25 February 2021, from https://www.inc.com/jeff-haden/a-study-of-800-million-activities-predicts-most-new-years-resolutions-will-be-abandoned-on-january-19-how-you-cancreate-new-habits-that-actually-stick.html
Ryterska, A. , Osman, M. , & Jahanshahi, M. . (2020). Redef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ffort and reward: choice-execution model of effort-based decisions. 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 383.
文:车轱辘
责任编辑:殷水发布时间:2021-03-012赞4评论3082阅读
去年年底,当你收到各类App自动推送的年终总结时,你突然发现去年年初定下的计划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突然中断了,本雄心壮志想一年减40斤的你,到年底反涨了2斤。
今年年初,朋友圈里的小伙伴们都在晒今年的新年计划,你担心自己会重蹈覆辙,开始犹豫是否还有必要再定一个。
首先,在你开始质疑自己的同时,先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肯定不是唯一一个没完成新年计划的人,那些热衷于在朋友圈发新年计划但又不在年底发年终总结的小伙伴,你可以假设他们和你没什么区别。
就拿我来说吧,年初下决心读三本大部头,结果电子书显示其中一本进度是2%,另外两本甚至还没有打开。
其次,很多人不仅难以落实新年计划,甚至连放弃的时间点可能都比你预计要早得多。
Strava(一款骑行和跑步的专业测速应用)曾利用2019年超过8亿用户的活动数据计算出大多数人最可能放弃新年计划的日期——1月19日。也就是说大部分人能没挺过头三周。
幸运的是,对大部分国人来说只有过完春节才算是一年的开始,从初七上班开始往后推三周左右,以这篇文章的发布时间来算,你大概还有一周的时间。
在想办法让自己坚持执行新年计划之前,我们先要搞清楚人们为什么会半途而废。
2020年一篇刊登在《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的研究发现,我们的轻言放弃很可能是由执行计划前后关注点的错位导致的。
我们执行计划的过程可以简单粗暴地分为两个部分:
一个是计划成功时获得的回报,如成功减肥后愉悦的心情和别人的赞赏、看书后获得的知识、开展副业后获得的额外收入。
另一个是执行计划过程中所要付出的努力,如减肥时调整饮食和定期锻练、看书时要理解生僻概念、开展副业要牺牲掉休闲时间。
该研究发现,在开始执行计划前,我们会更多地关注计划成功后的回报,想象获得回报后的情形,且回报越大越感到兴奋,以至于蠢蠢欲动想要立马付诸行动。回想一下,当你兴冲冲做完新年计划时是不是总是特别兴致高昂,迫不及待开始行动?
而当我们开始执行计划时,因为切身感受到这个过程中要做出的行动和遇到的困难,我们的关注点就会从期望的回报转移到执行计划时需要付出的努力上。一旦我们意识到需要付出的努力远超我们预想时,就很容易选择放弃。
比如,你下定决心减肥,计划每周去三次健身房。去之前兴致勃勃期待自己一年后瘦40斤,结果执行过程中发现为了去健身房要专门准备运动衣物和装备、要专程搭车前往、运动量大大超出你认为你能承受的范围、结束后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
这一连串过程让你觉得异常麻烦,还占用了你宝贵的休闲时间。去了两次健身房后你开始忘记你制定减肥计划时畅想的美好未来,只是单纯觉得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每周如此十分不人道。
既然我们无法坚持到底是因为执行计划前后关注点的脱节,那我们也可以依此先从一个简单的角度入手——将两个脱节的关注点重新连接起来。
一方面是在执行计划前,即便在期望回报引起的激动情绪下,也要尽可能了解执行计划过程中需要付出的努力。
虽然在实际执行计划前,我们很难预判自己会遇到哪些问题,但也要尽量做好规划,设想可能需要克服的各种困难以及对应的解决办法,这样即便在执行过程中遇到难题也能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而如果是针对已经失败过但想再战一场的计划来说就更好了,因为你已经知道会遇到怎样的实际问题,只需根据过往经验提前准备就好。
另一方面是在执行计划过程中也不忘关注回报,时刻提醒自己努力后的成果来激励自己。你甚至可以将回报细化成阶段性、短时间内可达成的目标,比如你一年要减40斤的话可以细化到一个月瘦3-4斤,这样既能在短期内及时获得满足,也能根据执行进度不断提醒自己将来可以取得的成果。
即便新年计划看上去再怎么美好,真正执行并坚持下去都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而且大部分人很可能在执行初期便放弃。为了让自己在年末可以自豪地在朋友圈公布努力成果,在年初制定计划时就要及时将自己拉回现实,对可以预料到的困难有所准备,同时在执行计划过程中不要放弃希望,时刻让对未来的期望给自己“打鸡血”。
新年计划不是空话,着眼现实、怀抱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