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注解,第七.八章
(河南南阳)
【原文】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1);举一隅(2)不以三隅反(3),则不复(4)也。”
【注释】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本意是郁结于心,这里指冥思苦想却没有想通;启,开启、开导;悱(fěi),本意是说不出来、表达不出来,这里指心中有想法但是却不能表达出来;发,启发。这一段话是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方法,即“不愤悱,不启发”。
(2)隅:角,角落。一个方形的东西有四个角,例如古代通常会把县城的四角分别叫做东北隅、东南隅、西南隅、西北隅。举一个角而反三个角,是表示已经全都搞清楚。
(3)反:通“返”,返回、回复。
(4)复:重复、再来。
【解读】
孔子教育弟子以启发式为主,本章就是启发式教学的简要描述。教与学,应该以弟子的主动思考为主,在此基础上,老师再去启发才能取得效果。同样,老师列举、启发了一个方面,要等弟子把其他方面全都推演出来,才能继续。当然,这段话更是孔子告诫弟子要把握主动性,开阔思路,积极学习。
从本章也可以看出,做孔子的弟子也并不容易,前一章开出了物质条件,本章则是界定了智力条件,符合这些条件的人才能跟随孔子学习,将来才能肩负社会重任。
【译文】
孔子说:“不经过冥思苦想,(我是)不会开导的,心里没有想法的,(我是)不会去启发的。(给他)列举了一个角,(他还)不能回复出其余三个角的,(我是)不会再讲的。”
赞 (0)